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穆斯林的崛起

  先知穆罕默德曾經說過:“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

  一、穆罕默德

  阿布·阿爾卡西姆·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台列卜·本·哈希姆。

  (Abual-QasimMuhammadIbnAbdAllahIbnAbdal-MuttalibIbnHashim含意為“受到善良人們高度讚揚的真主的使者和先知”,中國古代翻譯為“福安”)

  1.簡介

  穆斯林公認的伊斯蘭教的先知,伊斯蘭教的觀點是:穆罕默德不是伊斯蘭教的創始人,而是正道的複興者,他隻是接受真主的啟示而傳播伊斯蘭教,中國的穆斯林普遍尊稱為穆聖。伊斯蘭一詞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原詞來自賽拉目,是和平和順從的意思。按傳統的穆斯林傳記他約於570年出生於麥加,632年6月8日逝世於麥地那。穆罕默德(福安)是人類最後一位先知。

  2.生平

  青年穆罕默德出生時(可能是571年4月21日)他父親已經逝世。穆罕默德的家庭可以說是一個中層家庭。據伊斯蘭教史記載:他是文盲。他的祖父阿卜杜拉照管他。他的祖父是當地有名的哈希姆部落的一個前酋長(這個部落屬於古萊氏族)。因為當時的人認為麥加的氣候不良,穆罕默德的家庭將他托付給一個牧遊部落,這樣穆罕默德在沙漠中長大(這個做法對當時的中上層家庭來說是很常見的)。穆罕默德六歲時他的母親阿米納逝世,八歲時他的祖父也逝世了。他的叔叔阿布塔裏布照管他。阿布塔裏布是古萊氏族哈希姆部落的新酋長,這是當時麥加最強大的一個部落。

  麥加當時是一個城市國家,它的中心是卡亞巴,傳說是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共同祖先亞伯拉罕親自建造的。當時大多數麥加人崇拜聖像。雖然麥加沒有自己的資源,但它是一個重要的商場,許多遠方的部落來此交換貨物。傳說穆罕默德非常積極地參加城市生活,他的一個叔叔建立了一個幫助窮人的組織,穆罕默德非常積極地參加其活動。

  他幫助解決糾紛,獲得了“可靠者”(Al-Ameen)的美名,因為他在爭吵時非常公正。尤其著名的是以下這個故事:當卡亞巴在一次洪水中被摧毀重建後,麥加各部落的首領爭著要作為將那裏的那塊神聖的大黑石放回原處的人。穆罕默德成為解決這個爭執的公正人。他讓大家在地上鋪一塊大白布,將這塊石頭放在白布中央,然後讓城內部落的首領一起將這塊白布抬到卡亞巴的中央,而穆罕默德自己則將這塊石頭安置下來了。

  穆罕默德年輕時還陪伴他的叔叔去敘利亞做買賣,他因此對許多其他地方的情況都很熟悉。

  中年約595年,在一次旅行中,25歲的穆罕默德認識了當時40歲寡婦海迪徹。穆罕默德的才能給海迪徹印象深刻,因此她問穆罕默德是否願意娶她為婦。這個婚姻是穆罕默德一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按當時的規矩年輕的兒子不獲得任何遺產,因此穆罕默德既沒有從他父親那裏又沒有從他祖父那裏獲得任何遺產。但海迪徹為他帶來了很大的財富。阿拉伯傳記記錄說海迪徹和穆罕默德共有六個孩子。海迪徹和穆罕默德的叔叔阿布塔裏布均逝世於619年,因此穆斯林稱這一年為“悲痛年”。穆罕默德與他後來的妻子都沒有孩子,隻與他的一個女奴有過一個早夭的兒子。

  晚年穆罕默德後來還娶了十幾個妻子,除阿伊莎外都是寡婦,有些是他的人在襲擊對手時將她們的丈夫殺死的。

  他的妻子中最著名的是阿伊莎,有些記載報道他們訂婚時她才六歲,結婚時九歲,這與阿拉伯將女孩子第一次月經時出嫁的習慣相符。

  他的埃及女奴瑪麗可能後來也被釋放了並成為他的妻子之一,早期的穆斯林記載沒有很清楚地說明她後來是他的自由的妻子還是他的女奴。

  3.大事

  迫害當穆罕默德開始布道反對這些神時,他在當地統治者中的地位大降。他的信徒一再受到人身和財物上的攻擊。伊斯蘭經典稱有些麥加人熾烈殘酷地迫害新的穆斯林:他們被迫躺在熾熱的沙上,在他們的胸部壓上一塊巨石,人們將紅滾的鐵壓在他們身上。許多人死亡,但沒有人悔返他們的信仰。這些迫害並未針對穆罕默德本人,因為他的家族勢力太大了。當情況越來越危險時,穆罕默德勸他的一些信徒到阿比西尼亞去避難。

  麥加人試圖收買他,勸他放棄他的信仰,來換取更大的政治權利。當他的信徒越來越多時他們試圖勸他解散他的信徒和改變他的宗教。他們願意給他更多的利潤,或者讓他與一些最富有的家庭通婚。但他將這些提議都拒絕了。他說:‘縱然他們把太陽放在我的右邊,月亮放在我的左邊,列陣對我,我決不會放棄我的使命’。他對宣傳伊斯蘭的要旨——‘真主的獨一’是這樣的堅定不移,是這樣的堅信自己的使命。”最後麥加人要求阿布塔裏布將他交出處死,但阿布塔裏布不肯。後來甚至有人試圖刺殺他。最後當他的叔叔和海迪徹死後,他的家族不再保護他。他被毆打、石擊、被用荊棘和棍棒抽打。但沒有人試圖殺害他。

  遷徙當622年對他和他的信徒的迫害越來越大了的時候,當別人決定謀殺他時,他和他在麥加的追隨者逃離麥加前往麥地那,在那裏他獲得了許多信徒。“遷徙”標誌著伊斯蘭曆的開始。麥地那人希望穆罕默德可以統一他們防止618年麥地那內戰那樣的情況重新發生。622年至623年間穆罕默德來自麥加的追隨者和麥地那附近的部落簽訂了一個“麥地那憲法”,建立了一個聯邦。這個文件簽署後麥地那和它的郊區成為了一個聯盟國,麥地那是其首都,穆罕默德是其“總統”。穆斯林在這個國家內掌管大權,實際上它成為了伊斯蘭的一個首都。為了擴大這個和平和安全的區域,先知與他的“國家”周圍的部落簽署類似的條約。

  麥地那作為對穆罕默德的逃亡在麥加的古萊氏族與麥加的其他氏族成立了一個聯盟來迫害麥地那和麥加的穆斯林,他們威脅說每個回家鄉的穆斯林都將被處死。在麥地那的穆斯林對此非常警戒。一些從麥加逃出來的穆斯林開始襲擊麥加去往敘利亞的商隊,打擊麥加的經濟。與此同時穆罕默德將朝拜的方向從耶路撒冷改為麥加。624年3月穆罕默德帶領300人襲擊一支麥加的商隊,這支商隊得以逃脫,但麥加決定出動一支約800人的部隊來給予穆罕默德一個教訓。

  624年3月15日兩支軍隊相遇,雖然穆斯林的軍隊人數不到麥加軍隊的一半,他們打了個勝仗,麥加軍死亡45人,包括他們的指揮官,穆斯林軍損失14人,70個麥加人被俘。這次戰鬥勝利後穆斯林又消滅了一個不接受麥地那憲法的猶太部落。到這時為止麥地那的所有居民都已經被轉化為穆斯林了。

  與此同時穆罕默德安排了一係列重要的婚姻。他的兩個女婿後來都成了哈裏發,他的兩個丈人後來也成為了他的繼承人。625年3月21日一支3000人的麥加軍隊進入麥地那。3月23日雙方交戰,不分勝負,但麥加方麵自稱得勝。此後兩年中雙方積極準備一場決戰。

