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殷墟甲骨文

  當中藥抓回來後,王懿榮漫不經心地打開藥包想隨便看看。突然,他大吃一驚,其中一片龍骨上竟然刻有文字。憑他多年來積累的經驗,馬上意識到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文字。

  清朝光緒年間,位於洹河南岸的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的幾位農民正在翻耕土地,忽然,有一些骨片被隨土翻起,人們趕忙撿起一看,骨片已經石化,有的上麵還有刻畫痕跡。純樸的農民們哪裏會想到,他們手裏拿著的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古物,上麵的刻畫痕跡正是當時的文字。他們隻覺得這些骨片年代可能比較久遠,或許還可以賣給藥店當作藥材來換點零用錢。於是有的人試著挑選了幾個比較大的骨片送到藥店,藥店果然把這些骨片當作“龍骨”收了下來。

  清朝末年,在我國一些地方的中藥鋪裏,有一味中藥名叫“龍骨”,它經常被用來治療破傷,俗稱“刀尖藥”。使用時將龍骨碾成粉末,貼在傷口處,可以止血,幫助傷口愈合。除此之外,它還可以用來治療小兒、婦科疾病和男子腎虛等症。於是,小屯村的農民一有空閑就到處尋找挖掘龍骨。就這樣,一大批這樣的骨片被當成龍骨賣給了藥店,還有的人把它碾成粉末在安陽地區春秋兩季的廟會上出售。這些骨片形狀有大有小,有的無字有的有字,有的字裏還塗有朱砂或黑墨。因為藥店不要有字的龍骨,於是人們銼掉文字、洗刷幹淨上麵的色彩。這樣一來,這些無價之寶就被無情地破壞了。村裏還有人幹起了專門收購龍骨之事,並由此發了家。一時間,成批龍骨遠銷北京、河北等地,這些珍貴的文物被入藥煎服,一罐罐、一鍋鍋,不知被吃掉了多少。

  這種神奇的龍骨當然不是真正的龍的骨頭,而是一種在地下埋藏多年並且已成為化石的動物骨頭。那麽,這到底是什麽動物的骨頭?埋藏在什麽地方?它的神奇之處隻在於它能夠治病嗎?其實,這裏麵藏著一個巨大的曆史文化之謎。

  被人們當作龍骨的這種骨片到底是什麽珍貴的古物呢?這個謎底的揭開關係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當時在北京任團練大臣的山東福山人王懿榮。王懿榮非常愛好古物,是一位金石學家,他對青銅器的銘文很有研究,也能鑒別一些古物的真偽。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榮身患瘧疾,大夫給他開了一服中藥,其中有一味就是龍骨。當中藥抓回來後,王懿榮漫不經心地打開藥包想隨便看看。突然,他大吃一驚,其中一片龍骨上竟然刻有文字。憑他多年來積累的經驗,馬上意識到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文字。他立即命人到藥店收購下所有帶字骨片。此後,他不惜重金,以每字二兩銀子的高價收購。

  其後,寫《老殘遊記》的劉鶚等人亦開始收購。1903年10月,劉鶚在其編著的《鐵雲藏龜》自序中首次確定了這些文字就是“殷代人的刀筆文字”,從而揭開了所謂“龍骨”之謎。自此,人們再也不把它當“龍骨”看待,這不能不歸功於王懿榮的偶然發現,他雖未明確指出這就是商代的甲骨文,但正是由於他的重金收購,才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從此,對甲骨文的研究一發而不可收拾。

  正如劉鶚所說,這些所謂的“龍骨”正是商代晚期的遺物。當時人們迷信占卜,凡事皆要問卜。這樣就產生了專門從事占卜的卜官,他們把占卜的經過和結果刻在龜甲或牛骨上,就形成了後來所發現的甲骨文。

  雖然小屯村在不斷地出土甲骨,但這些從事收集、研究者卻絲毫不知甲骨出自何處。當時,從事甲骨販賣的古董商有北京和山東兩派。山東派中有一個叫範維卿的,他最早來到小屯村收購甲骨,為了壟斷貨源,他向同夥以及購買者隱瞞了真實情況,指東道西,說甲骨出自於河南湯陰縣,致使早期研究者皆相信了他的假話。此外,還有人認為甲骨是出自於河南衛輝縣。

  經過近十年的調查,羅振玉終於在1908年找到了甲骨的真正出土地——小屯村。小屯村的確定,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首先減少了甲骨資料的損失。古董商們為了求得高價,一般要大件而小件往往丟棄,這樣使許多重要的資料慘遭損毀。

  出土地明確後,研究者直接實地考察,可以得到比較完整而準確的資料。

  在眾多的收集甲骨者中,還有許多外國人,他們有的直接來到小屯村收購,致使大批甲骨外流。如美國駐山東濰縣傳教士方法斂從1903~1908年就從中國運走了二千七百多片甲骨;加拿大傳教士明義士從1914年起多次來到小屯村,至1926年,在中國搜集了三四萬片甲骨;日本人林泰輔專程來中國搜集甲骨。現在,中國的甲骨文在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典、瑞士、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十一個國家都有收藏,其中以加拿大和日本最多。甲骨出土地明確後,中國政府有計劃地發掘,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甲骨文的外流。

