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上海是怎麽誕生的

  距今五六千年前,長江口還在今天的鎮江、揚州一帶,海灣北岸沙嘴從江都向東北延伸,至海安李堡附近與岸外沙堤連接,形成了裏下河低窪地區;南岸沙嘴自江陰以下向東南方向延伸,與錢塘江北岸沙嘴連接,使海灣封閉形成瀉湖,最後葑淤成太湖平原。

  上海是一座美麗的國際大都市,它坐落在長江口的南岸,一萬年前這裏還是汪洋大海,五六千年前這裏還是一片沙灘,它是怎樣變成陸地的呢?

  約在一億八千萬年前,上海就是古老的大陸架——揚子台地的一部分。到了六千萬年前,上海和我國東部其他地區一樣都經受了強烈的地殼運動,地下熾熱的岩漿沿著地殼的破裂處湧出地麵,形成了一些山丘,這就是今天的佘山、天馬山等九峰。以後,上海地區地殼的趨勢是逐漸沉降,於是長江帶來的泥沙就一層又一層地淤積在這塊陸地上,形成了多層重疊的古三角洲。距今一萬年前的大理冰期結束後,冰川消融、海麵上升,古三角洲的大部分又淪為淺海。其後,海麵的上升速度漸漸減緩,而泥沙的淤積速度超過了海麵上升和地體下降的速度,於是開始了新三角洲的發育。

  距今五六千年前,長江口還在今天的鎮江、揚州一帶,海灣北岸沙嘴從江都向東北延伸,至海安李堡附近與岸外沙堤連接,形成了裏下河低窪地區;南岸沙嘴自江陰以下向東南方向延伸,與錢塘江北岸沙嘴連接,使海灣封閉形成瀉湖,最後葑淤成太湖平原。當時的海麵已經接近目前的水平,但是海岸線隻在福山、梅李、支塘、太倉、外崗、黃渡、盤龍鎮、漕涇一線。

  1969年冬天,上海農民在馬橋境內開挖俞塘河,挖到兩米深的地方發現了大片堆積得很厚的貝殼沙層,一般有四十厘米,最厚處達一米半,越向東去,貝殼沙層越薄,這條南北向的貝殼沙堤就是當年的海岸線。由於長江泥沙的淤積和波浪、潮汐的頂托作用,沿著海岸線形成了幾道平行的沙與貝殼混合構成的堤岸,在有些地段,這些堤岸已被埋入地下,有些地段現在還高出地麵一兩米,民間俗稱“岡身”。岡身在鬆江故道的北麵並列有五條,最西邊的一條在太倉、外崗、方泰一線,最東邊的一條在婁塘、嘉定、馬陸、南翔一線,東西相距六到八公裏;岡身在鬆江故道的南麵並列有三條,分別稱為沙岡、竹岡和紫岡,最西邊的一條在馬橋、鄔橋、漕涇一線,最東邊的一條在諸翟、新市、柘林一線,東西相距一到二公裏。

  岡身上的馬橋遺址年代約為距今四千年左右,岡身以西則分布著許多距今六千至四千年間的新石器文化遺址,而岡身以東從未發現過東晉以前的文物,這說明岡身在五六千年前已經形成,而且一直維持到公元3世紀也沒有發生過大的變化,它意味著在這一個曆史時期內長江流域的生態非常良好,植被茂盛,水量豐富,江水含沙量少,所以水下三角洲尚未堆積,河口三角洲也沒有發育。

  但是從公元4世紀東晉南渡以後,長江流域逐步得到開發,於是森林遭到破壞,水土大量流失,長江口泥沙沉積速度也加快了,長江南岸沙嘴也就不斷地向東推進,東晉時修築的滬瀆壘已在岡身以東約十公裏的地方了。

  唐代的時候在北起寶山的盛橋、月浦、江灣,中經川沙的北蔡,南至南匯的周浦、下沙、航頭一線,形成了一條與岡身平行的沙帶,在北蔡西南、沙帶內側的嚴橋發現了唐代遺址,這說明到公元10世紀的唐代,今天上海市區的大部分都已經成為陸地了。

  宋代海岸繼續向東推進,北宋時從吳凇江口到海鹽一線築了長達七十五公裏的捍海塘。到南宋,這條海塘曆經百年已經損壞,於是又修築了裏護塘,其走向大約北起高橋,南經川沙、祝橋、南匯、大團、奉城直至柘林。近年來在裏護塘內側的高橋和惠南鎮都發現了南宋的墓葬,大團鎮西也發現了大量宋元瓷片,這說明裏護塘實際上是宋代的海岸線。從東晉到南宋才八九百年,海岸線從岡身到裏護塘就向東推進了三十多公裏,而東晉前的兩三千年間岡身隻向東移動了幾公裏,可見江南地區的開發對長江的影響之大。

  宋代以後,長江主流改由崇明島以北的北支入海,南岸沙嘴因泥沙不足而伸展緩慢,所以推進幅度不大。明代萬曆年間,在裏護塘外側修築了外捍海塘,向外伸展最遠的還不到五公裏。清雍正年間,南匯知縣欽連重新整修了外捍海塘,所以它又被稱作欽公塘。光緒年間,在欽公塘外增築了外圩塘,解放後在其基礎上興築了人民塘,這就是今天的海岸線。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