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造紙術的發明

  據研究,蔡倫造紙的技術工藝,除淘洗、碎切、泡漚原料之外,還用石灰進行堿液烹煮。這是一項重要的工藝革新,既加快了纖維的離解速度,又使植物纖維分解得又細又散,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紙張質量。

  在造紙術發明之前,中國書寫紀事用的是竹簡、木牘、縑帛等物,這一點,我們從古裝電影、戲曲中早已熟知。記得幼時常為東郭先生打抱不平,怪古人把書做得那麽重,把東郭先生的腰都壓彎了。確實,簡牘笨重,絲織物昂貴,均不便使用。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需要廉價易得的新型書寫材料取而代之,於是出現了紙。

  關於造紙術的起源,當今有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紙是東漢的宦官蔡倫於公元105年發明的。其根據是公元6世紀的曆史學家範曄所著的《後漢書·蔡倫傳》,書中記載:“(蔡)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奉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其中“造意”一詞,即為創造、創意之意。

  據研究,蔡倫造紙的技術工藝,除淘洗、碎切、泡漚原料之外,還用石灰進行堿液烹煮。這是一項重要的工藝革新,既加快了纖維的離解速度,又使植物纖維分解得又細又散,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紙張質量。同時,蔡倫采用樹皮作為造紙的原料,擴大了造紙原料的來源,為造紙術的推廣和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途徑。

  第二種意見認為西漢初已用紙代簡,蔡倫隻是造紙術革新者。持此種意見者的根據是,早在蔡倫二百年前的西漢(前206~25年)初就已有了用廢舊麻繩頭和破布為原料製成的麻類植物纖維紙。1933年新疆羅布淖爾漢烽燧遺址中出土了公元前一世紀的西漢麻紙,比蔡倫早了一個多世紀。1986年甘肅天水市放馬灘西漢墓中出土繪有地圖的麻紙,年代為文帝、景帝(前179~141年)之時。1957年在陝西西安灞橋也出土了不晚於武帝(前144~前87年)時的麻紙,呈米黃色,質地粗糙,已成碎片,最大的一塊長寬為十厘米。紙上有明顯的布紋,並附著綠色銅鏽老斑。經反複檢驗,其主要原料為大麻,夾雜少量苧麻。這些被認為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植物纖維紙,並以此推斷當時發明了造紙術,而蔡倫不過是將造紙術加以改進和推廣。

  此外,比《後漢書》成書更早的東漢官修國史《東觀漢記·蔡倫傳》中,也沒有關於紙是蔡倫發明的明確記載。《東觀漢記》是曹壽、延篤等人於東漢桓帝元嘉元年所撰。這距蔡倫之死不到三十年,如果真是蔡倫發明了紙,他們不會不記載的。在唐以前,《東觀漢記》一直被看作東漢的正史。其中隻是說蔡倫“典尚方作紙”,就是說蔡倫任尚方令,曾經主管尚方(宮廷禦用手工作坊)造紙。蔡倫的貢獻是組織並推廣了高級麻紙的生產和精工細作,促進了造紙術發展,特別是在皮紙生產上,作為技術革新者和組織推廣者的曆史地位應予以肯定。

  公元7世紀,造紙術經由朝鮮傳到日本,8世紀向西傳到阿拉伯,12世紀經阿拉伯傳到歐洲,16世紀又從歐洲傳到北美洲。此後,逐步傳到全世界。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