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鐵麵無私包青天

  江維倫

  包拯,字希仁,宋廬州合肥(今安徽肥縣)人。天聖五年(1027年)中進士,被任命為大理評事、建昌縣(今山西永修)知縣。“以父母皆老,辭不就。”數年後,父母相繼去世,他才出去做官。

  景祐三年(1036年),包拯在京城等候朝廷的任命,恰巧住在相府附近。當時的宰相呂夷簡早就聽說包拯是個孝子,又是一位頗有才幹的人,也很想見見他,認為他選擇這個居處可能是為了便於拜見自己,於是就一心等待他過府拜謁。不料包拯接到天長縣(今屬安徽)縣令的任命,便立即離京赴任而去。當呂夷簡知道後,大為驚異,同時對沒有見到包拯深感遺憾。在封建社會的官場裏,像包拯那樣不奉承巴結權貴之人,實屬罕見。

  在任天長縣知縣時,一天,有人控告家中的牛舌被割,希望包拯為自己破案。包拯令其回家將牛宰殺去賣。不久,有人來告私殺牛的人,包拯說:“為什麽割牛舌又來告人家?”那人“驚服”。由於這次巧斷牛舌案,包拯明察善斷的美名不脛而走。

  寶元二年(1039年),包拯調任端州(今廣東肇慶)知州,端州盛產硯石,自唐以來,端硯久負盛名,為文房四寶之一。宋代規定,端州每年都要向朝廷上交一定數量的端硯。曆任知州,不僅如數完成規定的貢品,而且一般取數十倍用來饋贈權貴。致使硯工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包拯到任後,命令製造硯台的工人隻製足貢品數額,餘數自行銷售。他任期屆滿“不持一硯歸”。百姓奔走相告,稱讚包拯為官清廉。慶曆二年(1042年),包拯被任命為殿中丞。

  次年,包拯改任監察禦史。建議:“國家歲賂契丹,非禦戎之策,宜練兵選將,務實邊備。”“廢錮贓吏,選守宰,行考試補蔭弟子之法。”慶曆五年夏,出使契丹。契丹依仗國力強,動輒向宋提出無理的要求和指責。契丹皇帝令典客質問包拯說:“雄州(今河北雄縣)新開便門,乃欲誘我叛入,以刺疆事耶?”包拯反駁道:“涿州(今屬河北)亦嚐開門矣,刺疆事何必開便門哉?”其人自以為無理,“遂無以對”。他順利地完成了使命。

  慶曆八年,包拯任三司戶部副使。在任注意發展生產,關心百姓疾苦。皇祐元年(1049年)他奉命經河北調發軍糧,發現漳河兩岸盡是沃壤,可人民不得耕種,邢、沼、趙三州民田一萬五千頃,卻都用來牧馬。他奏請朝廷,建議將耕地全部分給百姓耕種交租。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議。

  次年,包拯改任天章閣待製、知諫院。多次評論斥責皇帝親近的權貴寵臣,請求廢除一切由皇帝從內廷而不經過有關機構降下的恩命。又分別進上魏征的三道奏疏,希望皇帝能把它放在座右,作為龜鑒。還上書皇帝,指出天子應當明於聽取采納正確的見解,辨別朋黨,愛惜人才,不要有先入為主的看法等七件事;同時要求皇帝清除刻薄之人,抑製僥幸之輩,糾正刑法,申明禁令,不要大興土木,禁止妖言惑眾的不法活動。這些建議多數被朝廷采納實行。他與諫官吳奎、陳旭等七人共同彈劾宋仁宗寵妃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三司使張堯佐,凡庸之人,徒緣寵私,驟階顯列,自任以來,萬口交譏。陛下何庇一堯佐,上違天意,下砩人情。”張堯佐看到眾怒難犯,不得已辭去宣徽使和景靈宮使。仁宗皇帝被迫下詔:“後妃之家,毋得除二府職位。”從而杜絕外戚擅權的悲劇發生。

  皇祐四年三月,包拯為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數月後,徙高陽關路安撫使,“因籍一路吏民積歲所負公錢十餘萬,悉除之”。自皇祜四年到至和二年(1055年),包拯先後任揚州(今屬江蘇)、廬州(今安徽合肥)、池州(今安徽貴池)等知州,江寧府(今江蘇南京市)和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市)知府。其間最為棘手的莫過於廬州和開封府。廬州是他的故鄉,親朋故舊頗多,容易陷入人情圈內,徇私枉法。可他到任後,前來拜訪的親朋皆吃了閉門羹,大多失望,不敢仗勢欺人。包拯認為,為官必須清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不能講私人情麵。一次,其堂舅依仗他的勢力,橫行鄉裏,當包拯接到控告堂舅的狀紙後,派人把他捕來,審問清楚,依法將堂舅打了七十大板。消息傳出,百姓奔走相告,稱讚包拯秉公執法,鐵麵無私,“自是親舊皆屏息”。

  包拯既不顧私親,也不畏權貴。他以無私無畏的精神赴任開封府尹。常言道,京官難當,因為皇親國戚、宦官、權貴集中在京城。他們直接通天,依靠皇帝這個大後台,可以為非作歹,一般府尹不敢惹他們。包拯到任,首先革除不便訴訟的程序。原來百姓告狀,必須先將狀紙交給門牌司,由門牌司官吏轉遞,他們從中勒索錢財。常言說,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這是當時的真實寫照。門牌司撤銷後,百姓可以直接到府衙投遞狀紙,申冤告狀,貪官汙吏不敢敲榨百姓。開封城內有一條惠民河,達官貴人侵占兩岸的土地,修建了許多花園和亭榭,致使河道越來越窄,越淤越淺,一遇大水,泛濫成災,廣大市民,深受其苦,包拯全部將它毀去。一旦發現有偽造地券,不管是什麽人一律上報皇帝,撤掉官職。包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他的態度一貫嚴肅,因而人們說他“笑比黃河清”,盡管如此,“童稚婦女,亦知其名,親切地呼曰‘包待製’”。他為官清正,京師傳說:“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嘉祐四年(1059年),包拯由諫議大夫升任樞密直學土,代理三司使。他在三司時,凡是倉庫裏供應皇宮的物品,過去都是攤派到外地州縣,增加百姓負擔,包拯特地設置場務機構向百姓購買,使百姓沒有了這項困擾。

  他曾經說:“我的後代子孫做官,如有犯貪汙罪的,不準放他進入家門,死後也不準埋葬到我家的墓地裏。不遵從我的這個誌向,就不是我的子孫。”他要求將這條遺訓刻在石頭上,砌在堂屋的東壁上,“以昭後世”。這條遺訓充分顯示了包拯為官清廉的高尚情操。

  包拯性格嚴峻剛直,痛惡官吏的苛刻,做事力求誠實寬厚,雖然嫉惡如仇,然而未曾不以忠寬之道待人,與人交往不隨意附和,不以虛偽的言辭和笑臉取悅於人。雖然身居高位,但衣服、器物、飲食如同沒有做官時一樣。包拯為官清廉對當時及後世的人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