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全球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美國紐約突然爆發了股票價格猛跌的風潮。10月23日,股票市價開始急轉直下,第二天出現了空前強烈的拋售風,迫使價格慘跌。

  10月29日,最糟的時刻到來了,大戶不計行市高低,猛拋股票,一天內拋售了一千六百四十萬股,創了股票買賣記錄。到11月,五十種熱門股票的平均市價比9月份最高市價約降50%。美國股票市場的崩潰是一個征兆,宣告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到來。危機從紐約證券交易所發源,迅速蔓延到美國全國的商業、工業和農業,然後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危機嚴重地破壞了世界經濟聯係。資本主義世界的貿易額下降了66%,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以下。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展開了激烈的商戰。從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七十六個國家提高了關稅率,限製使用外匯購買外國貨,實行限額進口和直接禁止進口的製度。隨著世界貿易聯係的破壞,資本主義各國的金融也陷入混亂狀態。1931年秋,英國放棄金本位,英聯邦諸自治領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貨幣都跟著英鎊貶值。1933年春,美國放棄金本位,引起了新的通貨膨脹浪潮。五十六個國家貨幣貶值。

  這次經濟危機破壞力之大,是資本主義世界前所未有的。危機造成的物質損失之大,不亞於1914~1918年的世界大戰。

  危機大大惡化了勞動人民的狀況。在危機年代,資本主義各法國失業群眾在領取救濟食品國共有四、五千萬工人失業和數千萬農民破產。失業工人和破產農民饑寒交迫、流離失所。他們沒有錢購買物品,可是壟斷資本家為了維持高價,銷毀大批商品。美國資本家把玉米和小麥當柴燒,把棉花毀在地裏,把牛奶倒進河裏;英國資本家將整船橘子扔入海中;巴西銷毀了二千二百萬袋咖啡。嚴酷的現實迫使廣大群眾投入鬥爭。危機年代充滿了階級搏鬥。

  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使各國壟斷資產階級如臨深淵,尋找出路。德國、日本建立公開的法西斯專政,瘋狂擴軍備戰;美國實行“新政”,由國家幹預經濟。但是,無論哪種辦法,都不能徹底消除資本主義的必然產物——經濟危機和隨之而來的政治危機。

  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勉強渡過了這次危機,但仍然處在經濟蕭條境地,待到稍見複蘇,在1937年又爆發了新的危機。

  929~1933年規模空前的經濟危機大風暴,嚴重地打擊了美國的國民經濟。美國的工業總產值比1929年減少了46%。煤產量減少41%,生鐵產量減少79%,鋼產量減少76%。成千上萬的工廠停工了。

  到1933年3月,失業大軍到達一千七百萬人。失業者被剝奪了必需的生活資料。失業者由於無住房,在許多任務業中心周圍,搭起了臨時住房。那些幸而有工作可做的人中,許多人往往每周隻能工作幾小時。他們的工資同1929年相比,下降了30~35%,即使在物價暴跌的條件下,他們的購買力也下降了15%以上。工商界頭麵人物一般都反對聯邦政府救濟失業工人。

  在危機年代,農產品生產也相對過剩,市場價格急劇下跌。工農業品之間的“剪刀差”更加擴大。1929~1933年間,工業品價格平均下跌25%,而農產品價格則下跌了50%多。約有一百萬個小農場破產。

  美國的國民收入,1929年為八百多億美元,到1933年下降到四百多億美元。

  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給美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廣大勞動人民陷於半饑餓狀態。各地群眾紛紛騷動。1932年3月,底特律市有三千失業工人在福特汽車廠前舉行示威,警察驅散遊行隊伍,開槍射擊,打死四人。

  同年夏季,大批退伍軍人為要發放退役金而去華盛頓請願。他們在郊外紮營,遭到軍警的驅趕。工人罷工人數不斷增長,1930年為十五萬,到1933年已超過了一百萬。

  1929年,共和黨人赫伯特·胡佛(1874~1964年)就任總統。危機已經到來,他還說“任何破壞經濟生活正常進程的原因並不存在”。麵對危機,他又試圖散布官方的樂觀氣氛,消除恐懼心理。胡佛一向認為,政府對經濟事務的幹預應保持在最低限度。作為總統,他因沒有盡力運用聯邦政府的權力來改善經濟狀況而遭到公眾的嚴厲批評。胡佛政府采取的一些反危機措施,沒有取得顯著的效果。例如他設立的一個重要機構——複興金融公司給了銀行和鐵路公司很大的幫助,卻沒有解決主要經濟問題。他先後設立的失業救濟機構也收效很小。在1932年美國應屆總統選舉運動中,民主黨候選人羅斯福許下諾言,要用實行計劃經濟的方法克服危機和確立“階級和平”,美國資產階級對他寄予很大希望。因此,羅斯福在選舉中以極大的優勢擊敗了共和黨再次提出的胡佛候選人。1933年3月,羅斯福就任美國第三十二屆總統。

  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1882~1945年)早年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後又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法律係。1910年,他當選為紐約州的參議員,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1913年由總統威爾遜任命為海軍部次長。1921年,羅斯福因患重病而雙足麻痹。1928年和1930年,他兩次當選為紐約州州長。羅斯福是目光遠大、講求實際的資產階級政治家,有良好的組織才能。1933年3月,羅斯福就任總統後,宣布實行反危機的政策,即所謂“新政”,其目的是要在不改變經濟基礎,而在私人資本主義活動的基礎上擺脫經濟危機,緩和國內階級矛盾和鬥爭。

