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藺相如完璧歸趙

  李純賢

  藺相如是戰國時期的趙國人,出身貧賤,原先在趙國宦者令繆賢手下當差,後來他得到趙惠文王的賞識並被重用,成為趙國當時最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春秋時期,楚人卞和在荊山下發現了一塊玉璞,楚文王把它命名為“和氏璧”,成了楚國的國寶。公元前282年,即趙惠文王十七年,和氏璧落到了趙王之手。趙王得了和氏璧,喜不自勝,重賞獻寶之人,大宴群臣,笙簫歌舞,好不熱鬧。君臣一邊飲酒,一邊傳賞寶璧,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忽然太監來報:“秦國使臣到!”

  趙王當即一愣,心想“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腸”。但又不能不見,便傳旨:“讓他進見!”

  趙王話音未落,隻見秦國使者昂首挺胸,大搖大擺地闖了進來。見了趙王也不叩首下拜,巍然站在那裏,從衣袖中取出一封信,遞給趙王,並用嘲諷的口氣說:“我們大王聽說你得了楚國的和氏璧,那是稀世珍寶,你們留著也無用,我們大秦國願用十五個城換取它。三天之後,你們派人把它送到鹹陽。”

  趙國君臣麵麵相覷,個個氣得說不出話。沉默片刻之後,老將軍廉頗憤然地說:“秦國,虎狼之邦也,要奪取和氏璧是真,給我們十五個城是假,我們不能上當受騙。要和氏璧,不給;要打,我們奉陪!”

  在座的趙奢等武將都支持廉將軍的意見,個個摩拳擦掌,說:“秦國欺人太甚,得給他們點厲害嚐嚐!”

  趙惠文王雖然覺得老將們說得有理,但考慮到秦國的威勢,心中還拿不定主意。這時坐在趙王旁邊的宦官頭目繆賢說:“秦國強行奪取和氏璧,實在無理。應該給他們點厲害瞧瞧,讓他們知道趙國不是好欺負的!不過,我想最好來個‘先禮後兵’。我舉薦一人出使秦國,讓秦王也領教我們趙國的厲害!”

  趙王忙問:“誰能擔此重任?”

  繆賢說:“藺相如!他是我府上的一位門客,足智多謀,能言善辯,忠勇雙全。他出使秦國,必不辱使命。”

  趙王決定“先禮後兵”,派藺相如出使秦國。繆賢回到府上,將此事告知相如。藺相如當即表示:為國效力,萬死不辭!

  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和幾個精明強幹、膽大心細的從人,辭別趙國君臣,踏上了去秦國的征途。藺相如到了秦國,拜見秦王。

  行過進見禮,藺相如從容地獻上裝著和氏璧的匣子,站立一旁。

  秦王打開匣子,一塊扁平圓闊、中鑿圓孔的美玉,呈現眼前。晶瑩閃亮,玲瓏剔透,真不愧是件稀世珍寶。秦王捧在手中,反複賞玩,愛不釋手,讚不絕口:“妙!妙!妙極了!我秦宮之中珍寶堆積如山,可沒有一件能和此物媲美!你們都來開開眼界!”

  說著把和氏璧遞給了周圍的妃嬪及眾位大臣。一時間,大殿之中人頭攢動,大家爭先恐後,想一飽眼福,看後眾人無不嘖嘖稱奇,齊聲喝彩。

  秦王君臣沉浸在一片勝利的狂喜之中,早把割城之事忘到了九霄雲外。

  被冷落在一旁的藺相如,看到如此情景,不禁怒氣頓生。心想:他們如此狂傲得意,根本不把我們趙國放在眼裏,哪裏有一點“以城易璧”的意思呢!於是,他鎮定了一下自己,不慌不忙地走上前去,彬彬有禮地對秦王說:“大王,和氏璧的確是塊寶玉,但璧中有瑕,請讓我指給您看。”

  秦王聽說璧中有瑕,頗為驚詫,便命人將它交給藺相如,讓他指點明白。不料藺相如接過和氏璧,緊緊抱在懷中,退後兩步,靠在殿前朱紅盤龍大柱上,臉色鐵青,怒發衝冠,對著秦王喝斥道:“看來你真是個不守信義之人!”