  最後,小屯村的確定,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隨之人們也明確了這兒就是古文獻中所謂的“殷墟”。小屯村被確定為甲骨出土地後,1928年10月,剛剛成立的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在經過多次調查之後,決定在小屯村進行全麵科學的發掘。

  從1928年10月~1937年6月,共發掘了十五次,因為抗日戰爭的爆發不得不停止。解放後,又繼續進行了二十多次科學發掘。“殷墟”遺址不但首次采用了科學係統的考古發掘方法,為新中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專業人才,而且也取得了極其豐碩的成果。在曆時半個多世紀的發掘中,共獲得甲骨十五萬件,還有大型宮殿遺址五十六座,商晚期大墓十一座,大型祭祀坑三個,其中殉葬和用來祭祀的奴隸達五千人之多。這些資料,充分證明了小屯村——這個中國北方普通的小村,卻是三千多年前商朝時期的國都。

  商朝約從公元前14世紀末至公元前11世紀,曆經273年。西周滅商後,這裏逐漸衰落,而終成廢墟,至明代在這裏設置小屯村時,這裏已是一片田野。因為此地在商朝時被稱為“殷”,所以人們有時把商朝也稱殷朝,所以廢墟被稱為“殷墟”。以後人們隻在文獻中見到“殷墟”二字,而不知它在什麽地方。因此,小屯村的發掘,其意義遠遠超過了對甲骨文的尋找。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關商代曆史的記載比較少,連司馬遷寫《史記》時都覺得資料匱乏。而甲骨文的發現,正好彌補了史料記載的不足。甲骨文所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了農業、畜牧業、田獵,還有天文、曆法、醫學、祭祀等內容,為我們研究商代的曆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特別是甲骨文本身的發現,在我國文字發展史上有著重大的意義。它是我國至今發現的最早的文字,有著嚴密的係統和規律。它不同於西安半坡遺址和河北蒿城台西村遺址陶片上的類似文字的記號或象形符號。後者數量極少,既無係統又無規律,在嚴格意義上來講不能算作漢字體係。甲骨文的發現,證明了中國在距今三千五百年前就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文字體係。

  在甲骨上刻字,筆畫隻能直來直去,因此就形成了中國方塊字的風格。

  甲骨文中對氣象的記載比較詳細,比如僅對雨量的描寫就有大雨、小雨、糸雨(毛毛雨)、祉雨(延綿不斷地下雨)等。

  對雨的預報在一定程度上也比較準確,比如有一則卜辭是這樣寫的:“己酉,自今旬雨?三月,辛亥雨。”其意思是:三月己酉這天卜問,從現在起,這一旬(十天)下雨嗎?到了第三天就下雨了。這些預測在文字上來看似乎有些迷信,但是如果沒有豐富的氣象觀察經驗,是很難得出比較正確的判斷的。這也說明了在中國的商代已經能對雨這種自然現象有所預報了。

  甲骨文中對天文曆法的記載更有價值。其中有關日蝕、月蝕、星辰的記載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天文學的寶貴資料。對於研究世界天文學史有著重要的意義。有一條這樣的卜辭,“癸酉貞:日夕有食,隹若?癸酉貞:日夕有食,非若?”意思是,癸酉這天卜問:如果傍晚有日蝕,是吉利還是不吉利?日蝕一般發生在白天,而此次可能發生在傍晚,因此商王很擔心,才來占卜的。此外還有關於新星、新大星、鳥星、大星等星辰的記載。

  除此之外,甲骨文中還有關於生男生女、狩獵是否順利、征伐是否成功、奴隸在田間勞動會不會逃跑等內容。總之,豐富的甲骨卜辭為我們研究商代曆史提供了大量而可靠的資料。

  但是,圍繞著甲骨文亦有許多未解之謎等待著人們去探索。比如甲骨文至今已發現了四千五百多個單字,但目前已辨識的隻有兩千個,剩餘的二千五百多個單字尚不能辨認,大都是地名、人名或專用字。這也是甲骨學對現代學者所提出的一大挑戰。在已辨識的字中,亦有無法認定含義的,如“日又哉”這一卜辭,有的人認為這也指的是日蝕,但亦有人認為這是最早的關於太陽黑子的記載。哪種說法正確,目前仍無定論。

  在甲骨文研究中,類似這樣的問題還不少,如甲骨文中有關地名、河名的記載與現在的有關地名、河流有什麽關係等等。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陝西周原遺址所出土的西周甲骨文,為甲骨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但是,其中一塊甲骨上的文字要用五倍放大鏡才能看得清楚,那麽在微雕技術還不發達的西周時代,這麽細小的文字是如何刻上去的呢?至今仍是一個難解之謎。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