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九一一”事件

  九一一襲擊事件(也被稱為“9·11”恐怖襲擊事件、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或簡稱9·11、九一一)是於2001年9月11日由基地組織發動的、發生在美國本土的一係列自殺式恐怖襲擊事件。當天早晨,19名基地組織恐怖分子劫持了四架民航噴氣式客機。劫持者故意使其中兩架飛機分別衝撞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造成飛機上的所有人和在建築物中的許多人死亡。兩座建築均在兩小時之內倒塌,並導致臨近的其他建築被摧毀或損壞。劫機者迫使第三架飛機撞向位於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縣的五角大樓。這一襲擊地點臨近華盛頓特區。在劫機者控製第四架飛機飛向華盛頓特區後,一些乘客和機組人員試圖奪回飛機控製權。最終第四架飛機於賓夕法尼亞州的鄉村尚克斯維爾附近墜毀。四架飛機上均無人生還。

  包括劫機者在內總共有2993人在這次襲擊中死亡。絕大多數傷亡為平民,其中有超過90個國家的公民。另外,驗屍官確認,至少有一人因暴露於世貿中心倒塌時的煙塵中,從而造成呼吸係統疾病而死亡。作為對這次襲擊的回應,美國發動了“反恐戰爭”,入侵阿富汗以消滅藏匿基地組織恐怖分子的塔利班,並通過了美國愛國者法案。其他國家也加強了反恐立法並擴大了執法權。美國一些證券交易所在襲擊發生的一周中的剩餘時間都處於關閉狀態,並在重新開始股票交易時損失慘重,尤其是關於航空和保險的股票。價值幾十億美元的辦公場所在這次襲擊中被摧毀,給曼哈頓下城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破壞。

  五角大樓的損毀部分在一年內清理完畢並得以修複。在其西南麵建造了五角大樓遇難者紀念園。位於世貿中心原址的重建工程也已啟動。2006年一幢新辦公樓於世界貿易中心七期原址完工。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正在原址重建,重建大樓名為自由塔,高1776英尺(541米),預計於2011年完工,屆時將成為北美最高的建築物之一。原本在2007年至2012年還將建造另外三座大樓,但最終因故延期。

  這次事件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以大型潛艇搭載的水上飛機和“氣球炸彈”空襲美國以後,美國本土第二次遭受來自空中的襲擊,也是繼珍珠港事件後,曆史上第二次外國勢力對美國本土造成重大傷亡的襲擊。九一一事件中死亡的總人數超過珍珠港事件中的2,400人。

  襲擊經過2001年9月11日早晨,19名劫機者控製了四架民航客機。這四架客機分別在從波士頓、紐瓦克和華盛頓特區(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飛往舊金山和洛杉磯的途中。上午8:46,美國航空11號班機撞向世貿中心北座大樓,接著聯合航空175號班機於上午9:03衝向南座大樓。上午9:37,另一組劫機者控製美國航空77號班機撞入五角大樓。第四架飛機——聯合航空93號班機的最終目標被認為是美國國會大廈或者是白宮,在機上乘客與劫機者搏鬥後,這架飛機於上午10:03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尚克斯維爾附近墜毀。

  在劫機過程中,劫機者使用武器刺傷或殺害飛行員、空中乘務員和乘客。飛機上與外界取得聯係的乘客報告稱,劫機者使用刀刺傷乘務員,並且在其中兩次劫機事件中至少有一名乘客被刺傷。有一些乘客設法使用機艙電話和手機與外界取得聯係,並提供了有關劫機的一些細節。這些細節包括:每架飛機上都有好幾名劫機者;劫機者使用梅斯毒氣或者其他有毒化學噴霧器,例如催淚瓦斯或者胡椒噴霧;一些機上人員被刺傷。9/11委員會已經確定兩名劫機者於劫機之前購買了萊澤曼多功能手動工具。11號航班上的一名空乘人員、175號航班上的一名乘客和93號航班上的多名乘客都提到劫機者有炸彈,但是其中一名乘客提到,他認為炸彈是偽造的。在撞擊地點沒有發現爆炸的痕跡,因此9/11委員會相信炸彈可能確為偽造。

  93號航班黑匣子中的記錄表明,當了解到當天早晨類似被劫持的飛機最終撞向大樓後,機組人員和乘客試圖奪回飛機控製權。根據93號航班錄音腳本,其中一名劫機者命令:一旦他們將失去飛機的控製權,就操縱飛機劇烈搖晃。不久之後,這架飛機於上午10:03:11在尚克斯維爾附近的一片田野中墜毀。這次襲擊的組織者KhalidSheikhMohammed,在2002年接受半島電視台記者YosriFouda的一次采訪中提到,93號航班的目標是美國國會大廈,代號“法律工廠”。