  627年4月,一支一萬人的麥加軍隊開入麥地那。麥地那的猶太人雖然參加了麥地那的聯盟,但他們不參加保護城市,而且他們還和入侵者通氣,在入侵者入城後從後方攻擊穆斯林。還有一些穆斯林也叛變,打算在麥加軍進城後幫助他們。

  但麥加的萬人軍隊卻無法越過麥地那城周的城壕。麥加軍撤走之後,城裏的穆斯林開始對他們的叛徒進行報複。尤其對城裏的猶太人的報複最殘酷:所有成年男人被殺,婦女和兒童淪為奴隸。到627年,穆罕默德已經統一了麥地那,城裏的猶太人和基督徒受到他的保護。沙漠裏的貝都因人過去與穆斯林有過一些衝突,這時也已經與穆罕默德聯盟和接受了他的宗教。到這時為止,上麵已經提到的穆罕默德的幻覺也基本上停止了。穆罕默德轉向麥加和宣稱卡亞巴為穆斯林的聖地。

  麥加穆罕默德首先對麥加施加經濟壓力,但最主要的還是希望麥加人能夠主動皈依伊斯蘭。628年3月他帶領1600人去麥加朝聖。麥加人將他阻止在他們的國境邊上。數日後他們與穆罕默德簽訂了一個合同。他可以去卡亞巴朝聖,但不準帶武器。在此後雙方也協定不進行武裝衝突,穆斯林可以去麥加朝聖。穆罕默德還與他過去的一個仇人的女兒結婚,來固定這個條約。

  過了一段時間這個條約還是失效了,629年11月,麥加的聯軍攻擊了穆罕默德的一個盟友,穆罕默德宣布條約失效。他暗地裏做好準備,於630年1月帶領一萬人向麥加出發。但雙方沒有打仗,麥加的首領們宣布投降。穆罕默德同意大赦(隻有少數人被處死)。他逃出麥加的20年後他又重返原地了。雖然穆罕默德沒有要求麥加人皈依伊斯蘭,但還是有許多人這樣做了。穆罕默德將卡亞巴內的聖像和其他一些小聖舍摧毀。

  統一阿拉伯穆罕默德的“遷徙”結束後他開始聯盟遊牧部落。一開始這些是互不侵犯協定,後來,當他的力量越來越強時他要求加入聯盟的人皈依為穆斯林。他在麥加時這個做法受到許多部落反對,因此雙方打了一仗,他的對手失敗。許多人看到穆罕默德是當時阿拉伯最強的人,許多部落派代表去麥加要求加入同盟。他死前在阿拉伯還發生過幾次叛亂,但這時的阿拉伯國家已經足夠強大來對付它們了。

  穆罕默德回到麥地那來調停當地兩個部落之間的爭執。他建立福利設施、收取稅收將它們分給窮人、簽署了眾多協議、建造了許多清真寺和在那裏建立了一個對其他宗教寬容的宗教文化。

  逝世和後事穆罕默德死前不久他還做過一次最後訓誡。他的死在他的信徒中引起了一場大危機。這場爭論導致了伊斯蘭教的分裂。什葉派相信穆罕默德在死前指定阿裏作為他的繼承人,而遜尼派則對此提出疑義。

  4.影響

  穆罕默德最主要的教義是對神的炙真的信仰,和超越部落歸屬和對布道者的信奉的道德觀。伊斯蘭曆史記錄中說穆罕默德沒有讀過書,但有些學者對此不相信,他的買賣相當成功。他成長時,他曾經多次作為商隊的管理員,他的任務是保護商隊完好到達目的地和保護所有的商品完好。他生前大多數的買賣都是這個事物。

  一些學者(和所有的穆斯林)相信古蘭經在穆罕默德生前就已經成書了。另一些學者對這部書的文字進行分析後對此質疑。古蘭經內說它是穆罕默632年最後一次去麥加的路上口述記下來的。這說明它在穆罕默德生前即使還沒有寫到紙上,至少已經有一個固定的順序了。

  在政治上穆罕默德建立了阿拉伯帝國,他的繼承人將這個帝國擴張為一個從大西洋到印度河的大國。一些非穆斯林指責穆罕默德在建立這個帝國時使用的手段,他們認為有些做法按今天的標準來看是犯了戰爭罪,穆斯林強烈反對這個觀點。

  他死後數世紀中許多穆斯林獲得的創造經常被歸功於他的精神影響,尤其歸功於他對知識的追求。對他生活的研究在穆斯林世界導致了一個專有的曆史科學。

  穆罕默德在曆史上最重要的作用當然是他作為伊斯蘭的先知。他本人據說非常分明地區分他作為先知的所作所為和他作為一個政治領袖的所作所為。他將他的錯誤歸罪於自己,而將他的成就歸功於安拉。他一再堅持將古蘭經與他的言論和行為分開來對待。他一直反對別人將他看做神。他死後他的一個長年伴侶對等候在麥地那清真寺外的人說:“人們,真的,不管誰曾崇拜過穆罕默德,他知道穆罕默德死了;但不管誰曾崇拜過神,他知道神活著。”

  總而言之穆罕默德建立了一個今天有上十億信徒的宗教,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伊斯蘭國家,這個國家的繼承人,不論是統一的還是分離的,在曆史上和在今天都起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許多人認為穆罕默德是曆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穆罕默德的教導培育了一個具有動力文化的社會,這種文化對人類曆史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影響。它的影響超越了時空界限並影響著全人類,影響著生活的各個方麵,包括社會的、經濟的、教育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它動搖了人類社會的長期的和潛伏的狀態,並使之走上了一條嶄新的光明進展的大路。它為人打開了知識和信息的遠景,這打破了他的僵化狀況並填充以研究和調查的熱情。人在改變自己的狀況中變得更加自覺和積極。

  穆罕默德也給人提供了一種生活目的以使人的努力導向於這個目標和目的。這為人的更加努力提供了原動力。因目標是安拉,是無際的,因此人的活動和發展範圍也沒有邊際。在他的鬥爭中,沒有他能休息的安息地。它是一場沒有止境的鬥爭,人類在科學知識中的進取沒有止境。

  所有這些都來源於《古蘭經》,這部真啟經典是安拉為了指導人類而給穆罕默德的。無疑,它是一部指導性的經典,而不是一本科學、數學、曆史或地理書。但是,作為指導性的經典,它給人指明了生活的正道,遵循這一正道,人才能成功地達到目的。人是社會型動物,因此他必須生活在一個具有各種活動場所的社會中。在他的人生旅程中,所有這些工作場合都受到這指導性經典的影響,否則他難以成功地達到目的。因假若他的一個工作場合偏離了,它也會逐步影響其他領域並毀壞之發。因此他在地球上的一切活動領域都受經典(《古蘭經》)的法律製約,對他的最後勝利是至關重要的。除非人及其一切活動都受真啟經典的指導,一個領域內的腐敗很容易波及其他領域直到最後影響討論的整個生活。這就是《古蘭經》,那這部指導性經典,如何影響人及其一切活動。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方麵是,因它是一部真啟經典,其中的一丁點或微不足道的線索或涉指將為人類打開了廣闊的知識領域。許多實例足以說明這個觀點。下述《古蘭經》經文提醒人的低賤來源和造化:“是他用塵土造化你們,然後由一滴精液,然後用胚胎,然後他使你們出世成嬰兒,然後使你們衰老——你們當中有一些是夭折的——和讓你們能夠活到一個規定的期限,以便你們能夠領悟。”對人類起源的這種涉指導致了人類科學的發展如生物學、生理學、遺傳學等等,並激勵著人們在這些知識領域進行研究。