  秦王正在興頭上,他萬萬沒有想到藺相如會有如此舉動,於是瞠目結舌,半晌說不出一句話。周圍的人也都愣住了,半天回不過神來。大殿裏回響著藺相如憤怒的聲音:“你想要和氏璧,派人送了一封信給我們趙王,我們大王立即召集大臣商議……”

  秦王聽到這裏,方醒悟過來,急忙問:“他們怎麽說?”

  “大家都說秦國向來貪得無厭,現在又憑借著他們強大的武力做後盾,用一句空話想騙去和氏璧。說什麽用十五個城換璧,根本靠不住!”

  秦王聽到這裏,做賊心虛,臉上一陣泛紅。相如看在眼裏,知道擊中了要害,接著說:“可是我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更何況秦是大國,焉能失信於趙,讓天下人恥笑!而且為了一塊小小的和氏壁使秦王不高興,這就是趙國的不對了……”

  “說得好!說得好!”此時秦王又顯出得意的神情。不知是讚揚藺相如,還是在炫耀自己的威勢。

  “趙王聽從了我的勸告,答應了以城易璧之事。並且齋戒五天,在朝廷上鄭重地發出國書,派我為使臣,前來獻璧。為什麽我們要如此嚴肅地對待這件事呢?是為了對強大的秦國表示敬意啊!”

  相如說到這裏,故意停頓了一下,用眼掃視了一遍秦國君臣,隻見他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個個顯出得意之態。接著相如話鋒一轉,單刀直入地說:“可是,我來你們秦國之後,大王您竟在便宮偏殿接見我,而且態度傲慢無禮。拿到和氏璧後,傳給眾大臣和美人們賞玩,來戲弄於我。我看你根本沒有給趙國城邑的意思,所以才以‘璧有瑕’為借口,要回和氏璧……”

  此時,秦國君臣方知上當受騙,但看看凜然正氣的藺相如,卻不知所措。

  “你們想要逼我還回和氏璧,那是白日做夢,要是逼急了,我就以死相拚,和和氏璧一起撞在這柱子上!”說著,雙手捧璧,眼睛盯著柱子,擺出要撞的架勢。相如早已看透了秦王的心事,撞死一個藺相如,他倒不在乎,他所珍惜的是和氏璧。

  果然不出所料,一見相如的架勢,秦王急得幾乎從禦案後跳了起來。諸大臣也都一躍而起,有人就想過去奪璧。老奸臣滑的秦昭王,鎮定一下自己,喝退眾人,滿臉陪笑地說:“莫急!先生請坐!獻茶!”

  藺相如毫不客氣,走過去,堂堂正正端坐在新設的客位上,和氏璧牢牢抱在胸前。

  秦王一看,硬奪是不行的,隻好來軟的。於是吩咐:“取地圖來!”主管官員趕忙呈上地圖,並在禦案上慢慢展開。這時文武大臣都用眼睛看著秦王,似乎在問:“大王,真的要割十五個城給趙國嗎?”有人甚至想馬上站起來阻止秦王的舉動。秦王自然明白眾大臣的意思,立即用眼神製止了他們。

  隻見秦王用手指著地圖,滿臉堆笑說:“先生你看:從這裏往東,十五個城割給趙國。”一邊說,一邊煞有介事地一一數著。“這一下你放心了吧,寡人豈能欺騙於你。來人,取來和氏璧,設宴招待藺先生!”