  羅斯福首先著手金融方麵的整頓工作:為避免尚在開業的銀行遭到破產,下令所有銀行暫時休業。他讓國會製訂緊急銀行條例,把對銀行的監督權和整頓權授予總統。幾天以後,他命令有償付能力的大銀行首先開業。接著建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由政府出麵保障存款,以恢複存戶對銀行的信任,防止新的擠兌風潮。由國家撥款幾十億美元資助各銀行及私人信貸機構。到1934年7月1日,幾乎國內所有銀行均全部複業。銀行的信用開始得到恢複,銀行的活動逐漸展開,並受到政府機構的一定的監督。

  羅斯福的另一重要財政措施是宣布禁運黃金出口,停止美鈔兌換黃金,放棄金本位製,發行以國家有價證券作保證的紙幣三十億美元,使美元大幅度貶值。黃金的價格由二十點六七美元一盎司提高到三十五美元一盎司,即把美元貶值41%左右,以利於向國外傾銷產品,刺激生產的發展。為了防止黃金投機和外流,私人的黃金儲備和金幣的使用一律被禁止。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國家對工業的調整。1933年6月國會通過了國家產業複興法。該法有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 涉及由國家調節各企業主之間的關係。工業企業被分為十七類,每類企業都應訂出“公平競爭規章”,其中規定生產規模、工資水平、工作日長度、企業產品銷售範圍(即市場分配)

  和價格水平。羅斯福公開宣布:國家產業複興法的宗旨,是恢複工業企業的“公平”競爭,不公平的競爭,是“應該取締的邪惡”。當時,國家產業複興法的標記是藍鷹,企業執行了該法的各項規定,懸掛藍鷹標記,就被認為是愛國主義和良好公民;否則,即是叛賣行為。“公平競爭規章”的基本要求是,禁止以低於規定的價格出售商品,希望借以控製競爭。

  產業複興法的第二部分涉及由國家調節雇主與工人之間的關係。該法第七條規定:工人有權組織起來,可選派代表與雇主進行談判,簽訂“集體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參加何種工會作為雇用條件;雇主必須遵守最高工作時數和最低工資限額,不得雇用童工。當時規定了八小時工作日製,最低工資每周為十二點五美元。這些規定,是美國工人通過長期鬥爭所取得的勝利。

  產業複興法的第三部分是關於以工代賑,舉辦“公共工程”和成立“勞動營”的問題,目的是縮減千百萬失業大軍。公共工程計劃確定修築公路,在田納西河興建巨大的水利工程、開發礦藏等大型工程。從1933年起至1939年為止,國家為實現公共工程計劃開支一百八十多億美元左右。計劃的實施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就業人數在1934年為三百多萬人,1935年為二百五十多萬人,1936年為三百六十多萬人,1937年為二百一十多萬人。失業工人的勞動營是以“民間水土保持工作隊”的名義建立起來的,由青年工人組成。他們參加市政建設,如種樹、修路、浚溝等工作,在工餘時間進行軍事訓練。各勞動營最初容納二十五萬青年工人,後來增加到六十萬人。這些措施緩和了失業現象,但未能徹底解決問題。“新政”實施期間,尚有九百萬至一千萬人失業,找不到工作。

  為了把“新政”推行到農業,1933年5月,國會通過了農業調整法。該法的基本用意在於縮減農業生產,消除農產品的“過剩”現象,從而把農產品的價格恢複到1909~1914年的水平。為此目的,政府得與農民簽訂合同,國家給農民適當的補貼,讓農民縮減耕地和屠宰牲畜。在農業調整法生效的頭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萬頭牛,六百四十萬頭豬,減少了三百萬公頃小麥播種麵積和四百萬公頃棉花播種麵積。盡管千百萬人民感到食品不足,可是被屠宰的牲畜的肉卻當做肥料使用。限製播種麵積首先使小農受了損失,約有六十萬個小農場因經不起壓縮生產而破產。法案實施後,農產品價格雖略有提高,但受惠者隻是大農業壟斷組織和富裕農民。

  “新政”是羅斯福利用國家權力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所進行的一定程度的改革,對資本主義經濟的自發發展施加一定的影響,加進一些計劃性、組織性的成分,如縮減工農業的生產、調整一些比例關係,從而使美國壟斷資產階級在不改變經濟基礎的情況下擺脫危機。美國人部分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新政”實施的結果,經濟從蕭條中複蘇,雖然回升是緩慢的,但到了二次大戰前,已經接近1929年的水平。

  隨著經濟危機的消逝,壟斷資本家開始對羅斯福的“新政”不滿了。他們不滿“新政”對他們的約束和對工人作的微小讓步。因此,美國最高法院於1935年5月宣布國家產業複興法為違憲而被廢止。1936年1月農業調整法也被取消。但是羅斯福政府還是采取了改良主義政策。1935年7月,它頒布了議員華格納提出的國家勞工關係法,繼續確認了工人有組織工會、與雇主簽訂集體合同的權利。

  羅斯福政府在對外政策方麵也有某些改變。1933年11月,美國和蘇聯建立了外交關係。美國對拉丁美洲國家實行了“睦鄰”政策。羅斯福政府撤退了駐在海地和尼加拉瓜的美國占領軍,取消了有權武裝幹涉墨西哥內政的條約,同拉丁美洲各國簽訂了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的貿易協定。美國對外政策的這種轉變,為美國資本滲入拉丁美洲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知識鏈接:經濟危機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經濟危機是指經濟係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把經濟危機分為被動型危機與主動型危機兩種類型。被動型經濟危機是指該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現經濟的嚴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的情況。主動型危機是指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采取的政策行為的結果。危機的產生完全在管理當局的預料之中,危機或經濟衰退可以視作為改革的機會成本。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