  同樣,下述涉指安拉的權威至上的經文引導人們研究宇宙學並發展了天文學、占星術、地理學、物理學、數學等,為了人類的科學文化帶來了偉大的知識財富。“他使日為光、使月為亮,並且規劃了她的盈虧階段,以便你們能夠知道年數和計算日月。安拉以真理造化這一切,他向有知識的人解釋種種啟示。的確,在晝夜變換中,和安拉在諸天與大地中所造化的萬物中,對於敬畏他的人確有種種跡象”。我們在創造者章中還讀到:“難道你沒有看見安拉由天空降雨嗎:然後我以它產生各色果實。在山上有紅白各色的條紋,以及烏黑的岩石。在人類、野獸和家畜中,也是形形色色。在他(主)的仆人中隻有有學識的人才真正畏懼安拉”。這些經文鼓勵和激勵在許多學科領域研究,包括地理學、經濟學、氣象學、宇宙學、地質學、礦藏學、植物學、動物學、農學和園藝學。

  因此,人們了解宇宙萬物的迫切感和開發它的無限資源的願望是非常符合人性的。人對知識的不滿足感有利於幫助他開發利用天地的自然力量。為了在這些領域中進一步地幫助人,安拉給人祖阿丹教授了一切事物的屬性。因此,在一個合理的人看來,這兩種內在傾向之間並沒有矛盾或衝突;因一個幫助人通過完成崇拜的責任而達到完全順從安拉的旨意,並在敬畏中向安拉求救,而另一個則驅使人尋求安拉的尊名、屬性和在這個宇宙中的工作。

  當代歐洲科學家分立了人的這兩種有機傾向並引起了兩者之間的衝突,這種態度是在中世場教堂中與科學之間的堅銳鬥爭的後果,不比不可知論好。在伊斯蘭看來,在科學與宗教之間劃分界線本身就不好。對待知識的這種態度與我們的原則衝突,因此與我們的觀點相對立。

  對造物主及其法律的這種信仰,造就了一個改變人類曆史進程的民族。古蘭經這樣評價這個團體:“你們是最優秀的團體,是為指導全人類而造化的”。這種教導的結果是,人們的價值觀和理想變了並被賦以了一個新方向和新目的。這種變化在他們的各個學術領域中體現出來,因為伊斯蘭工作並不提倡把科學和物質進展從宗教中分離出去。相反,它鼓勵通過研究和調查搞科學發明並為在地球上提倡真善美服務。因此伊斯蘭利用一切知識和科學發明為豐富和發展人類文化和文明服務,並利用一切新技術真正為全人類服務。但是它極力反對所有導致誨淫、罪惡和剝削人的方式。

  穆罕默德提倡宇宙的兄弟情義,因而拓寬了人的視野。人在軀體上通過共同的祖先阿丹而成一體,在情緒和心理上通過信仰獨一的安拉而成一體。這使人的理想超越了民族障礙或種族偏見並給他提供了一種國際兄弟之情的哲學。因此,任何一方的知識和科學成就都成了全人類的合法繼承財產,共同體中的任何一方的不可用性都被廢除。這種人類團結一體的意義被注入到了人類活動的每個方麵,如同一片祥雲極大地授益於人類,讓自由和平等地夥伴關係開遍一切民族。不言而喻,人類的一切方麵都極大地受益於科學文化進展並因此豐富了人類的文化和文明。

  除此外,人的物質和精神方麵的交融進一步加大了人類文化增長的步伐,除非這兩種天性在生活中起到應有的作用,人類難以進展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如前所指出那樣,伊斯蘭並不認可人的物質希望和精神希望中的分歧,而讓這兩種天性在與安拉的規劃中和諧地增長和自由地發展。因此,隨著科學發明和知識的發展,使人類文化和文明相應發展是很自然的。人的天性有機會培養和發展,並為人類文化增加了新的光澤。在伊斯蘭社會中。對人的天性並沒有限製,因它給人們提供了各種發展的機會。《古蘭經》精致地總結了人類天性的角色:“我確使地上的一切事物作為它的裝飾,以使我能考驗他們當中哪些人的行為最好”。在主權章中,我們讀到:“他造化了生和死,以便他考驗你們,(看)誰的行為最好。”

  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當時的阿拉伯人盛行偶像崇拜、活埋女嬰、部落間血親複仇、酗酒賭博、高利貸盛行,人們追逐金錢,道德衰亡。《羅馬帝國的沒落》一書中有此描述:“人的凶殘幾近失去常性,與禽獸無異。”在那日子裏,人獸難以區分,人隻是野獸的化身。穆罕默德的到來,使他們從卑賤野蠻之境躍升為——“知識與光明之旗手。”對於阿拉伯人來說,簡直有如自黑暗找到光明。阿拉伯首次得到新生。一個自天地出便浪跡荒漠的窮苦遊牧民族,竟自渺小失落之境搖身一變而舉世知名,其後的一百年間,阿拉伯統治伸延至西班牙的格林納達。憑著勇武與理智,阿拉伯的光芒照耀了世界——是由於穆罕默德帶給他的族人一套他們前所未有的法律、秩序。

  5.故事

  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和其他許多先知一樣,反對偶像崇拜,向往先知易布拉欣所宣傳的崇拜唯一的真主的宗教。年輕的穆罕默德卻經常遠離城市到麥加附近的希拉山洞去參悟和瞑思造物之無窮的奧妙和人間的奇聞異象。他一心思考,尋求真理。當穆罕默德40歲那年,有一次他又來到希拉山洞,他祈禱真主為他指出一條正路。他懷著對真主的真誠信仰日夜靜坐,苦思冥想。就在齋月(伊斯蘭教曆九月)末的一個夜晚,穆罕默德閉目瞑思,正當他昏然沉睡時,忽然聽到一個聲音:

  “你讀1

  “我不會讀。”

  “你讀1又是那個聲音。

  “我不會讀。”

  那聲音第三次命令他:

  “你讀1

  “我讀什麽?

  “你以你的養主的名義誦讀吧!

  他曾自肉塊上造化了人類。

  你誦讀吧,你的養主是至高至大的,

  他教人用筆,

  教人所不知道的。”

  之後,山洞便寂然無聲了。穆罕默德等待著,但卻再沒有一點聲響。原來這聲音是真主派遣天使哲卜利勒給穆罕默德的第一次啟示。自從受到了真主第一次啟示之後,穆罕默德以更虔誠的態度和刻苦的精神繼續在希拉山洞內瞑思參悟。

  一天夜間,他在希拉山洞瞑想,突然聽見一個洪大的聲音:

  “背負大義的人哪!起來去警告世人吧!

  這聲音久久在山洞內回蕩。這明明是真主在命令他承擔起宣傳伊斯蘭教的使命。他不能再等待了,也不能再猶豫不決了。既然真主發出命令,就應立即行動起來。

  第二天。他走出山洞,以安拉使者的身份開始了傳播伊斯蘭教的活動。

  受迫害的先知自從穆罕默德以安拉使者的身份開始傳教,傳教活動逐漸由秘密走向公開。隨著傳教活動的公開化,皈依伊斯蘭教的人也逐漸增多了。甚至古萊氏少數上層人物也信奉了伊斯蘭教。穆罕默德的活動開始受到古萊氏貴族中一些有權勢的人的反對。但是,這並沒有阻止穆罕默德宣傳伊斯蘭教的活動。歐麥爾、哈木澤的皈依加強了麥加穆斯林的勢力,又有一批麥加人信奉了伊斯蘭教。但是,反對派仍不放鬆對穆斯林的迫害。他們對先知的迫害尤其惡毒,在先知夜歸的路上設置滾石,想使先知踩上石頭滾下山崖。一天,先知正在禁寺叩頭禮拜,他們抬來一架駝鞍扣在先知身上,先知被壓得喘不過氣,幸被聞訊趕來的聖妻及穆民救出。他們還派殺手夜間潛入先知臥室刺殺他,幸好先知和阿裏易床而臥,殺手一看是勇猛善戰的阿裏,嚇的仍下凶器,逃之夭夭。

  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進行公開的傳教活動,一些古萊氏人開始信奉伊斯蘭教,但是絕大多數古萊氏上層人物都極力迫害穆罕默德和穆斯林。穆罕默德隻好命令一些穆斯林遷往埃塞俄比亞。