  相如冷笑著說:“且慢!我還有話要說。要我獻璧不難,隻是你要答應我兩個條件。”

  “先生請講!”秦王心想隻要你肯獻出和氏璧,別的話都好說。

  “和氏璧,這是天下公認的寶物。趙王敬畏秦國,不敢不獻給您。不過,趙王送和氏璧的時候,齋戒了五天,要我獻璧,您也得齋戒五天,以示莊重。這是第一條。”

  秦王想:齋戒五天,不就是在靜室裏休息五天嗎?這有何難,於是說:“寡人可以齋戒五天。第二條呢?”

  “我乃趙國使臣,必以國禮相待。五天之後,您要在朝廷大殿之上,設九賓大禮,我方敢獻上和氏璧。”

  秦王看相如態度堅決,語氣軟中帶硬,估計硬奪是不行的,隻好應付說:“先生所言極是,秦趙乃兄弟之邦,理應以國賓之禮相待。今日慢待先生,實是不該。請先生傳舍歇息。五日後,在大殿上大禮相待先生。”

  相如被安置在廣成傳舍。晚上,他翻來覆去難以成眠。

  他披衣下床,在房中來回地踱步,思索著對策。最後緊握拳頭,在桌子上輕輕一擊,說:“好!就這樣!你們秦國不仁,就別怪我不義!”於是他叫來一個忠實可靠、膽大機敏的仆從,化裝成一個普通老百姓,身穿粗布衣衫,懷裏藏著和氏璧,抄小路趕回邯鄲。

  送走了仆人,他心裏踏實了許多。

  秦王為了得到和氏璧,果然一本正經地沐浴更衣,不近酒色,不進葷腥,打坐靜室,齋戒五日。

  第六天一早,相如剛剛梳洗完畢,就有司禮官來迎接進宮。

  不一時進入秦王宮。宮廷上下更是一派節日景象。大殿裏鼓樂齊鳴,傳出“請趙國使臣進見……”的傳呼聲。隨即九位身著禮服的賓相來到相如麵前,躬身施禮,請相如上殿。藺相如神態自若,徐徐步入正殿。大禮過後,秦王說:“怎麽樣?現在該獻璧了吧!”

  藺相如上前一步,說道:“大王,秦自穆公以來,二十多個國君,從沒有一個能信守盟約,說話算數的。這次我奉命來秦,用和氏璧換取十五個城,我實在怕被你們愚弄而對不起趙國,有辱使命,我已經讓人抄小路把和氏璧送回趙國去了。按時間計算,它已經安然無恙地放在我們趙國的寶庫之中了。”

  藺相如接著又說:“大王想要和氏璧不難,……”秦王注視著藺相如,聽他講下去。

  相如接著說:“你們秦國強大,我們趙國弱小,你要和氏璧,派了一個小小的使者到趙國,趙王立即派我帶著和氏璧來獻給你。”秦王點了點頭,沒說什麽。相如繼續說:“現在憑你秦國強大的武力,如果真的能夠先割十五個城給趙國,趙王難道還敢留著和氏璧不獻而得罪您嗎?”

  隻見大臣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也有人悄聲說道:“此話有理!”秦王雖然也認為此話有理,但真的要用十五個城換一塊和氏璧,那可萬萬使不得。

  最後藺相如又說:“我的話已經說完了。我知道欺騙了您,理應處死,現在請您用湯鑊之刑處治我吧!不過我方才的話,還請大王您和您的大臣們斟酌一下,看到底怎麽辦好。”

  大殿鴉雀無聲,繼而又沸騰起來,有人大呼:“殺死藺相如!”秦昭王知道他早已置生死於度外,於是說:“準備好車駕,送他回國。趙王難道會因為一塊和氏璧而得罪秦國嗎?”

  結果是秦國也沒有給趙國城,趙國也終於沒有給秦國和氏璧。藺相如能完璧歸趙,不辱使命,被封為上大夫。

  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歸趙的故事千百年來在我國傳頌不衰,藺相如麵對秦王所表現出的不屈不撓,大智大勇精神。曆來被人們所崇敬,成了不屈不撓,大義凜然的象征。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