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史前社會的解體

  金屬工具的使用和社會大分工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已能使用金屬。最早使用的是金、銀、銅和隕鐵等天然金屬。到公元前五千年代,西南亞的居民開始用銅礦石冶煉純銅。純銅質地柔軟,在生產上不能取代石器,所以純銅時代又稱金石並用時代。

  公元前三千年代,人類發明了青銅。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它的熔點比純銅低,硬度比純銅高,易於鍛製,所以被用來製造各種武器、裝飾品和生活用具。

  到公元前一千年代,冶鐵術也被發明了。

  從金石並用時代到鐵器時代,是原始社會解體的時期。由於曆史和地理條件的差異,各地的發展很不一致。有的地區在金石並用時代原始社會就已解體,並進入了階級社會;而在另一些地區,這一過程要到青銅時代或鐵器時代才發生。

  金屬工具的冶煉和使用,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人類的經濟生活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在適合經營農業的地方,農業逐漸成為主要的生產部門,畜牧業隻起輔助的作用。而在適於經營畜牧業的草原地帶,則以放牧畜群作為主要的經濟活動,農業在這裏隻起輔助的作用。於是發生了第一次社會大分工:

  遊牧部落從農業部落分離出來了。

  隨著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手工業也發展起來。金屬的冶煉和鑄造、製革、製陶、榨油、釀酒等等手工業都日益趨向專門化。這樣多的行業,已經不可能由同一個人來承擔,於是又產生了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手工業和農業分離了。

  在第一次社會大分工之後,交換變成了經常的現象,因為農業部落需要畜牧部落的畜產品,而畜牧業部落也需要農業部落的農產品。不過開始時交換是部落與部落之間通過各自的首領來進行的,後來出現了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換。在第二次社會大分工之後,發生了以交換為目的的生產,即商品生產。單個生產者之間的交換到這時成為社會的迫切需要,於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換形式逐漸占據優勢,最後終於成為交換的唯一形式。

  兩次社會大分工是原始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的必然產物,它為私有製和階級的產生開辟了道路,為原始社會的解體創造了物質條件。

  父係氏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犁耕農業和畜牧業成為主要的生產部門。男子的勞動,無論在農業和畜牧業方麵都處於重要地位,而婦女的家務勞動則變得無足輕重了。男子在生產中地位的提高,改變了他在氏族中的地位。同時也使他產生了改變傳統的繼承製度以利於自己子女的意圖。於是原來以母係為中心的氏族製度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是父係氏族(也稱父權製氏族)。

  在父係氏族裏,世係按父係計算,財產按父係繼承,母權製時代的居婦家製現在變成了居夫家製,過去那種不穩固的對偶婚也逐步過渡到一夫一妻製了。

  父係氏族的基本社會經濟細胞是家長製大家族(家庭公社),一個父係氏族由幾個家長製大家族組成。土地雖然仍歸氏族所有,但耕地已分配給各個家長製大家族使用。大家族的成員包括一父所生的幾代子孫及其妻子兒女,他們共同居住,共同生產,共同消費。族長往往是年長的男子,他們是生產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氏族的首領也改由男子擔任。從此,男子在社會上居於支配的地位,而婦女則逐漸失去與男子平等的權利,變成卑微的家庭奴婢。

  私有製和階級的起源生產力的發展,使人們所獲得的產品除了維持勞動力的需要之外,還有剩餘,這就給私有製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剩餘產品之轉變為私有財產,和個體勞動的產生密切相關。在父係氏族之前,生產力水平很低,人們隻有依靠集體勞動才能生存,因此不可能產生私有財產,也不可能產生私人占有財產的要求。現在無論在畜牧業或是在犁耕農業方麵,都隻要少數幾個人就能生產出必需的生活資料,而且還有剩餘。