  登霄教曆每年7月27日是登霄節。係紀念先知在麥加的一天夜遊,受安拉啟示,由大仙哲伯拉依勒陪同,騎著仙馬自麥加到達古都斯(耶路撒冷)。在一塊岩石上登九霄,遨遊七重天,見到了古代先知,觀看了天堂和火獄,領受了五番主命拜,於次日拂曉返回麥加。關於這次夜行,《古蘭經》說:“他在一夜之間,使他的仆人,從禁寺引到遠寺,他在遠寺的四周降福,以便我昭示他我的一部分跡象。”

  遷移麥地那居住著同姓宗族的兩個部落,一個叫奧斯,一個叫海孜萊直。兩個部落由於先世積下的仇怨,經常發生械鬥。常年戰火紛飛,雙方死傷枕藉,而且仇恨越結越深,往往因為一件小事就舞刀動劍。部落間的連年戰爭給雙方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

  先知穆罕默德當時居住在麥加,正在從事宣傳伊斯蘭教的事業。一天,幾個奧斯人找到了他。他在自己的家裏熱情地接待了他們。還沒等奧斯人開口,穆罕默德便對他們說:“我是安拉的使者,我負有號召真主的奴仆們崇拜安拉的職責。他降示給我經典。”先知便將《古蘭經》的幾段經文念誦給他們聽,並向他們解釋什麽是伊斯蘭。穆罕默德耐心地給他們講解,奉勸他們信仰真主。

  奧斯人中有一個叫依雅斯的小夥子,聽得入了迷。先知講解完《古蘭經》文後,他高興地說:“你說的話太好了,比我們為之而來的事好多了。”

  同年,朝覲節到來了,由麥地那來了幾個海孜萊直人。穆罕默德坐在他們之中,為他們介紹伊斯蘭,解釋安拉萬能獨尊,是人類的養育之主。並且向他們誦讀《古蘭經》。這些海孜菜直人懷著對安拉虔誠的信仰回到了麥地那。他們挨門挨戶去宣傳勸說,不久就有一些人信奉了伊斯蘭教。

  第二年朝覲節又到來了。麥地那的兩個部落同來了十二個人,其中有兩個奧斯人,十個海孜萊直人。他們在先知穆罕默德麵前接受了伊斯蘭教。穆罕默德囑咐他們說:“不可拒信安拉;不可奸淫擄掠,屠殺無辜;不可樹立偶像;不可違犯安拉的命令。”麥加人知道麥地那人信奉了安拉,非常驚恐。最後決定先把穆罕默德殺死,然後再消滅他的信徒們。麥加的形勢日趨緊張,穆斯林受到歧視和迫害。先知穆罕默德接到安拉的啟示必須離開麥加。穆罕默德和艾布·白克爾走出麥加,騎上駱駝向麥地那方向奔去。麥地那人得知先知穆罕默德光臨本城,非常高興。先知在麥地那城郊穀巴修建了一座清真寺。之後,又在麥地那城中修建了另一座宏大的清真寺。穆罕默德一共在麥地那居住了13年。這期間,他除了宣講《古蘭經》教義,便深入到人民之中訪貧問苦。他特別關心孤苦的人們。所以在廣大麥地那人中深深紮了根。

  穆罕默德在麥地那13年,為伊斯蘭教的大發展做好了準備。他把從麥加來的人叫做遷上,把麥地那人稱做輔土。這兩部分人團結友愛,親如手足,共同努力向安拉指出的正道前進。

  返回麥加穆罕默德率領麥地那穆斯林打敗了麥加的古萊氏人的多次進攻,取得巴德爾等一係列戰役的勝利。穆斯林隊伍空前壯大了。

  630年初,先知穆罕默德率領萬人前來麥加朝覲。當穆罕默德及眾穆斯林來到麥加的時候,全部麥加人都撤離到麥加附近的山上。麥加的古萊氏人在附近的山坡上眺望了穆斯林的宗教儀式。許多人都稱讚穆斯林堅定的信仰和嚴密的紀律。麥加向穆斯林的隊伍敞開了大門。穆罕默德發布命令:穆斯林進入麥加要嚴守紀律,不得搶掠財產,不得殺害無辜,不得破壞房屋,要丟掉過去的積怨,和麥加人友好相處。穆罕默德進入麥加,實現了多年的夙願。先知進入麥加的第一件工作就是重整克爾白。他指揮穆斯林清除克爾白內的一切偶像。穆斯林們把300多各式各樣的偶像全部搗毀。穆罕默德親自拿著棍棒參加了這一神聖行動。他一麵搗毀偶像,一麵高呼:

  “真理已來臨了,虛妄已消滅了。虛妄確是易滅的。”

  穆斯林們齊聲跟隨先知歡呼:“真理已來臨了,虛妄已消滅了1

  麥加全城以相信了伊斯蘭教,先知把麥加聖城定為伊斯蘭教的神聖中心。麥加的解放,是伊斯蘭教曆史性的偉大勝利。

  辭別朝覲教曆10年(632),先知歸真前幾個月,親率10萬穆斯林大軍赴麥加朝覲,依律完成了各項朝覲功課,這成為以後的朝覲定製。然後在阿拉法特山,發表了著名的“辭別演說”,指出穆斯林是兄弟,彼此的生命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多神教徒和蒙昧時期陋習,都應取締。號召穆斯林嚴格遵循安拉的經典和先知的聖訓。在朝覲期間主麻日的一次講演中,對五功製度重加總結。最後,向穆斯林大眾宣讀了最後的啟示:“今天我已為你們成全了你們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賜給你們的恩典,我選擇伊斯蘭教做你們的宗教。”

  返回麥地那三個月後,先知患重病,治療無效,榮歸真主。聖妻阿綺舍和眾弟子們將先知埋葬於他生前的臥室。聖陵位於今日麥地那聖寺一角。

  6.穆罕默德名言

  假如你有兩塊麵包,請你用一塊換一朵水仙花。(精神需要和物質需求同樣重要)

  求知,哪怕遠在中國(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

  學者的墨水比烈士的鮮血更神聖。

  人生應當自搖籃學習到墳墓。

  如果知識存在於遙遠的星際,波斯人將到達星際。

  愚昧是最卑賤的貧窮;智慧是最高貴的財富;自矜是淒涼地自我孤立。

  騙子不是我的教民。

  有錢拖債是迫害債權人。

  慈愛生物,蒙得真主的慈愛。即使宰牲也當減輕其痛苦。

  優越在於:他拒絕你,而你賞賜他;聯絡斷絕者;原諒迫害者。

  (法官)主持關鍵時刻的公正,強於70年的副功。

  誰欺侮了和平共處的異教徒,便欺侮了使者(穆罕默德)。

  雖不利自己也當說真理。

  胃是百病之府,重食是百病之根,節食是百藥之首。

  你們不能以錢廣濟人,可用美德廣濟人。

  樂園在母親的腳下。(孝敬父母,教育子女)

  7.曆史學家的評論

  20世紀中葉,法國的一個圖書俱樂部計劃出版一套偉人傳記,事先在讀者中作了一次民意測驗,詢向他們所希望列入這套叢書的偉人姓名。出乎預料,在大多數選票上赫然名列榜首的竟是穆罕默德。

  美國的曆史學家邁克爾·哈特在他所著的《影響曆史的一百位名人排行榜》中,穆罕默德居首位,他說:“我選擇穆罕默德作為世界曆史上第一個最有影響的人物,可能會使一些讀者感到驚奇,也會使另外一些讀者發生疑問,但他確實是曆史上在宗教和世俗兩方麵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唯一人物。”

  無獨有偶,美國國際新聞雜誌在20世紀70年代曾向一批有身份的讀者征詢答案:“怎樣才是一名偉大的領袖?綜觀曆史,誰能當此重任?”美國的精神分析學家尤裏斯·馬塞曼對這兩個問題作了以下回答:“一位偉大領袖必須起到三種重大作用:第一,為被領導者謀求福利;第二,建立一個令人們在其中能有安全感的社會組織;第三,提出一套使人們真誠信仰的思想體係。綜觀人類全部曆史,能完全起到以上三種作用的偉大領袖,隻有穆罕默德一人。他或許就是一切時代最偉大的領袖”。