  世貿中心的三幢大樓由於結構損壞而在襲擊當日倒塌。南座大樓(世貿2期)在遭受聯合航空175號航班撞擊後,燃燒了56分鍾,大約在上午9:59倒塌。北座大樓(世貿1期)大約在燃燒了102分鍾後,於上午10:58分坍塌。在其坍塌時,碎片嚴重損壞了臨近的世界貿易中心七號大樓(世貿7期)。7號大樓的結構完整性又受到大火的進一步侵蝕,終於在當天下午5:20倒塌。

  這次襲擊造成了全美新聞機構和空中交通管製的大混亂。3天內所有民間國際航班被禁止在美國降落。飛行中的航班或者返航或者轉飛加拿大或墨西哥。一整天未經過確認的和矛盾的新聞報道充斥於媒體。其中傳播最廣的“新聞”是一枚汽車炸彈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國務院爆炸。

  事後始末在襲擊當天,有媒體報道一些不滿美國政策的人們舉行慶祝活動。這些報道為已經普遍的反穆斯林情緒升級,很多美國人相信,回教徒應為此次事件負責。美國的主流媒體如《新聞周刊》紛紛報道一些因遭受歧視而離開美國的穆斯林,其中不乏許多出生在美國並在美國接受教育的回教徒。雖然事件後沒有組織宣布對事件負責,基地組織公開讚揚了這次事件,並暗示他們就是幕後指使者。美國政府立即做出反應,公開表示會以軍事手段打擊事件的策劃者。

  9月底,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援引西方情報機構手上證據指稱沙特阿拉伯富豪本·拉登為事件的幕後主使。本·拉登是基地組織的首領,曾接受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資助,後與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有密切關係。塔利班政權拒絕在無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引渡奧薩馬·本·拉登或其他基地組織頭目。由美國領導的聯軍在未提供塔利班政權承認的證據的情況下,於10月7日對阿富汗發動軍事攻擊。

  在美國軍事打擊成功鏟除塔利班政權後,聯軍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現了一卷被遺棄的錄像帶,紀錄的是本·拉登與其他一些基地組織成員討論襲擊活動,顯示本·拉登對事件事先確實知情。

  襲擊事件發生大約1年多後,一封據稱是奧薩馬·本·拉登的親筆信被寄往全球各大媒體,信中解釋了發動恐怖襲擊的理由。這些理由包括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大量軍事幹預,西方通俗文化的泛濫(主要是對性、酒精的開放觀念,這些觀念對於拉登、基地組織、塔利班政權或其他一些伊斯蘭基本教義派而言根本無法接受)等。這封信件在很大程度上被輕視,而美國政府依然堅持,發動襲擊的主要原因是恐怖分子的反美情緒爆發。

  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政府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嚴防類似恐怖襲擊事件,並多次發布新一輪襲擊警報。9月底,在美國各地爆發了多起炭疽菌感染案件,雖然至今沒有發現此事件與九一一有關,但在2002年3月曾一度傳言,一名劫機者曾感染炭疽菌。

  善後工作世界貿易中心廢墟的大火持續了三個月,救援人員花費更多時間清理瓦礫。其中一些殘骸樣本被送往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檢測,包括一根被飛機撞擊過的鋼筋。襲擊事件後五個月,最後一名幸存者康複出院,事件後6個月,世貿遺址上的150萬噸瓦礫才被完全清理幹淨,救援人員繼續在地底下進行清理工作。

  2002年5月底,舉行了宣布清理工作正式結束的儀式。2003年7月,一個國會聯合調查組結束調查工作。雖然調查報告稱美國政府應該可以更好地預防事件的發生,如在更好地利用所收集到的情報及國防係統對襲擊事件所采取的行動方麵依然有改進空間,但是沒有一名官員為事件引咎辭職。事件也導致新一輪軍費開支的大幅度增加。在大約2年後,一些國防官員稱當前美國對類似事件的預防能力與九一一時一樣脆弱無力。

  世界貿易中心是由日裔美籍建築設計師山崎實所設計。事後據他生前的助手說,因為參考過去帝國大廈曾經受到美國空軍轟炸機誤撞事件的影響,在設計過程當中已經考慮到需要使大樓結構足以抵禦大型飛機的直接撞擊。有報道分析,認為大樓的倒塌並不是因為飛機的直接衝撞,而是飛機內滿載的航空煤油傾瀉進入大樓引起的大火所釋放出的巨大熱量,軟化了支撐大樓的鋼筋骨架,最終導致世貿中心大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坍塌。但是,也有一批建築學家認為僅憑大火並無法令大樓倒塌。有關摩天大樓結構設計的調查依然在進行中。

