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周公為什麽沒有取代周成王

  關於周公究竟是為了周王朝的江山社稷而正大光明的代為執政,還是因為耍盡手段要篡權奪位而沒有得逞的問題,要想在現今大量紛繁複雜的曆史古籍中找出答案,還存在困難。

  西周時期,周武王駕崩,太子成王年紀尚小,關於周公作為叔父如何處理當時朝中政治局麵的這一問題,從春秋時期到現在,一直是眾說紛紜。《左傳·僖公二十六年》稱,周公曾“股肱周室,夾輔成王傳”;《左傳·定公四年》又記,成王在武王之後繼位時,“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史記·周本紀》也載,由於天下剛剛穩定,成王還在少年時期,“周公……乃攝行政,當國”。從這些可了解周公隻是“夾輔”或“相”成王,“攝(代為)行政”,並沒有篡奪王位的意思。《孟子·萬章》說得更為詳細,“周公爾有天下”。

  然而有些史料中記載,周公的所作所為並不是這樣的。

  《荀子·儒效》和《淮南子·記論訓》都說,周公想要奪取天下。清代王念孫《讀書雜誌》解釋說,周公想要得到天子的皇位。《禮記·明堂位》和《韓詩外傳》卷三又稱:周公想要坐上天子的位置。《尚書·大傳》更明確指出,周公身居要位,管理著天下的國事。據今所考,《尚書·大誥》中的“王”把文王稱為“寧王”,也稱作“寧考”。“考”是對已故父親的稱呼。文王的兒子是周公,文王的孫子是成王,所以隻有周公才能稱文王為“考。”《尚書·唐誥》又載,“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周公的同母弟是康叔,“封”即為康叔之名。《康誥》中的王對康叔稱“弟”,顯然這個“王”又是周公。據上述條件可知,身居王位的周公的確自稱為王。

  為什麽周公會僭位稱自己為王呢?根據《尚書·金》的記載,周公曾對太公、召公說:“我不管理國家,我沒有辦法告慰我的先王。”眾所周知,武王死後,國家還未統一東方,這就有待於讓自己的子嗣完成統一大業。由於成王尚年少,不能擔負起這個重任。周公經過深思熟慮,覺得如果自己不稱王,則各諸侯就會造反,先王的統一大業將毀於一旦,自己死後無法向先王交待。《荀子·儒效》也說,周公“履天子之籍”的原因是“惡天下之倍(背叛)周”。的確,由於剛創下基業,政局不穩定,成王年幼無知,還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如果想鞏固新生政權,就需要經驗豐富的君主。其實,武王在臨死前也想把王位傳給周公。《逸周書·度邑解》記武王曾稱讚周公為“大省知”,認為隻有周公“可瘳於茲”,能穩定周初的政局,因而主張“乃今我兄弟相為後”,應該由弟來繼承王位。當武王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周公時,周公“泣涕共手”,即感激又害怕,並說自己不能這麽做。這足以證明,周公並不是想篡權奪位。故《韓非子·難二》說:“周公旦假為天子七年。”他也隻是代替成王打理國事,等成王長大再主動交出權位。《漢書·王莽傳》載,群臣上奏說:“周公掌握大權,那麽周朝就有道,且王室安穩,如若不然,周朝就有滅國的危險。”正因如此,周公才以天子的身份,對眾多的大臣發號施令,常常稱為天命。很明顯,周公是為整個江山社稷作打算,才會“假為天子”。

  但是,有些史料對此還有另一種說法,《荀子·儒效》記載說,周公屏除成王而繼接武王來治理天下,有人說“偃然固有之”,這怎麽不是想篡位呢?《史記·燕召公世家》又記當時“召公疑之”,《魯周公世家》也記載周公對太公、召公解釋過這個問題。召公、太公都是賢明之人,如果當時周公安分守己,怎麽都懷疑他呢?特別是管叔、蔡叔他們都害怕周公的所作所為對於成王會有很大的威脅,所以才會發生暴亂。看著管、蔡的表現,足以證明他們對周王朝的忠心。關於管叔、蔡叔“受賜於王”、“開宗循王”之事,在《逸周書》中的《大匡》、《文政》等篇中都有記載。所以顧頡剛曾說:“他們二人確實是武王的好助手。”周公運用計謀讓他的哥哥按照“兄弟相為後”應該繼位的管叔到京城以外的地方做官,又在管、蔡發動暴亂起兵東征殺死了他。

  關於周公究竟是為了周王朝的江山社稷而正大光明的代為執政,還是因為耍盡手段要篡權奪位而沒有得逞的問題,要想在現今大量紛繁複雜的曆史古籍中找出答案,還存在困難。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