  美國東方學家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寫道:“從來沒有任何宗教以如此迅速和直接的方式,實現如伊斯蘭教那樣的世界性影響和變化。而且,從來沒有一位新宗教的傳播者,作為他那個時代和民族的宗教領袖,像穆罕默德那樣完美。穆罕默德的個性和他的啟示,他的啟示和政治,他的政治和他的民族的文化發展,作為一個整體是如此緊密地結合在伊斯蘭教的大廈裏,以致必須統籌考慮它們相互交替的影響。就是現在,如果我們不依據伊斯蘭教借以產生和取得統治地位的社會背景,也不可能正確說明穆罕默德的曆史作用以及對當時社會經濟所產生的影響。”

  英國著名史學家斯密在他的《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一書中寫道:“穆罕默德是國王,也是教皇。但他是一個沒有以教皇自居的教皇,是一個沒有軍隊的國王,既沒有常備軍,也沒有護衛隊;既沒有王宮,也沒有固定的稅收,倘若有人說他是借神權統治的話,那麽穆罕默德便是這樣的人。因為上帝賦予他一切權柄,既不需要證書,也不需要維護者。”

  休慈斯在《伊斯蘭辭典》中寫道:“穆罕默德是曆史中絕無僅有的三重創立者,他創立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和一個宗教。他自己是個文盲,既不能讀書,也不會寫字。但他卻帶來了一部經典,既是詩篇,又是經典,也是祈禱書,直到今天,還被1/5的人類所崇敬,被視為妙文、智慧和真理的奇跡。穆罕默德說,這是永恒的奇跡。它的確是一種奇跡。”

  近代英國史學界權威衛爾斯說:“穆罕默德在不足1/4世紀的短時期內,便征服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大帝國——波斯和羅馬,把曆史顛倒過來,同時,他又駕馭了定居於炎熱的沙漠、以英勇大膽和守舊著稱的民族—連羅馬帝國都無能戰勝的阿拉伯民族。既是這樣,誰還懷疑穆罕默德顯示神跡,借以戰勝敵人的力量是來自上帝的呢?”

  德國史學家狄更斯博士在他的名著《中世紀的阿拉伯人及其對歐洲文化的影響》一書中寫道:“穆罕默德已經把他的族人從企圖滅亡他們的惡魔手中解放出來。換句話說,他已經把他們從兩族互相仇殺的災難中解放出來。這種成功的創舉,過去即使可能,也沒有人敢嚐試。穆罕默德將無數個部落聯合起來,成為一個民族,他灌輸給他們的虔誠的宗教信仰和大無畏的精神,這兩種力量,不僅使他們擺脫了外來的一切束縛和壓迫,而且還使他們成為一個名聲顯赫的偉大民族。這種近乎奇跡的功勳,仿佛是在他們身上潛伏著一種天才,讓他們去創造曆史。它給人們留下了一個深刻難忘的印象,並在世界文化發展史上開辟一個新紀元。”狄更斯博士又寫道:“現在我們不得不問一問自己,什麽因素使穆罕默德能發揮這樣非凡的優勢?他在與阿拉伯人交往的過程中,在極短的時期內,獲得如此極不尋常的成功——全體阿拉伯人都服從他的意誌。“他自己是一個阿拉伯人,他的確不是一個詩人。他從來也不曾希望自己是一個詩人。但,代替詩人天才的是他那具有天賦的、動人心弦、氣勢磅礴的雄辯才能。這種雄辯才能是以真誠的宗教感情為後盾,它比任何創作的詩詞更能深刻地感動著貝杜因人,況且,他自己又是一個勇敢的人,這更加有助於阿拉伯人對他的信仰。因為勇敢、大膽、剛毅、果斷在阿拉伯人看來是最高貴的品質。同時,他又提倡民主平等,這也是與阿拉伯人意氣相投的,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他常常拒絕人們對他的特殊敬仰(個人崇拜),他隻希望別人把他當作他們同胞中的一分子看待,他不願別人以‘他有神通力’來尊敬他,也不願利用機會讓別人給他一個‘奇跡創造者’的聲望。當阿拉伯人要求他顯示奇跡證實他的神聖使命時,他便簡單的答複:‘奇跡便是真主的啟示’,他不過是為真主服務的工具而已。“他對任何人都是和藹可親,他看病人,他親自為亡人舉行葬禮,這都是由於他平素寬厚待人與天性無限仁慈的緣故。”“他的莊嚴儀表配合著他那雙不可思議的炯炯有神的眼神,使得每個接近他的人都肅然起敬。同樣的特征也明顯地表現在他的聖訓中。聖訓對每個人都是簡明易懂的,他對每個人都是用這種方法談話。”“他頒布了許多禁令,這些被禁止的事,在過去已危害了阿拉伯人的生命,兩族互相仇殺與殺嬰兒的惡習被永遠禁止了,賭博、高利貸和飲酒也被嚴格地禁止,原先拜偶像的一切形跡也被消滅,許多法律的條文都反對虐待奴隸,縱然不能完全鏟除奴隸製,至少已經為改善奴隸生活,並於最後消滅奴隸製鋪平了道路。”“一般說來,穆罕默德是寬大而溫厚的,他隻是對那些企圖消滅伊斯蘭的人們采取嚴厲製裁。至於他自己,即使在發怒時,也是溫和而可以克製的,這點明顯地表現在征服麥加後,他對勁敵的態度上。”

  法國政治家兼史學家馬塞爾·佩魯東在他的名著《馬格裏布通史》一書中寫道:“當穆罕默德以勝利者的身份進入麥加時,他本可以對古萊什人進行一次正當的報複,可以因他們是偶像崇拜者和長期為敵而予以懲罰。但是,他卻同他的助手們意見相反,同當時的習俗相反。他寬恕了他們,隻想到要感化他們,使他們成為更好的輔助者。無疑,這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然而,這也是他生性仁慈的不容置辯的證明。他雖然已經是一個顯要人物了,但是,他是從苦難生活中過來的人,他卻像父親一般地愛他的人民,他知道他們的缺點,耐心地考慮著可能對他們提出的要求。在那樣變化無窮、動搖不定的環境中,在那些既是貪汙腐化者,又是貪汙腐化的受害者的阿拉伯中間,他這個阿拉伯人卻堅定而又廉潔,他從未喪失過他的威信,他是一個極有禮貌的人。”“穆罕默德用革命方式改善了阿拉伯婦女的命運。在他以前,唯一的一條律例是:男人可以隨心所欲,在任何情況,不管男人怎樣作為,都被認為是無可非議的。尊為立法者的穆罕默德把合法的妻子限製為四個。他規定了丈夫對每一個妻子的義務——公平、幫助、愛悅和養育。他曾提出,每個家庭要保留一部分財產以便在丈夫死亡時,分給每一個妻子。他使得人們對母親更加敬重,他取消了阿拉伯人古老習俗中單方麵可以離婚的最壞規定。‘上帝所倡導的隻是:他最喜愛的莫過於解放奴隸,最憎惡的莫過於離婚。”

  英國政治家兼史學家希提在《阿拉伯簡史》一書中這樣寫道:“穆罕默德是孤兒出身,自幼貧苦,因此他所製定的法律特別照顧孤兒、奴隸和被欺壓者。”“穆罕默德在極顯赫的時代,仍過著默默無聞時代的那種艱苦樸素的生活,居住在泥土築成的隻有幾個房間的一所小房子裏。前麵有一個院落和一道圍牆,像現代阿拉伯的舊式房子一樣。常常有人看見他在家裏補綴自己的衣服,他的人民隨時都可以到他那裏去訪問他。”

