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黃果樹瀑布群,還有一個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自古以來就流傳於當地的布依族人民中間。相傳在黃永朝天的遠古洪荒時代,大禹王治水,開挖了99條河,匯通到黃果樹。這99條河,每條有99裏長,每條都繞了99個坡,拐了99道彎,流經99個村寨,淌過99個潭,形成了99座大小高低不同的瀑布,到白水河便匯成了九級連環瀑布群。每條河、每個坡、每個彎、每個寨、每個潭、每個瀑,都有99個故事,每個故事要講99天。
當然,黃果樹瀑布群不是禹王所挖而成,而是大自然的產物。黃果樹瀑布發育在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地區——華南喀斯特區的最中心部位。這裏不僅在地表上廣泛出露大量可溶性的碳酸鹽岩,而且在地下即垂向上的分布亦占很大比例,區域地質構造十分複雜。加上這裏位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的南緣,水熱條件良好,形成了打幫河、清水河、灞陵河等諸多河流,它們向下流經北盤江再匯入珠江。這些河流對高原麵的溶蝕侵蝕切割,加劇了高原地勢的起伏,形成了各種各樣絢麗多姿的喀斯特地貌。由於河流的襲奪或落水洞的坍塌等原因,形成了眾多的瀑布景觀,黃果樹瀑布群便是其中最典型最優美的喀斯特瀑布群。
由於黃果樹瀑布群的瀑布不僅風韻各具特色,造型十分優美,堪稱世界上最典型、最壯觀的喀斯特瀑布群,而且在周圍還發育著許多喀斯特溶洞,洞內發育各種喀斯特洞穴地貌,形成著名的貴州地下世界,具有極大的旅遊觀光價值。
黃果樹大瀑布是黃果樹瀑布群中最為知名的瀑布,它位於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關鎮西南約25千米,東北距貴陽市150千米。最新測量結果表明,黃果樹瀑布高為66.8米,寬達81.2米。因此,黃果樹瀑布水量充沛,氣勢雄壯。
漫天傾潑的瀑布,帶著巨大的水流動能,發出轟轟的如雷巨響,震得地顫穀搖,展示出大自然一種無敵的力量與氣勢。巨量的水體傾覆直下,又形成了大量的水煙雲霧,使得峽穀上下一片迷蒙,讓黃果樹瀑布呈現出了一種神秘的景色。瀑布平水時,一般分成四支,自左至右,第一支水勢最小,下部散開,頗有秀美之感;第二支水量最大,更具豪壯之勢;第三支水流略小,上大下小,顯出雄奇之美;最右一支水量居中,上窄下寬,洋洋灑灑,最具瀟灑風采。黃果樹瀑布之景觀,隨四季而替換,晝夜而迥異。
在秋夏之際,洪水較多,水量最豐,黃果樹大瀑布水層變厚,水中因含有大量泥沙而顯得黃濁,此時瀑布翻崖直下,搗金碎玉,氣勢最為雄壯。瀑布跌入潭後,湧起水柱數丈,忽高忽低,激起水花萬朵,四處拋灑,卷起漩渦無數,上下翻奔,觀之不禁令人產生一種壯懷激烈的豪情。春冬季節,瀑布消瘦,水流清澈。遙望瀑布,“若冰綃之被玉肌,煙毅之籠皎魄”,別有一番輕靈曼舞的婀娜風姿。
每當麗日當空,陽光燦爛,黃果樹瀑布宛若一條溢彩濺金的銀龍,噴吐著濃濃的迷霧,在陽光的照射下,虹霓隱現,景色神奇美妙。升騰的水霧繼續上升,籠罩著瀑布西側的黃果樹寨子,給寨子帶來了獨特的景色,尤當日出東山,或日暮黃昏,陽光將嫋嫋娜娜的水霧染上一層神奇的金色,因此黃果樹寨子有了“水雲山莊”的美名,寨子上那條唯一的小街,有了“銀雨灑金街”的美名。
而當夜色降臨,皓月千裏,星辰稀疏。佇立觀瀑亭前,舉頭望月,吟誦著“年年今夜,月華如練”詩句,再觀賞麵前夜色之中的黃果樹瀑布,宛若銀河從九天而落,從潭中升騰起來的層層水霧直撲麵門,仿佛是一幅神秘幽美的世外圖畫。此時,遠眺貴州高原上峰巒疊影,不知其數;近觀身邊四周,花草樹木,不知其名;清風徐徐拂來,送來縷縷醉人之清香,俯身側耳細細聆聽,隆隆水聲之中還夾雜著蛙聲和蟋蟀聲,組成一曲旋律奇特的交響樂。此時此刻,不禁飄飄然若置世外仙境之中!
