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飛將軍李廣

  劉政勳

  李廣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西漢名將,以勇敢善戰著稱。

  李家世代善長射箭。孝文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蕭關,李廣以良家子弟從軍,抵抗匈奴的進攻。他“用善射,殺首虜多”,被任命為郎官。李廣多次隨文帝射獵,格殺猛獸,英勇異常,文帝不禁讚歎道:“惜廣不逢時,令當高祖世,萬戶侯豈足道哉!”

  吳楚七國之亂時,李廣為驍騎都尉,跟隨周亞夫戰於昌邑下,名揚天下。由於梁孝王私自授予李廣將軍印信,回朝後,他沒有受到封賞。以後李廣曆任上穀、上郡、隴西、北地、雁門、雲中太守。為上郡太守時,匈奴大舉內犯,景帝派一個宦官跟隨李廣“勒習兵擊匈奴”。宦官帶領幾十名騎兵前行,遇見三個匈奴人,就跟他們打了起來。這三個人射傷了宦官,“殺其騎且盡”,宦官就趕緊逃到李廣的營帳。李廣說:“是必射雕者也。”於是帶上一百名騎兵追擊那三個人。這三個人無馬步行,行了數十裏,李廣命令手下騎兵散開,從兩邊包抄,由他親自射殺那三個人,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廣把俘虜綁上山,遠遠地看見有幾千匈奴騎兵奔了過來。匈奴兵看見李廣,以為是漢人誘敵的疑兵,大吃一驚,立刻上山列下陣勢。李廣手下的一百名騎兵也很害怕,“欲馳還走”。李廣說:“我去大軍數十裏,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不我擊。”於是李廣命手下騎兵說:“前!”走到距離匈奴陣地不到二裏的地方,停了下來,李廣又下命令說:“皆下馬解鞍!”手下的騎兵吃驚地說:“虜多如是,解鞍,即急,奈何?”李廣笑了笑說:那些匈奴兵認為我們會退走,現在“解鞍以示不去”,正好讓他們確信我們是誘敵之兵,過了一會兒,一名騎著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來監護他的士兵。李廣上馬,帶著十幾名騎兵,邊跑邊射,射死了那個匈奴白馬將領,然後重新才回到隊裏,卸下馬鞍,“縱馬臥”。匈奴兵始終覺得他們可疑,“弗敢擊”,半夜時,就撤退了。第二天,李廣回到大軍中。

  武帝即位後,李廣人為未央衛尉。他以驍騎將軍的身份參加了馬邑之戰。為右北平太守時,李廣被匈奴稱為“漢飛將軍”,都躲開他,好幾年不敢侵進右北平。後來李廣做了郎中令,多次跟隨大將軍出征匈奴。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軍隊大舉征討匈奴。衛青為使新失去侯爵的公孫敖立功,把李廣由前將軍調為右將軍,行東道。東道迂回遙遠,水草少,結果李廣的軍隊迷了路,耽誤了和大將軍約定的軍期。大將軍的長史急切地催促李廣手下幕僚到大將軍那裏受審對證,李廣“終不能複對刀筆之吏”,憤而自刎。

  李廣曆任七郡太守,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他為將清廉,所得賞賜,立刻分給部下,與士兵一起飲食。李廣做了四十多年二千石俸祿的官吏,卻家無餘財,他也始終沒有過問一下家產的情況。李廣“呐口少言”,和人閑居時,就在地上畫軍陣,“射闊狹以為飲”,他一生“專以射為戲”。李廣帶領軍隊,走到水源缺乏、糧食繼絕的地方,找到水,“士卒不盡飲”,他就滴水不沾,士兵“不盡餐”,他就一口不嚐。李廣對待士兵“寬緩不苛”,所以士兵都很愛戴他,“樂為用”。他誠懇謹厚,像個鄉下人,“口不能出辭”。李廣死的那天,天下無論認識他和不認識他的,年老的和年少的,都為他痛哭流涕。這是因為他那忠實的本性,真正感動了眾人。難怪史學家司馬遷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俗語來比喻李廣人格的偉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麵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路。人隻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