  大馬士革教區牧師法爾西教授說:“穆罕默德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他以後的時代沒有出現過像他這樣的人物,他傳來的宗教是盡善盡美的。“穆罕默德確實把四千個科學方麵、社會方麵和法律方麵的問題,寄存在他的純潔的教律中,任何一個公正的法學家都會承認他奉上帝的名義召喚人們信仰的這種教律的優越性,因為它是合乎科學邏輯,是適合改進社會製度的。”“穆罕默德確是世界上空前絕後的大偉人,因為他確已將一個散漫無紀的阿拉伯民族統一起來了,使他們成長為聞名於世的一神論民族,他將一個偉大的宗教帶來給他們,對他們規定了權利和義務,並列舉了彼此互相交往的原則,它比世界上任何一種憲法都進步、都完善。”

  英國大哲學家卡萊爾在《論英雄先知》一文中寫道:“穆罕默德是一位英雄的先知,自從他出現在阿拉伯半島上,看吧!無人注意的,變成世界聞名的了;微小的,變成世界上最偉大的了。”

  英國史學家斯密在他的《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一書中又寫道:“穆罕默德從他的事業開始時起,直到他生命終結,隻用了一個稱呼他的稱號—上帝的真正使者。將來有一個時代必將到來,在這個時代裏,最進步的哲學家和最虔誠的基督徒都甘願用這個稱號向他致敬誠服。”

  英國著名詩人威廉·米勒說:“穆罕默德以言辭明白及宗教簡易見稱,他所完成的事業,為理智驚詫,曆史上找不出像他這樣在很短的時間內喚醒人心、複活仁義,提高道德的維新家。”

  英國大哲學家卡萊爾在《英雄與英雄崇拜》一書中又寫道“我愛穆罕默德,因為他沒有虛飾與做作的性格,他是一個曠野中的自助的人,他沒有賣弄的誇耀,也沒有過分的謙恭,他穿著自己補綴的衣服,用簡明的言辭和羅馬皇帝與波斯皇帝談話,他向他們指導這個世界和那個世界所應做的事。穆罕默德是最偉大的先知,他是和平的創始人。”

  法國大詩人拉馬丁在《西方學者眼光中的穆聖》一文中寫道:“穆罕默德的生活便是參悟、思考、奮鬥,他指責族人的虛偽、無知、荒唐,而他自己卻聰明、大膽、豪爽,他在仇敵中間教化了23年,受盡了譏笑和諷刺,但他卻努力於傳達自己的使命,熱心宣傳他的教化,他確信最後必然勝利。因此,他注意天命的宣揚和伊斯蘭信條教律的創設。果然,在他逝世後不久,伊斯蘭教丕熾丕昌,他所表現的一切,都足以證明他毫無欺騙與虛偽。“穆罕默德是一位哲學家、雄辯家、立法家、軍事家和思想的解放者,他曾在地上創建了20個王朝,在天上開辟了精神的寄托所,具備這些優點的這位先知,若把他放在人類的天平上,誰比他更偉大呢?除了這位完人外,誰能達到這樣超絕的境地呢?”

  “他是個孤兒,在他的成長中,富有憐憫心,疼愛貧苦人﹑孤寡﹑奴隸和不幸的人。20歲時,他經商很成功,後來被一位富有的寡婦商人雇傭,為她率領一個遠行的駱駝商隊。在他25歲時,他的雇主為他的誠實著迷,向他求婚。新娘比他年長15歲,結婚後成為貞潔的妻子,與忠實的丈夫歡度一生。”(《伊斯蘭﹕被誤解的宗教》,作者JamesMichener。)

  “啊!在那位荒漠之子的心靈深處,透過他的黑色眼睛和敞開的胸懷,證明他的誠實,他沒有任何野心。一個偉大而沉默的男子,天公要他誠實,委任他特殊的使命。當時所有的人,隻知循規蹈矩恪守傳統,在道聽途說的神話中得到精神滿足,而他,與眾不同,拋棄了傳統的禮儀和虛假的掩蓋,孤身一人,說出了心裏話,與現實對抗。從他身上噴發出天地造化的無窮威力,雷霆萬鈞,而又光彩奪目。他向公眾昭示了天地造化的奧秘事實,一掃傳統的道聽途說的神話,他直截了當地呼喊﹕‘就是我!在這裏/神聖的天公的意欲,命令他說出真理。他的一切行為,表達了天公神靈的聲音。那個真理的聲音,人人都必須聆聽,舉世無雙,除此之外,都是從風中傳來的道聽途說,都不可靠。”(《英雄與曆史上的英雄崇拜》,作者ThomasCarlyle。)

  “肯定地說,他具備所有曆代列聖先知的兩個特點。他的慧眼所及,是造物主的真理,沒有其他人同他分享﹔他內心裏充滿了向世人展現這個真理的衝動,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心力。”(《穆罕默德﹑佛祖與耶穌》,作者DrMarcusDods。)

  “穆罕默德人品高尚和行為端正的最強有力證明,是追隨他的早期伊斯蘭弟子們,他們都是他的知心朋友或家族親屬。這些人最了解他,知道他的底細,他的任何虛假行為和虛偽表現不可能瞞過這些最貼近他的人。一個言行不一的人,外麵一套,家裏一套,不論怎麽巧妙地喬裝打扮,也無法長期把自己偽裝起來。”(《向穆罕默德古蘭經表示道歉》,作者JohnDavenport。)

  “為了維護他所宣傳的自由,他被迫作戰,參加戰鬥,時勢造英雄,他成為軍事領袖。他雖然多次被迫上戰場迎敵,但是每次與敵人力量對比,人員與武器都是劣勢,甚至一與五之比,他卻出奇製勝多次獲得奇跡般的成功。”(《伊斯蘭﹕被誤解的宗教》,作者JamesAMichener。)

  “他的偉大思想與他的簡樸生活形成鮮明對照,他處理公務平易近人,沒有任何華麗詞語的裝飾。當他身處王爺的位置上,還是他自己動手修補皮靴和粗毛外套,自己動手擠羊奶,打掃房間和生火做飯。他的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是蜜棗和清水,乳製品和蜂蜜是他的奢侈品。在長途跋涉的旅途中,他同下屬們分享幹糧。他勸導人們要仁慈,在他逝世時留下毫無分文的錢袋,就是他真心實意的最好證據。”(《向穆罕默德和古蘭經表示道歉》,作者JonhDavenport。)

  “遠大的抱負,腳踏實地的行動和驚天動地的成就,這是檢驗偉人智慧的三個要點。根據這個標準,在近現代曆史上,還有哪個英雄敢同穆斯林相比?曆史書上記載了許多大英雄,他們的功績或者是指揮過一支強大的軍隊,或者製定過嚴厲的法律,或者建立過地域遼闊的帝國,僅此而已。他們的成就,就算作是曆史業績,隻不過是物質性的實物存在,都在他們公德圓滿之後,與他們的軀體同歸於盡,消失在曆史的煙雲之中。這個人的成就,不僅建立了強大的軍隊﹑確定了嚴明的法製﹑奠定了龐大帝國的基礎,當時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他的忠實臣民,而且相傳幾十個朝代。更有甚者,他發起的世界運動,推倒了聖壇,鏟除了神像,掃除了宗教,改變了人的思維和信仰,洗滌了人的靈魂。他就憑借著一部經典的力量,其中每個字都是法律依據,他創造了一個世界民族,把不同的種族﹑語言和血統,都合並在一起。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精神帝國,在這個帝國之中,產生了無數的哲學家,演說家,傳教士,勇猛的武士,思想征服的學者,維係傳統不變者,以及二十多位王位繼承者。請允許我動問一下,不論從哪種標準檢驗偉人的智慧,還有誰能勝過穆罕默德?”(《人類智慧的曆史》,作者AlphonseofLamartine。)

