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耕犁的曆史

  三腿耬車發明之後,很快便得到了推廣,西漢比較發達的農業和較強的國力與三腿耬車的普遍使用是分不開的。

  我國是世界上農業起源最早的國家之一。我國的農業耕作方式,隨著農業生產工具的變革和社會生產關係的發展,在各曆史時期,都有不同的形式與特征。原始農業的耕作技術,不論是北方還是南方,最初大都經過火耕的階段。大約五六千年前,有些地區已脫離“原始生荒耕作製”階段,而進入了“鋤耕”或“耜耕”的“熟荒耕作製”的階段,並且發明了不同類型的農業生產工具。

  在耕作技術方麵,商代就已發明了牛耕,但在戰國以前一直沒有得到多少發展。“耦耕”是西周、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生產中的一種主要耕作方式,由於古代文獻對“耦耕”未作具體的描述,人們便勾畫出“耦耕”的種種形式:如二人二耜並耕說、二人使犁說、二人一耜說等。到漢武帝時期,時任搜粟都尉的趙過在全國推廣“用耦犁,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使鐵犁和牛耕法逐漸普及,為後世耕犁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所謂“用耦犁,二牛三人”是這樣一種牛耕法,即二牛挽一犁,由三人操作,他們分別掌握牽牛、按轅和扶犁等工作。耬車也是趙過推廣的重要新農具。據說,起初的耬車是一腿耬或兩腿耬,大約起源於鐵製農具比較普遍使用的戰國時期,效率不高。趙過對耬車加以改進,創製了能同時播種三行的三腿耬車,這是我國最早的先進播種機具。據東漢崔寔《政論》說:“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種一頃,至今三輔尤賴其利。”三腿耬車由耬架、耬鬥、耬腿等幾部分構成。耬架是木製的,供人扶牛牽。耬鬥是存放種子的,置於耬架的中間,分大小兩格,大格放種,小格與播種調節門相通。耬腿是開溝用的小鐵鏵,中間是空的,有三隻;每隻耬腿的後部都有一個小孔,與耬鬥小格上的播種調節門相通。調節門開口的大小可以控製大小不同的作物種子在一定時間內流出適合播種需要的數量。耬車前部附有駕牛用的轅,後部附有控製深淺的耬柄。播種時,一牛在前牽耬,一人在後控製耬柄,調節耬腿人士的深淺,種子盛在耬鬥中,在耬車耕進時,不斷搖動耬柄,使種子均勻地從耬腿下方播入所開的溝內。耬車的後框上,還橫放著一根與壟麵接觸的方木棍,在耬車耕進時可把犁出的土劃入溝內,覆蓋播入的種子。三腿耬車發明之後,很快便得到了推廣,西漢比較發達的農業和較強的國力與三腿耬車的普遍使用是分不開的。據《齊民要術》記載,東漢時,耬車傳到敦煌,使用後“所省傭力過半,得穀加五”,即勞動力節省了一半多,產量增加了五成。

  盛唐時期,耕地的主要工具——犁的結構已經相當完備。唐代文學家陸龜蒙著《耒耜經》中所記唐後期的江東犁,竟是由十一個部件構成,用其耕地,欲深欲淺均可,運用自如,它的出現是我國耕地用的鐵農具已經成熟定型的重要標誌。

  從我國農業耕作技術的發展和生產工具的演進,我們不僅揭開了傳統農業的耕犁之謎,而且進一步領略了古代勞動人民超人的智慧。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