  死亡人數死亡人數總計2974人死亡。在紐約,當時一些正在受襲擊點上方的人員逃往樓頂求救;但由於煙霧和巨大的熱量,直升機無法靠近大樓進行援救,使得位於頂層的人員全部死亡;還有一些人可能因無法忍受強烈的熱度而從大樓跳下身亡。根據美聯社報道,其中1600具屍體已經得到辨認,但其餘(約1100具屍體)無法辨認。報道稱有大約“10,000根骨頭或人體組織無法辨認”。

  9月12日起,由紐約建築工程師協會組織的工程師們進入現場,為紐約市規劃與建築部工作,負責查勘附近大樓的強度與受損程度,疏散了出事現場數百幢房屋。他們還負責設計規劃具體處理廢墟的方法。

  政治影響事件發生後,所有英國軍事基地提高警戒狀態。所有途經倫敦市區的航班改為繞過市區飛行,而前往美國和加拿大的航班全部停飛。

  歐洲議會與北約總部進行緊急疏散。北約宣布啟動1949年北約中的第五款,宣布如果恐怖襲擊事件受到任何國家的指示,將被視為是對美國的軍事襲擊,因此也被認為是對所有北約成員國的軍事襲擊。這是北約曆史上首次啟動共同防衛機製。

  事件發生後,西方各國政府的民間支持度大幅度上升。在澳大利亞,事件是原本已經喪失民心的霍華德政府贏得2001年11月大選的關鍵因素。

  在阿拉伯世界,很多媒體都刊登了評論文章,認為事件是由以色列人、猶太人、猶太複國主義者甚至美國人自己發動的,目的是挑起全球仇視阿拉伯的情緒。還有一些阿拉伯穆斯林則認為事件是由基地組織發起的,旨在報複美國的中東政策。上萬名阿富汗民眾在得知九一一事件發生後試圖逃離阿富汗,擔心遭到美國的報複。9月17日由於難民湧入,巴基斯坦關閉了與阿富汗的邊境。。

  經濟影響九一一事件在經濟上產生了重大及即時的影響。許多設在世界貿易中心的大型投資公司喪失了大量財產、員工與數據資料。全球許多股票市場受到影響,一些例如倫敦證券交易所還不得不進行疏散。紐約證券交易所直到九一一後的第一個星期一才重新開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開盤第一天下跌14.26%。其中跌幅最嚴重的要數旅遊、保險與航空股。美國的汽油價格也大幅度上漲。當時美國經濟已經放緩,九一一事件則加深全球經濟的蕭條。

  責任九一一後有很多報道稱巴勒斯坦民主解放陣線宣稱對事件負責,但很快遭到該組織一名高級官員的否認。也有報道稱在約旦河西岸地區有舉行自發慶祝活動,但是根據德國和瑞典媒體的報道,至少有一個類似的慶祝活動是事先安排組織的。現在已經發現,有一些媒體播放原有的錄像檔案來顯示中東的慶祝活動。有說法認為這些慶祝活動跟九一一事件完全無關。但是後來的證據表明這些說法本身才是偽造的。

  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譴責襲擊事件,並指出事件對巴以和平進程有負麵影響。然而此事件對以色列政府來說或許確實是有正麵影響的:當被問到世貿襲擊事件對美國和以色列的關係有何影響時,以色列前任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脫口而出:“非常好(的影響)”。隨後他糾正說:“哦,不是很好,但是會產生同情。”但是無論如何,美國國內對反對“恐怖主義”聲浪的高漲,無疑令到以色列政府的工作更加輕鬆。

  雖然本·拉登的基地組織從未公開聲明對事件負責,但他們公開讚揚事件,並暗示該組織曾經幕後策劃過整個事件。該組織發言人在一卷寄給卡塔爾半島電視台的錄像帶(2001年10月播出)中說,“美國人應該知道,更多的飛機風暴將不會停止……在伊斯蘭世界,有成千上萬年輕人渴望犧牲,他們死的信念與美國人生的信念一樣強烈。”

  情報專家們開出一份可疑嫌犯的“簡短列表”——所有有能力以及動機發動類似襲擊的組織名單。非常肯定的是,所有劫機者都是阿拉伯人,沒有一個有阿富汗背景;此外襲擊的精心策劃、規模以及事件後無人承認責任,這都與基地組織以往的作風相近。大多數劫機者都來自沙特阿拉伯,但是美國政府並沒有對該國采取任何行動。

  很多人感到不解的是,在航空公司的記錄中並沒有查到任何一個阿拉伯名字,那麽邊境檢查人員怎麽會讓有著阿拉伯外貌卻不使用阿拉伯名字的人登機的呢?更何況一架班機上有四到五個阿拉伯人同時出現卻都不使用阿拉伯名字。