  “他隨時準備為自己堅定的信仰從容就義,而跟隨他的那些靈魂高貴的人們,對他深信不疑,推崇他為領袖,理解他所宣布的終極目標。所有這一切,都證實了他的完美人格,實實在在。如果假設他是一個江湖騙子,恐怕會給我們自己造成更多的自相矛盾,無法把事實解釋清楚,反而越抹越黑。不幸的是,天下所有的曆史偉人,唯獨穆罕默德沒有被西方人接受。如果我們真想理解穆罕默德,說真話,那麽,對他所宣傳的真理與完美的人格不僅應當老老實實地承認事實,而且也應當改正我們從老祖先那裏繼承來的錯誤。”(《在麥加的穆罕默德》,作者WMontgomeryWatt。)

  “憑我們凡人的眼力看不到穆罕默德的人格全貌,我們隻能看到他的一部分。他留下的遺產多麽光彩奪目啊!我們看到,他是先知,是將軍,是國王,是武士,是商人,是宣教家,是哲學家,是政治家,是演說家,是社會改良家,是孤兒養育者,是奴隸袒護者,是婦女解放者,他又是公正的大法官,又是尊貴的聖人……。他所扮演的所有這些角色,他所展現的所有這些品行,構成了他無與倫比的英雄品質。”(《穆罕默德﹕伊斯蘭的先知》,作者KSRamakrisshnaRao。)

  “穆罕默德應當被稱為是人類的拯救者。我深信,假如有人能像他那樣主宰現代這個世界,他必將有能力解救我們麵臨的所有問題,而且給世界帶來人們渴望的和平與幸福。”(《真正的伊斯蘭》,作者GeorgeBernardShaw。)

  “凡是研究過那位阿拉伯先知的任何人,都會情不自禁地對那位偉人表示敬佩,他知道向人們傳授的信息,對自己的生活也很清楚,因為他是萬靈主宰派遣到人間的一位使者。雖然我向你們提供的知識,在許多人看來很普通,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每次重讀這些資料時,都有新的感受,對這位阿拉伯偉大導師的新敬仰油然而生。”(《穆罕默德的生平與教誨》,作者DrAnnieBesant。)

  二、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630年~1258年)是中世紀時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蘭教國家。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如《經行記》、《舊唐書》、《新唐書》、《宋史》、《遼史》等,均稱之為大食國(波斯語Tazi或Tajiks的譯音),而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在拉丁文中意指“東方人們的帝國”)。公元7世紀崛起於阿拉伯半島。在穆罕默德領導下創立了政教合一的“哈裏發”國家。到8世紀中葉,疆域東起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南至撒哈拉,北迄高加索山,形成橫跨亞、非、歐三洲的封建大帝國。帝國的政治宗教中心原在麥加-麥地那,倭馬亞王朝時移至大馬士革,阿拔斯王朝時又遷至巴格達。8至9世紀為極盛時期,商人足跡遍及世界廣大地區,在繼承發展古代文明、溝通東西方文化上作出了重要貢獻。後因民族矛盾和內部分裂等原因,逐漸衰弱。1055年,塞爾柱突厥人攻陷巴格達。1258年,蒙古人入侵,阿拉伯帝國滅亡,被並入蒙古帝國。

  1.曆史

  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蘭教封建國家。公元7世紀30年代阿拉伯半島在穆罕默德領導下統一後,阿拉伯人開始在“聖戰”旗幟下對外擴張,占領西亞、北非、中亞以及西班牙廣大領土,形成龐大的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帝國統治者稱哈裏發,集政治、宗教大權於一身。9世紀中期起衰落,哈裏發大權旁落。1258年被蒙古人所滅。中國史書稱之為大食。西方史籍稱之為薩拉森帝國。61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到他逝世時(632),一個以伊斯蘭教為共同信仰的、政教合一的、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出現於阿拉伯半島。阿拉伯帝國曆史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四大哈裏發時期(632~661)穆罕默德之後,阿拉伯國家的首腦稱為哈裏發,意為真主使者的繼承人。最初的四大哈裏發由穆斯林公社選舉產生。第一任哈裏發阿布·伯克爾(632~634在位)恢複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第二任哈裏發歐麥爾(634~644在位)先後征服拜占庭帝國統治下的敘利亞(636)、巴勒斯坦(637)和埃及,占領了從波斯灣到高加索,從伊拉克到波斯本土的廣大地區,為阿拉伯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矗歐麥爾還在遼闊的領土上建立了行政管理體製。第三任哈裏發奧斯曼·伊本·阿凡(644~656在位)東滅薩珊王朝(651),西達北非昔蘭尼加。在位期間,阿拉伯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和教派分歧日趨激烈,奧斯曼本人和第四任哈裏發阿裏(656~661在位)先後被殺。661年敘利亞總督穆阿維亞即位哈裏發,以大馬士革為首都,建立了倭馬亞王朝。哈裏發改為世襲,實際上是帝國的君主。

  倭馬亞王朝時期(661~750)8世紀初,倭馬亞王朝的政權鞏固以後,阿拉伯貴族又發動了大規模的對外戰爭。在東線,征服了布哈拉、撒馬爾罕、信德及部分旁遮普地區。在西線,攻占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區後,於711年越過直布羅陀海峽,占領了安達盧西亞。後在入侵法蘭克王國的普瓦提埃戰役(732)中戰敗,退回西班牙。至8世紀中葉倭馬亞王朝後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西臨大西洋,東至中亞河外地區,成為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龐大封建軍事帝國。

  倭馬亞王朝仿效拜占庭帝國的政體,設置了政府機構,並繼續實行由阿拉伯軍事貴族執政的政策。封建土地製度逐漸完備,被稱為伊克塔的封建采邑日益增多。阿拉伯語成為帝國的正式語言,政府的一切文件必須用阿拉伯文書寫。

  8世紀20年代以後,阿拉伯統治集團之間的矛盾激化,內訌不止。一直受歧視、受壓迫的非阿拉伯穆斯林紛紛揭竿而起。阿拔斯的後裔阿布·阿拔斯(750~754在位)利用波斯籍釋奴阿布·穆斯利姆在呼羅珊的力量,聯合什葉派,於750年推翻了倭馬亞家族的統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曼蘇爾(754~775在位)時遷都巴格達(762)。中國史書稱該王朝為“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時期(750~1258)阿拔斯王朝建立後最初的近100年,特別是哈倫·拉西德和麥蒙執政時期,是阿拉伯帝國的極盛時代。751年阿拉伯帝國軍隊在中亞怛羅斯戰役中,擊敗中國唐朝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的軍隊,控製了中亞的大部分地區。在這時期,帝國仿效波斯舊製,建立起完整的行政體製,進一步強化了中央集權。重視興修水利,使肥沃的新月地帶、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埃及的尼羅河流域等地區的農業得到恢複和發展。帝國境內的豐富資源和過境貿易,為商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阿拉伯商人的足跡遍布亞、非、歐三大洲。巴格達成為著名的世界商業和貿易中心之一。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科學文化的進步與繁榮。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創造出光輝燦爛的阿拉伯文化,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偉大貢獻。伊斯蘭教已成為埃及、敘利亞、伊拉克、波斯、北非等地大部分居民共同信仰的宗教。

  9世紀中葉後,突厥人逐漸取得權勢,阿拔斯王朝進入分裂和衰落時期。突厥將領握有軍權,專橫跋扈,任意廢立甚至殺害哈裏發。哈裏發完全成為他們手中的傀儡。各地封建主擁兵割據,獨霸一方。如阿拉伯人在北非的西部建立了伊德裏斯王朝(789~956)和艾格萊卜王朝(800~908);在摩蘇爾和阿勒頗建立了哈姆丹尼王朝(929~1003);波斯人和突厥人在波斯、中亞和小亞細亞等地建立了薩曼王朝、伽色尼王朝、布韋希王朝、塞爾柱帝國,以及在埃及、敘利亞和也門建立了阿尤布王朝(1171~1250)。此外,還有兩個哈裏發王朝:一個是法蒂瑪王朝。該王朝是當時最強大的哈裏發王朝。中國史書稱之為“綠衣大食”。另一個是由倭馬亞人後裔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929~961在位)在西班牙建立的後倭馬亞王朝(929~1031),建都科爾多瓦。中國史書稱之為“白衣大食”。在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及其後的兩位統治者在位時期,阿拉伯人在西部的統治達到極盛時代。當時,科爾多瓦與巴格達和開羅齊名,成為阿拉伯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對阿拉伯文化在西方的傳播,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8世紀70~80年代的蒙麵人起義、816~837年的巴貝克起義和869~883年的辛吉起義,給阿拔斯王朝以沉重的打擊。到10世紀中葉,王朝實際統治區域僅限於巴格達及其周圍地區。1055年塞爾柱突厥人占領巴格達,哈裏發失去了一切世俗權力,隻保留了宗教領袖的地位。1258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率領蒙古軍隊攻陷巴格達,殺死哈裏發,阿拉伯帝國遂亡。

