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4月15日至1865年4月,美國南方與北方之間進行的戰爭,又稱美國內戰。北方領導戰爭的是資產階級,戰鬥力量是廣大工人、農民和黑人。在南方,堅持戰爭的隻是種植場奴隸主,他們進行戰爭的目的是要保衛奴隸製度,脫離聯邦,建立邦聯,體現了這個國家從建立的那一刻起,就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的自由,而北方目的則在於打敗南方,以恢複全國統一,廢除奴隸製度,以便資本家獲得更多的廉價勞動力,從而使得資本主義得到順利的發展。
1860年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為總統,美國民主黨遭到慘敗,這就成為南方奴隸主脫離聯邦和發動叛亂的信號。南部蓄奴州南卡羅來納州首先脫離聯邦,接著佐治亞州、亞拉巴馬、佛羅裏達、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薩斯諸州相繼脫離,並於1861年2月宣布成立“南部同盟”,另立以傑斐遜·戴維斯為總統的政府。1861年4月12日叛亂政府軍開始炮轟在南卡羅來納的聯邦薩姆特要塞,14日被攻陷。林肯政府於4月15日發布討伐令,內戰爆發。不久,弗吉尼亞、北卡羅來納、田納西、阿肯色4州退出聯邦參加南部聯盟。
戰爭初期北方實力大大超過南方,北方有2234萬人口,南方隻有910萬,而且其中有380多萬是黑奴。北方有發達的工業,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和豐富的糧食,而南方幾乎沒有工業,鐵路也很少。但南方有充分的軍事準備,擁有裝備及訓練都較精良的軍隊,名將輩出包括“西點第一名將”——萊斯特·李,“石牆”——傑克遜,“不敗的猛將”——約翰斯頓,“little貝利撒留”——史蒂文森等等絕大多數優秀的西點軍校畢業的將領都投向了南方。而且,內戰前夕J。布坎南總統曾設法把大量武器和金錢輸送到南方去。林肯政府在內戰初期進行戰爭的目的是恢複南北的統一,擔心觸動奴隸製度會把一些邊境奴隸州推向南方叛亂者一方,從而失掉邊境諸州這個重要的戰略地區。由於北方政府不肯宣布解放奴隸。因此,在內戰第一階段,北方在軍事上連遭失敗。在1861年7月馬納薩斯和1862年夏的半島戰役中,北軍損失慘重。北軍雖然在西線取得一係列輝煌戰果,從南軍手中奪取了幾個重要戰略據點,但是這些戰果都被東線的慘敗所抵消。
在北方軍事上屢次失敗的情況下,共和黨內部的激進派及社會上的廢權主義者提出解放奴隸和武裝黑人的主張。林肯也意識到解放奴隸的必要性。
1862年9月22日,林肯發表預備性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宣布:假如在1863年1月1日以前南方叛亂者不放下武器,叛亂諸州的奴隸將從那一天起獲得自由。消息傳到南方後,成千上萬的奴隸逃往北方。英國工人階級也展開了支持北方的運動,迫使英國政府放棄了原來的幹涉計劃。
林肯政府還實行一係列革命措施和政策:1862~1863年實行武裝黑人的政策。因此,成千上萬黑人報名參加北方軍隊,其中主要是南方逃亡奴隸;1862年5月頒布的《宅地法》規定:一切忠於聯邦的成年人,隻要交付10美元的登記費,就可以在西部領取64.74公頃土地,在土地上耕種5年後就可以成為這塊土地的所有者。林肯政府嚴厲鎮壓反革命分子,清洗軍隊中南方代理人。1863年開始實行征兵法,以代替募兵製,從而,增強北方的兵力。同時,林肯調整了軍事領導機構,實行統一指揮,任命有卓越軍事才能的U·S·格蘭特為全軍統帥。
1863年,北方在軍事上出現轉機。同年7月1日葛底斯堡大捷,殲滅南軍2.8萬人,成為內戰的轉折點。戰場上的主動權轉到北方軍隊手中。1864年,北方最高統帥采用新的戰略方針:在東,西兩線同時展開強大攻勢。在東線以消耗敵人的力量為主要目標;在西線用強大兵力深入敵方腹地,切斷“南部同盟”的東北部與西南部的聯係。1864年9月,W。T。謝爾曼將軍麾下的北軍一舉攻下亞特蘭大,兩個月後開始著名的“向海洋進軍”,在進軍中徹底摧毀了敵人的各種軍事設施,使南方經濟陷於癱瘓。在東線,格蘭特將軍統率北軍把敵軍驅逼到叛亂“首都”裏士滿附近。1865年初,奴隸紛紛逃亡,種植場經濟瀕於瓦解。北方海軍實行的海上封鎖,幾乎斷絕了南方與歐洲的貿易。同時,在南方內部也出現反對派,許多小農加入聯邦派從事反戰活動。南方逃兵與日俱增。糧食及日用品匱乏。1865年4月9日,R·E·李的部隊陷入北方軍隊的重圍之中,被迫向格蘭特請降。美國內戰終止。美國恢複統一。
南北戰爭是美國曆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它廢除了黑人奴隸製度,較好的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道路,並為美國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奠定了基礎。
內戰期間,雙方戰費消耗150億美元。北軍傷亡63萬人,南軍傷亡48萬人。戰爭顯示了近代工業的威力,雙方都大量裝備了新式線膛武器,促進了散開隊形、野戰工事和步兵近迫作業的運用和發展。鐵路和電報發揮了重大作用,並在戰爭史上第一次使用裝甲艦、地雷、水雷和潛水艇等武器。
北方在戰爭中的勝利,確立了北方大資產階級在全國的統治地位。內戰消滅了奴隸製,從而為美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宅地法》的實施,加速了西部的開發,促進農業資本主義發展中美國式道路的勝利。因而19世紀末美國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農業資本主義大國。黑人在內戰後的重建時期仍受到多方麵的歧視和種植場主的剝削,但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權及選舉權,從奴隸枷鎖下解放出來。因此,美國內戰在美國曆史發展中是具有劃時代的進步意義的。南北戰爭是美國曆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雖然傷亡人數超過60萬,但較好的解決了公民的土地問題,發展了西部的荒地,發展後的西部的土地大部分成為了工業中心,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掃清了道路,並為美國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奠定了基礎。
知識鏈接:葛底斯堡之役,是在1863年7月1日至7月3日於賓夕法尼亞葛底斯堡及其附近地區進行,為葛底斯堡戰役之一部分,是美國內戰中最血腥的一場戰鬥,經常被引以為美國內戰的轉折點。聯邦軍的喬治·梅德少將所率之波多馬克軍團抵擋由聯盟國軍的羅伯特·李將軍所部北弗吉尼亞軍團之進攻,獲得決定性勝利,終結了李將軍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入侵美國北方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