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楊業精忠報國

  傅韋仁

  楊業,本名楊崇貴,嵐州(今山西嵐縣)人,青年時曾在北漢劉氏政權作將軍,受到北漢皇帝的重用,被賜姓劉,改名繼業;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北漢為趙宋王朝所滅,劉繼業隨北漢皇帝一起歸降宋朝,宋太享趙光義命他恢複舊姓,又改其名為業,於是劉繼業就成了楊業。

  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五月,宋太宗率兵滅北漢,準備乘勝伐遼,收複燕雲十六州。宋軍進至遼之南京(即幽州,今北京),為遼兵敗於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一帶),宋太宗負傷乘驢車倉皇逃歸。

  高梁河之戰後,遼兵時常南下。經守準備之後,宋太宗於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再次下令北伐攻遼。

  這次雍熙北伐,宋軍兵分三路:主力東路軍,由大將曹彬統率,兵出瓦橋關(今河北雄縣),進軍幽州;中路軍以田重進為統帥,出飛狐口(今河北淶源北),攻打蔚州(今河北蔚縣);西路軍以潘仁美為統帥,楊業副之,出雁門(今山西代縣),進取雲中(今山西大同)。

  太平興國四年六月,宋太宗高梁河大敗,認為伐遼並非易事,他知道“楊業老於邊事,洞曉敵情”。於十一月命楊業為知代州(在今山西代縣)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第二年,遼兵入雁門,楊業大敗之。以後遼兵見楊業的大旗,便引去。正因楊業在對遼作戰中有功,所以在這次北伐中,宋太宗不因楊業是降將,而委之以西路軍副統帥之職。

  西路軍在潘仁美、楊業率領下,進展神速。出雁門之後,連取遼之寰州(今山西朔縣東)、朔州(今山西朔縣)、雲州(今山西大同、應州(今山西應縣)四州。中路軍亦取得了不小勝利。東路軍見中、西兩路都取得勝利,求勝心切,兩次進至涿州(今屬河北),又兩次退出,被遼將耶律休奇在岐溝關(在今河北涿州西南四十裏)打得大敗。這樣,宋太宗急令中、西兩路軍隊縮短戰線,退回原防。並命潘仁美、楊業護送雲、應、朔、寰四州人民遷至內地。

  這時,遼國蕭太後與大將耶律漢寧率十餘萬大軍進壓西路宋軍,寰州失陷。楊業同潘仁美計議,暫不與遼兵交戰,宋軍離雁門時,讓雲州百姓先出,而宋之西路軍到應州時,遼兵必然會來抗拒宋軍,朔州百姓便可出城,直入石碣穀。宋軍可於穀口預伏強弩,騎兵在路上援救,這樣,三州之民可以保全。這是一個妥切的計劃。但是,同行大將王傀以楊業這樣安排為“畏懦”,認為隻要直趨雁門北川,便可。另有大將附議王倪,楊業指出這是必敗之勢。王倪等卻反誣楊業:“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誌乎?”而主將潘仁美卻不發表意見,實際上同意了王倪的主張。這樣,便由楊業引兵從石峽路(即石碣穀口,山西朔縣南下小路)向朔州進發。

  楊業對這次戰略失策已有預見。他抱著報國的必死決心,率軍前去迎敵。行前,楊業對潘仁美說:“此行必不利。業,降將,分當死。上不殺,寵以連帥,授之兵柄。非縱敵不擊,蓋伺其便,將立尺寸功以報國恩。今諸君責業以避敵,業當先死於敵。”並指著陳家穀口對潘仁美等言道:“諸君於此張步兵弦弩,為左右翼以援。俟業轉戰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不然,無遺類矣。”

  楊業出發後,潘仁美命王優等率兵陣於陳家穀口,從寅時至巳時,王倪派人登托邏台(今山西朔縣南,俗呼橐蓮台)了望,發生錯覺,以為遼兵已敗,為了爭功,王傀立刻領兵離開陳家穀口,沿著灰河(在山西朔縣境內,亦名馬邑川)向西南挺進二十裏,後得到楊業戰敗的消息,他又急忙率部逃跑。潘仁美竟不予製止。

  楊業同遼兵血戰,自中午直到傍晚,把敵人引到陳家穀口。這時,陳家穀口靜悄悄,無人把守。楊業見狀,悲憤之極,他再率士卒與敵人拚死戰鬥,部下幾乎全部犧牲,他的兒子楊延玉也戰死疆場。楊業則身受數十處傷,仍繼續戰鬥,手刃數百人。最後,楊業的戰馬受了重傷,不能行走,楊業才被團團圍住的遼兵俘虜。楊業悲傷憤恨地歎息道:“上遇我厚,期討賊捍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麵目求活耶!”於是他三日不吃,絕食而死。

  楊業忠於國家,必欲殺敵報國,不想被奸庸所害。他被俘以後,誓不降敵,以死殉國,不僅為宋廷所稱道,遼國上下亦欽佩不已。像楊業這樣為保衛祖國而獻身的仁人誌士,得到人們的讚美和肯定,是理所當然的。長期以來,人民對楊業及其子孫英勇保家衛國、頑強抗擊敵人的愛國主義思想和事跡,采取了種種方式進行歌頌,演化成至今家喻戶曉的《楊家將》。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