  2.擴張

  阿拉伯(Arab)帝國形成之後,作為先知繼承者的哈裏發(Khalifa)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並滿足阿拉伯人對商路和土地的要求,掀起了長達100多年的擴張運動。在傳播伊斯蘭教和對異教徒聖戰的旗幟下,沙漠中的牧人變成強大的戰士,阿拉伯人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於拜占庭(Byzantium)和波斯(Persia)的南部邊疆。他們前進,他們作戰,他們征服,他們拿著《古蘭經》與寶劍,通過血與火建立了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龐大帝國。

  (1)正統哈裏發的擴張

  鎮壓了內部反對勢力後,第一任哈裏發伯克爾(Bakr,573~634)隨即向敘利亞(Syrian)方麵發動了擴張戰爭。巨大勝利的強烈刺激下,第二任哈裏發歐麥爾歐麥爾(Umar,586~644)發動了阿拉伯曆史上空前的大征服運動。635年,哈裏發的軍隊同時對拜占庭和波斯帝國展開了進攻。被稱作“安拉(Allah)之劍”的哈利德(Khalid,?~642)將軍,率領阿拉伯人迅速通過人跡罕至的敘利亞沙漠,在雅穆克河(YarmukRiver)畔一舉殲滅了拜占庭5萬大軍,占領了敘利亞首府大馬士革(Damascus)。哈裏發軍隊的接連勝利,迫使被圍困兩年的耶路撒冷(Jerusalem)於638年請降歸順。麵對阿拉伯人猛烈的攻擊,拜占庭帝國的皇帝悲哀說道:“敘利亞,如此美好的錦繡河山,還是歸於敵人了1

  占領敘利亞後,阿拉伯人乘勝揮師東進。637年,哈裏發的軍隊占領了伊拉克(Iraq),並向波斯腹地不斷推進,最終於642年徹底擊敗了波斯軍隊,征服了具有一千多年曆史的波斯帝國。與此同時,西征大軍也捷報頻傳。640年阿拉伯人攻入埃及(Egypt),在科普特人(Copts)的支持下獲得了一個接一個的勝利。642年,哈裏發成為亞曆山大(Alexandria)的主人,整個埃及納入阿拉伯帝國的版圖。

  第三任哈裏發奧斯曼(Osman,574~656)繼續進行擴張戰爭,在他的統治時期,阿拉伯帝國的鐵騎先後征服亞洲的呼羅珊(Khorasan)、亞美尼亞(Armenia)、阿塞拜疆(Azerbaijan)以及非洲的利比亞(Libya)等地區。為了進一步控製地中海,奧斯曼征集小亞細亞(AsiaMinor)沿岸居民,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

  (2)倭馬亞王朝的擴張

  經過長期的內戰,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Mu`awiyah,600~680年)奪取了哈裏發的寶座,開創了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Umayyad)王朝。當政權得到鞏固後,倭馬亞王朝全力推動擴張戰爭,穆阿維葉成為哈裏發不久,就向東、西、北三個方向派出了自己的軍隊。

  在東方,阿拉伯人於664年占領阿富汗(Afghanistan)地區,然後分作兩路,北路軍侵入中亞,一路所向披靡,直到在帕米爾(Pamir)遇到中國軍隊才停下腳步。南路軍攻入印度河(IndusRiver)流域,征服了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大小邦國。在北方,阿拉伯帝國的兵鋒三次指向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由於拜占庭帝國的頑強抵抗,阿拉伯人遭遇了慘重的失敗,哈裏發征服拜占庭的野心終究未能實現。在西方,阿拉伯人消滅了拜占庭帝國在非洲北部最後的駐軍,占領從突尼斯(Tunisia)直到摩洛哥(Morocco)的廣袤土地。阿拉伯帝國使非洲的柏柏爾人(Berbers)歸依了伊斯蘭教,並以他們為主力組成軍隊,跨越直布羅陀海峽(GibraltarStrait)進攻西班牙(Spain),征服了西哥特王國(VisigothicKingdom)。732年,哈裏發的軍隊穿越比利牛斯山(Pyrenees),進攻法蘭克(Frankish)王國,在普瓦提埃(Poitiers)附近被法蘭克人擊敗。

  至此,阿拉伯帝國的大規模征服運動終於落下帷幕。

  (3)阿拉伯帝國的擴張成果

  正統哈裏發和倭馬亞王朝的大規模擴張運動,為阿拉伯帝國開辟了遼闊的疆土。到8世紀前半葉,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東起印度河和帕米爾高原,西至大西洋的比斯開灣(BayofBiscay),南自尼羅河(TheNile)下遊,北達裏海(CaspianSea)南緣,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土地,成為當時世界上麵積最大的帝國。

  阿拉伯帝國的擴張,在很大程度上是阿拉伯國家而不是伊斯蘭教的擴張。在被征服地區,非伊斯蘭教徒並沒有被強迫改變信仰。事實上,阿拉伯統治者往往並不鼓勵被征服地區的人民改信伊斯蘭教,因為阿拉伯帝國向非伊斯蘭教徒征收的賦稅,要比向穆斯林征收的高,如果人民大量皈依伊斯蘭教,則意味著阿拉伯帝國的財政收入將大大降低。

  經過一百多年的擴張運動,阿拉伯帝國的結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哈裏發不再是阿拉伯部落聯盟的酋長,而是一位東方的神權君主。他的權力不再依賴部落的支持,而是建立在官僚體係和常備軍的基礎之上。在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下,廣袤疆域內各個迥然不同的古典文明逐漸融合,最終於幾個世紀後形成了全新的阿拉伯文明。

  3.政治

  除保持伊斯蘭教神權統治原則外,阿拉伯帝國大量吸收以拜占庭帝國為主的其他文明國度的製度,形成一種伊斯蘭世界所特有的、政教合一的君主專製政體。

  阿拉伯帝國的繼承製度既不同於中國的宗法製,也不同於西方的長子繼承製或是被某些地方所采用的幼子繼承製。穆罕默德生前並未規定伊斯蘭政權首腦的產生方式,但傾向於選舉製。阿拉伯帝國的最初四任哈裏發也都是經統治集團選舉產生的。但穆阿維葉利用其權勢,立己子為繼承人,從此建立倭馬亞王朝,開始了哈裏發世襲製。然而這種世襲製的繼承人並沒有固定為前任哈裏發的長子或其他親屬,在《古蘭經》和“聖訓”中也沒有根據。所以強有力的王子很容易找到理由,與其父輩所立的王儲爭奪哈裏發寶座。阿拉伯帝國,尤其在阿拔斯王朝時期,經常因繼承問題而爆發內亂,甚至是大規模的內戰,嚴重消耗了帝國實力,造成社會動亂,也為諸如波斯人巴爾馬克家族、布韋希家族,突厥人近衛軍等勢力抬頭,甚至尾大不掉,最後架空哈裏發創造了條件。

  元首—哈裏發

  中央官製—軍政官員、稅收官員、宗教官員

  地方官製—五大行政區:總督(軍政官員)、稅務官、法官(專司穆斯林案件。非穆斯林由各自宗教領袖負責)

  4.經濟

  出產:富饒的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等“糧倉”,為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