  於是人們逐漸以家庭為單位從事個體勞動,一些一夫一妻製的個體家庭就從家長製大家族內分裂出來了。

  個體勞動要求個體所有。生產工具、牲畜、農產品等動產首先成為各個家庭的私有財產,後來一部分土地也變成了私有財產。在這一過程中,一些氏族首領或家族長往往利用自己對公共財產的管理權或支配權,將公共財產占為己有。

  剩餘產品的出現,提供了剝削別人勞動的可能,人們要求吸收新的勞動力以減輕自己的勞動量,並生產出更多的剩餘產品。戰爭的俘虜不再被殺死,而是把他們變成奴隸。這樣,從第一次社會大分工中也就產生了第一次社會大分裂,就是分裂為主人和奴隸,剝削者和被剝削者兩大階級。到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出現之後,奴隸被大批地用於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

  私有財產和奴隸製的發展,使氏族內部各個家庭之間的經濟狀況發生很大差異。貧富的分化愈來愈劇烈,血緣紐帶也愈來愈鬆弛。一些破產的氏族成員或經營工商業的人往往脫離氏族,與沒有血緣關係的人雜居在一起,同時氏族公社也不斷接受外來人。於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父係氏族逐漸解體,形成了以地域關係為基礎的農村公社。農村公社是以公有製為基礎的氏族社會向以私有製為基礎的階級社會過渡的社會組織形式。它具有二重性,一方麵,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私有經濟,房屋、農具、牲畜及宅旁園地都是私有的;另一方麵耕地仍歸公有,定期分配給各家庭使用,草地、森林、牧場也歸公有,由各家庭共同使用。後來公有製進一步被破壞,農村公社便解體了。但在某些地區和民族,農村公社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仍長期殘存。

  國家的產生在父係氏族社會末期,私有製進一步發展,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奴隸主和奴隸、富人和窮人、氏族貴族和一般氏族成員之間的鬥爭,逐漸達到不可調和的程度。少數奴隸主貴族為了保持他們既得的利益,鎮壓奴隸和勞動群眾,勢必加強暴力統治,把原來的氏族部落機關,轉變為統治人民的工具。於是國家就產生了。

  在國家產生的過程中,軍事民主製起了重大的作用。軍事民主製是氏族管理機關走向國家管理機關的過渡形式。它的產生與當時各部落間頻繁的戰爭是分不開的。由於私有財產和奴隸勞動的出現,掠奪鄰人的財富或人口成為有利可圖的事,這就使得戰爭變成了經常的職業。一些近親的部落為了向外發動侵略戰爭或共同抵禦外來的侵略,結成了部落聯盟。這些部落聯盟雖然還保留了氏族的民主傳統,但增加了新的軍事的因素,所以稱為軍事民主製。他們的權力機關由人民大會、議事會和軍事首領三者構成。人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可是參加者已不是全體氏族成年男女,而是武裝的戰士(成年男子);議事會由聯盟中各氏族和部落的首領組成,它實際上是貴族會議,在決定一些重大問題時起著很大作用;軍事首領由人民大會選出,他們是勇敢善戰的人,所以受到人們普遍的尊敬。

  起初人民大會還起著一定的作用,但是掠奪戰爭加速了私有財產的積累和貧富的分化,軍事首領和貴族的權勢越來越大,而人民大會越來越變得無足輕重。於是氏族製度失去了自己的基礎而轉化為自己的對立物,它從人民意誌的工具轉變為掠奪鄰人和壓迫自己人民的統治機關,轉變為國家了。

  國家和氏族的不同之處,第一是國家按地域來劃分它的國民,而氏族組織則是靠血緣關係來維係的;第二是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的設立,這是氏族所沒有的。

  知識鏈接:在青銅器時代,世界上青銅鑄造業形成幾個重要的地區,這些地區成了人類古代文明形成的中心。在古代文化發達的一些地區,青銅時代與奴隸製社會形態相適應,如愛琴海地區、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中國等國家和地區,此時都是奴隸製國家繁榮的時期。但是也有一些地區,沒有經過青銅時代便直接過渡到鐵器時代。進入文明的地區在青銅時代已經產生了文字。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