s 閱讀頁

李鴻章倡導洋務運動

  溫孟鬆

  李鴻章,號漸甫(一字子黻),號少荃,安徽合肥人,1823年出生於一個官僚地主家庭。青少年時期的李鴻章,勤奮好學,誌向遠大,曾投於一代名臣曾國藩門下,開始關心時事,重視經世致用之學,獲益匪淺。

  1847年,李鴻章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意氣風發,躊躇滿誌。1851年爆發的太平天國起義為其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台。1860年,李鴻章奉命隨屢賢基回籍組織團練,張樹聲、劉銘傳、吳長莊、潘鼎新、周盛波等相繼來投,很快編成一支13營、人數達6500人的淮軍,軍製一如湘軍。投入戰場後,淮軍聯合洋槍隊,獨當一麵,克蘇州,下常州,成為剿滅太平軍的重要力量,李鴻章也升任江蘇巡撫。

  僧格林沁、曾國藩等人鎮壓撚軍失利後,李鴻章又奉命擔任剿撚統帥。他采用馬隊和步兵結合,左右夾擊、前後堵截、劃河圈地、重重圍困的策略,經過兩年浴血奮戰,終於在1868年的1月和7月鎮壓了東、西撚軍,李鴻章成為獨立的統帥,淮軍也成為清朝最重要的軍事力量,同時也成為李鴻章本人的政治資本。

  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過程中,李鴻章認識到西方先進軍事技術的重要性。在上海指揮作戰的經曆,也使他了解到一些西方情形和國際形勢,因而奮起辦洋務,以“自強”、“求富”為口號,創辦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軍事工業——江南製造總局。1870年,他接任直隸總督後,又主持了天津機器局的改擴建事務,一度掌握了國家軍事工業。後來,李鴻章相繼創辦了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電報總局等一大批民用近代工業。此外,他還創建鐵路,興辦學校,派遣留學生,帶領中國艱難地向近代化道路邁進。

  19世紀中期以來,中國的海疆危機空前嚴重。李鴻章認識到此3000年未有之大變局,為了挽救風雨飄搖的大清朝,奮起籌建海軍。1874年,李鴻章上《籌議海防折》,提出4項可行建議:以購船為主組建新式海軍;突出強調購置先進的鐵甲大兵船;各要口添設一二艘水炮台船(亦稱蚊子船);裁撤舊有水師的紅單、舢板、艇船等。經過數年的苦心經營,清政府建立起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而李鴻章本人操縱著實力最強的北洋海軍,甲午戰爭前,這支海軍曾是亞洲地區最強大的艦隊之一。然而,在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李鴻章經營幾十年、為之驕傲的北洋海軍灰飛煙滅。

  晚清政府極端腐敗無能,西方列強紛紛把魔爪伸向了中華大地。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一次又一次慘敗。因此,列強視中國為魚肉,爭相宰割,一度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李鴻章代表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站在外交的最前沿與西方列強周旋。在辦理外交的過程中,李鴻章以保和局為宗旨,以退讓為原則,以利用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為手段,雖然挽回一定損失,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日甚一日。他先後多次被任命為全權議和大臣,與西方列強訂立了諸如《煙台條約》、《中俄密約》、《馬關條約》、《辛醜條約》等一係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李鴻章的一生,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他是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中國近代化的先驅,近代外交的奠基者,喪權辱國的見證人,不平等條約的直接簽訂者,生前身後都備受爭議。有人用“將傾大廈的裱糊匠”一語來概括他不平凡的一生,既包含了他的“功績”,又表現了他的極度無奈。

  李鴻章能夠主動適應當時的形勢,這是他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曆史在不斷前進,形勢在不斷變化,甚至於瞬息萬變。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必須不斷地根據客觀形勢調整自己的方向,才能在曆史的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李鴻章比較能夠麵對現實,比較重視實地考察。他的這種精神有利於打破當時愚昧的中國人的迷夢,客觀上有利於中國的近代化。

  李鴻章凡事強調“以忍為先,以和為貴”,這本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凡事都有一個度的問題,過度忍讓、求和就是軟弱的表現,反而失去了忍、和的意義。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