  事件遭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一些傳統上與美國不太友好的國家領導人,如利比亞領袖卡紮菲、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伊朗總統哈塔米以及阿富汗塔利班政權都公開譴責事件,並對美國人民表示同情。唯一的例外是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他評論事件是美國霸權主義的後果。

  美國政府事後承認,九一一當晚白宮就已經決定要推翻伊拉克政權——雖然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在宗教上較為開放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到底與信奉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基地組織之間有任何聯係。布什政府通過利用九一一事件來挑起民意支持攻打伊拉克的作法令一些美國人感到憤怒,認為這種行為導致了許多美國人生命的無謂喪失,侵犯了許多美國人的自由,而且違背了美國立國時的根本原則。部分人認為事件是美國的中東政策的結果,並相信武力報複隻會招至更多的類似襲擊。部分人認為,美國在全球的政治以及經濟、文化的政策才是恐怖襲擊事件的主要根源。根據這派的觀點,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所進行的經濟、文化與政治政策令一些國家的人民產生了普遍的反美情緒。不過不管怎樣,絕大多數人還是同意,針對平民的恐怖主義活動是罪惡的行徑,任何理由都無法為其開脫罪行。這個心態使布什政府對阿富汗與伊拉克的軍事行動有合理(但合法性受質疑)的理由。

  2006年5月4日,美國聯邦地方法院法官正式作出宣判,判處因911恐怖襲擊事件而受審的基地組織成員穆薩維終身監禁,並不得假釋。[24]5月23日,基地組織經常使用的一家網站公布了一段據稱是本·拉丹的講話錄音說,是他本人指揮19個人實施了911襲擊,但他從未指派穆薩維參與。2007年1月8日,德國漢堡高等法院宣布判處涉嫌參與911事件的摩洛哥男子穆塔薩迪克15年徒刑。3月9日,基地組織海外軍事活動首領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在聽證法庭上首度招認:“九一一行動從頭到尾都是我負責主導。”他2003年3月在巴基斯坦被捕,被秘密關進美軍關塔那摩灣基地。8月21日,美國中央情報局解密並公布了其監察長辦公室完成的一份機密報告的摘要。報告批評中情局在9.11事件前未能製定打擊基地組織的戰略,並建議對局長喬治·特尼特等官員進行懲罰。

  軍事行動美國政府在事件發生後宣布將會對發動襲擊的恐怖分子以及保護他們的國家發動軍事報複。第一個打擊目標就是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理由是他們拒絕按照美國要求立即提交嫌疑犯本。拉登,反而按照無罪推論原則,要求美國先提交嫌疑人涉案的證據。早期有傳聞稱伊拉克也卷入襲擊事件,但是至今依然沒有證據證實該傳聞,美國政府也已經放棄繼續尋找此類證據。美國政府稱“反恐戰爭”將會長期持續下去。

  2001年9月19日,美國派出戰鬥機前往波斯灣軍事基地。有報道稱911後美國和英國派出特種部隊潛入阿富汗,但被塔利班當局捉獲。10月1日,美國、英國和阿富汗都否認了傳聞。美國東部時間2001年10月7日下午12點30分(當地時間晚上9點),美國與支援的英國軍隊發動了對阿富汗的軍事襲擊,針對塔利班的軍事、通訊設施以及可能的恐怖分子訓練營投擲了炸彈。參見2001年美國對阿富汗攻擊。奧薩馬·本·拉登通過半島電視台的衛星節目警告布什,如果美國動用核武器的話,他將會使用生化武器作為還擊。2001年11月,由美英部隊支持的阿富汗北方聯盟控製了首都喀布爾。塔利班被迫撤離至坎大哈。有關之後的進展,請參見反恐戰爭。

  國內反應政府的各級部門展開了對事件的調查。美國政府在事件發生後立即秘密拘留、逮捕、盤問了至少1200人,大多數是非美國公民的阿拉伯或穆斯林男子。美國司法部也查問了5000名來自中東的男子。政府後來承認,當中隻有10到15人與基地組織有關,但是無人牽涉九一一事件。但是目前依然有500人因觸犯移民條例而被監禁,70名以色列人因違反旅遊觀光簽證而被拘留。國會通過了400億美元緊急撥款,還有大約200億美元撥款用於航空公司補助。多部被指責為侵犯人身自由,為政府監視民眾提供便利的法律也獲得通過。10月10日,聯邦調查局公布了“FBI恐怖分子通緝令”名單。

  知識鏈接:美國911報警電話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1967年,美國總統法律實施與司法管理委員會建議在全國範圍內設立一個統一的電話號碼,以便於人們及時報告緊急事件。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很快宣布選911作為報警電話號碼,正是這樣恐怖分子才會選擇9.11這一天對它進行襲擊。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