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張瑞盈

  宋太祖趙匡胤是河北蘇州人,出身於仕官世家。年輕時趙匡胤投奔後漢樞密史部威,部威以周代漢,趙匡胤任滑州副指揮,後周顯德六年,同世宗柴榮病逝,其子柴宗訓繼位,年僅7歲,趙匡胤發動陳橋驛兵變,奪取帝位,建立大宋。

  趙匡胤稱帝後,常常微服出遊。大臣勸諫道:“陛下幸得天下,人心未安,今乘輿輕出,倘有不測,為之奈何?”趙匡胤笑道:“帝皇創業,自有天命,既不能強求,也不能強拒。從前周世宗在的時候,見到方麵大耳的將士,時常殺死,朕整日侍側,也未曾受害。可見,隻要天命所歸,絕不會被人暗算呢。”

  有一天,趙匡胤微服來到趙普府第,趙普聞訊趕忙出迎,引入廳中。拜見完畢,忍不住也勸太祖要謹慎小心。哪知道趙匡胤根本不放在心上:“如果有人應得天命,任他所為,朕也不去禁止呢。”隻是趙普知道趙匡胤繼位,雖有天意,但“人謀”的成分很大,這位忠臣的疑慮和擔憂絕對不是趙匡胤幾句辯解就可以打消的。他上前一步,誠懇地說:“陛下原本聖明,登基本順天意民心,但是若就此斷定普天之下,人人心悅誠服,個個歸順,無人二心,是不是太武斷?就是執掌兵權的諸位將帥,難道也是個個都可靠嗎?萬一他們瞅準機會,暗中發動變亂,禍起蕭牆,那時不知所措,後悔莫及。所以,為陛下考慮,總請自重才是!”“石守信、王審琦等人,全是朕的故交,想來一定不會發動叛亂。卿也有些過慮了。”趙匡胤不動聲色地說。

  “石將軍、王將軍臣不懷疑,但是您仔細考察他們,會發現這些人都不是有很好的領導才能,恐怕他們不能壓服部下。如果軍營中部下們威脅他們發動變亂,他們也不得不惟眾是聽了。”

  趙普如此的誠懇,讓趙匡胤心頭長久以來的疑惑也爆發出來,於是他不想再隱瞞趙普,說出了自己微服的實情:“朕從未迷戀過花酒,何必要出外微行呢?正是因為國家初定,人心是否歸朕,尚未可料,所以私行察訪,不敢絲毫有所懈怠啊。”趙普說:“隻要把一切大權集中到天子手裏,他人不敢覬覦,自然就太平無事了。”君臣密談了很久,太祖便回宮去了。

  此後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仍然沒有內外各將帥變動的消息。趙普心下著急,又不便經常進言,觸怒一班武夫,不得已隱忍下來。直到閏三月,趙匡胤把慕容延釗調為山南東道節度使,撤消殿前都點檢一職,不再任命。接著過了三個月,到了春夏之交,仍不見動靜,趙普心裏正在著急,太祖便召他入便殿,旁無別人,君臣二人開閣乘涼,從容坐談。太祖感歎道:“自唐末至今,數十年來,經曆八姓十二君,篡竊之事相繼發生,變亂不止。朕想息兵安民,定一個長久之策,卿認為怎麽樣才可以呢?”趙普起身行禮,然後答道:“臣去年也曾啟奏過。如今陛下提及此言,正是人民的幸福。依臣愚見,五代變亂,全是由於藩鎮權勢太重,君弱臣強,如果裁抑他們的兵權,控製他們的錢糧,接收他們的精兵,何愁天下不安?”趙匡胤擺擺手說:“卿不要多言,朕自有處置的辦法。”

  趙匡胤是部將擁立的王,他自己心下明白,所以他不能也不願采取過去新王朝開國君主殺功臣奪軍權的辦法,他隻想和平解決這個問題,並求一個長久之策。而趙普的一席話有如醍醐灌頂,讓這位觸類旁通的君主豁然開朗,他頭腦裏演繹出一整套的政策和策略,也有了加強君權和長治久安的方針。他首要的任務便是解決擁兵以自重的將領問題。

  和趙普談後第二天,太祖晚朝,讓有司在便殿設酒宴,然後召石守信、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人入宴。酒喝得正興奮和時候,太祖屏退左右之人,對眾將說道:“朕沒有卿等,不會有今天。但身為天子的確太難了,還不如做節度使時逍遙自在。朕自受禪以來,已經一年多了,何曾睡過一晚穩當覺呢。”

  石守信聽此言,趕緊離座起身問道:“陛下還有什麽擔憂呢?”

  太祖一笑說:“朕同卿等都是故交,不妨直告你們。這皇帝的寶位,哪個不想坐它呢。”

  眾將一聽此話味道不對頭,趕緊伏地叩拜說:“陛下怎麽說出這等話來,如今國泰民安,萬眾歸心,哪個敢有二心呢?”

  “卿等原本沒有這種心思,可是如果列位的屬下貪圖富貴,暗中活動,一旦生變,也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豈不讓列位愛卿騎虎難下了。”石守信等心裏戰戰兢兢,越加驚懼,哭著說:“臣等愚陋,想不到這些。乞求陛下哀憐,指示一條生路!”

  趙匡胤一看時機成熟,便說:“卿等且起!朕有幾句話,要同卿等商議。”石守信等遵旨起來。

  “人生如白駒過隙,追求富貴,無非是想多積累些金銀,能很好地娛情樂性,使子孫們不至於窮苦罷了。時光荏苒,總沒有人能有幾百年的壽數。朕為卿等著想,不如釋去兵權,出外鎮守大藩,多買一些良田,給子孫置一些不動的產業,再給自己多買一些歌童舞女,飲酒作樂,以享天年。朕且要同卿等約為婚姻關係,世世為親,代代和睦,上下相安,君臣無忌,難道不是一條上策麽?”石守信等轉悲為喜,拜謝道:“陛下竟能這樣體念臣等,真是所說的‘生死而肉骨’了。”於是,大家又喝了一會酒,盡歡而散。第二日都上表稱病,紛紛辭去軍職,交出兵權,帶上太祖特別賜給的財物,歡天喜地地到地方做節度使去了。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自古以來,開國皇帝為穩住自己的江山,屠殺功臣幾乎已成慣例。趙匡胤也擔心自己的皇位,可是他采用的仁慈手段,他不像別的皇帝那樣凶殘,他對那些功臣曉以利害,大家自然明白趙匡胤的用心,都乖乖的交出了兵權,趙匡胤懷酒釋兵權的故事確實是一種明智之舉,既穩固了自己的帝位,又落得個“仁君”的美名。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