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傑
鄒忌,戰國中期人,齊國相國,封於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稱成侯。鄒忌任相國期間,在齊國發起並領導了一場改革運動。
鄒忌原是一位技藝超群的琴師。他演奏的琴聲常常使聽眾如醉如癡,欲罷不能。齊威王第一次聽到鄒忌的琴聲,就被那優雅的旋律和美妙的韻味深深地吸引住了,當即下令將鄒忌留在王宮之中。從此,鄒忌就隨侍齊威王的左右,並憑其出色的才智,得到齊威王的信任,擔任了相國,成為戰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的大轉變時期,改革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和曆史趨勢。在戰國中期,比較著名的改革有李悝在魏國領導的變法,吳起在楚國領導的改革,申不害在韓國領導的改革,以及商鞅在秦國領導的變法。而鄒忌在齊國領導的改革則是與申不害、商鞅所領導的變法運動差不多同時發生的一次重要改革。
公元前356年,齊威王即位。齊威王是一位具有強烈革新強國思想的君主。他上台之後,采取了一係列革新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延攬人才,重用人才,使之作為他革新強國的左右手。鄒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走上齊國政治舞台的。
鄒忌身高八尺,相貌堂堂,是當時齊國有名的美男子。但鄒忌自感城北徐公比自己更美。一天,他穿戴整齊,對著銅鏡,問妻子:“我與城北徐公哪個更美?”妻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您漂亮多了,城北徐公怎能與您相比呢!”鄒忌並不相信,於是又向自己的妾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妾回答:“城北徐公與您相比差遠了。”鄒忌還是將信將疑。第二天,有人來鄒忌家作客,鄒忌又向客人提出了這一問題。客人同樣回答:“城北徐公不如您美。”沒有幾天,徐公到鄒忌家作客。鄒忌把徐公仔仔細細地觀察一番,感到徐公確實是美。接著對著鏡子看自己,深感自己與城北徐公相比,實是差遠了。為什麽自己明明不如城北徐公美,而自己周圍的人卻偏偏都稱自己比徐公美呢?鄒忌沉思良久,終於悟出了一個道理:妻子之所以說我比徐公美,是因為偏愛我的緣故;妾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害怕我;而客人之所以稱我比徐公美,則完全是因為有求於我。這些人並非不能區別我與徐公哪個更美,而由於種種原因,講了違心的話。如果不是自己親自與徐公比了比,光聽這些人的奉承話,還真以為自己比徐公美呢!鄒忌由比美聯想到為政。由於種種原因,一個國君所得到的報告常常是片麵的,甚至是虛假的。作為國君,如果不能兼聽四方,一葉障目,僅憑那些虛假的片麵的情況去作決斷,那對國家的危害就大了。第二天上朝,鄒忌便把自己昨夜想到的那些問題一古腦兒地向齊王抖了出來。他從自己與徐公比美的前前後後說起,指出:“今天齊國地廣千裏,擁城百座。您身邊那些嬪妃妻妾無不偏愛於您;朝廷上的文武百官又無不畏懼於您;舉國上下又無不有求於您,由此看來,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已經很深了。”威王感到鄒忌所講的非常有道理。於是通令全國,鼓勵大家上書言事:“能當麵批評寡人(威王自稱)過失的,授以上等的獎賞;有上書勸諫寡人的,授以中等獎賞;能在街頭巷尾公開批評朝政的,隻要寡人知道了,授以下等的獎賞。”此令下達之後,全國各地上書進諫言事的絡繹不絕,官府一時門庭若市。幾個月之後,還時時有人上書言事。齊威王虛心接受大家的意見,對自身的不足之處,采取切實措施,一一予以改進。一年之後,有人即使還想上書言事,但已找不到什麽由頭了。此時的齊國全國一心,上下協力,國力迅速增強。
鄒忌知識淵博,思想開放,敢於諷諫論政。在他的勸說下,齊威王鼓勵大臣提出建議治理國家。鄒忌修訂法律,推行法治,選拔人才,維護了社會的進步,鄒忌不愧為一位順應曆史潮流的傑出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