黃果樹瀑布除去瀑之外,還有二奇;一曰:瀑上瀑與瀑上潭,是為主瀑之上高約四點五米的小瀑布,其下還有一個深達十一點一米的深潭,即是瀑上潭。瀑上瀑造型極其優美,與其下的黃果樹主瀑形成了十分協調的瀑布組合景觀。二曰:水簾洞,其為主瀑之後、瀑上潭之下、鈣華堆積之內的一個瀑後喀斯特洞穴。
水簾洞,高出瀑下的犀牛潭約40餘米,其左側洞腔較寬大清晰,並有三道窗孔可觀黃果樹瀑布;右側因石灰華坍塌,洞體殘存一半,形成一個近20米高的岩腔。水簾洞不僅本身位置險要,且洞內之景色頗有特色。然而,長期以來,由於進洞道路艱難危險,除少數探險者敢冒險進洞遊覽之外,一般遊人是很少進去的。據《鎮寧縣誌》記載:“路從左半岩橫迤而入,上頂飛瀑,下臨深潭。行時須麵壁匍匐攀援而進,稍一疏忽便墮入深淵。”深淵即是下麵的犀牛潭,其深達17.7米,在黃果樹瀑布跌落的巨量水流衝擊下,激起高高的水柱,若遊人從水簾洞中滑入犀牛潭中,則是極其危險的。
水簾洞之名,大概取自於《西遊記》中齊天大聖孫悟空所居住的桃源洞天吧。其實我國的水簾洞,並不止黃果樹瀑布的水簾洞一處。南嶽衡山亦有一處水簾洞,然而無論瀑布之氣勢、洞內之景觀,都不能與此處水簾洞相媲美。
遊人在水簾洞中觀賞這裏的美景時,往往會想到自己正在瀑布之下,巨量的水體正從頭上壓頂而過時,不禁會產生一種難以言狀的壓抑感,甚至是一種恐懼感。仿佛洞內的岩壁會隨時被壓垮傾覆,鈣華隨時會跌落下來一般,以致不敢久留,隻有當走出了水簾洞時,看到洞外一片明亮,燦爛陽光下,翠竹簇簇,婆娑起舞,樹木蔥蘢,樹葉扶疏,才不覺鬆了一大口氣,精神為之一振。
那麽,黃果樹瀑布如此壯美的景觀,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對於黃果樹瀑布的成因問題,可謂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它是喀斯特瀑布的典型,是由河床斷陷而成的;有人則認為是喀斯特侵蝕斷裂——落水洞式形成的。還有一種說法是,黃果樹瀑布前的箱形峽穀,原為一落水溶洞,後來隨著洞穴的發育,水流的侵蝕,使洞頂坍落,而形成瀑布,因此是由落水洞坍塌形成了黃果樹瀑布。由於一個瀑布的形成過程是與瀑布所在的河流的發育過程緊密相關的,故黃果樹瀑布的形成過程須與白水河的演化發育曆史結合起來考慮。這樣,黃果樹瀑布的發育過程大致可分成七個階段;即前者鬥期、者鬥期、老龍洞期、白水河期、黃果樹伏流期、黃果樹瀑布期和近代切割期。其形成時代大約從距今2700年至100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開始,一直延續至今,經曆了一個從地表到地下再回到地表的循環演變過程。
陡坡塘瀑布位於黃果樹瀑布上遊一千米處。它是黃果樹瀑市群中頗具特色的一個天然壩形瀑布,它是黃果樹瀑布群中瀑麵最寬的一個瀑布。瀑布高雖隻有21米,可瀑麵寬達105米,平均水流量約為每秒16立方米,瀑布在乎麵略呈半月拱形,其上有一個麵達一點五萬平方米的巨大溶潭。
遠眺陡坡塘瀑布,似並未覺其神韻,慢慢走近,才漸漸領略到其中別有的風致。平水時,白水河流量不大,水流清澈,陡坡塘瀑布顯得十分清秀嫵媚。瀑布水層沿著和緩的瀑麵,均勻地撒開,在一鱗鱗的鈣華灘麵上輕盈地舞著,如一層薄薄的、半透明的麵紗,又如一麵麵張開的素絹扇麵,在陽光下泛著銀光,故有人戲稱為“新娘麵紗”。但當洪季來臨,白水河水由於攜帶了大量由洪水衝下來的上遊泥沙而呈黃色的濁流時,陡坡塘瀑布便消失了往日平水時的秀色,而變得異常凶猛雄壯。黃濁的河水翻壩跌落,摧玉搗冰,像一匹脫韁的野馬,且瀑布左側的鈣華堆積而成的洞穴,在巨量洪水經過時會產生奇特的汽笛效應,發出低沉渾厚的吼叫聲,故陡坡塘瀑布又稱為“吼瀑”。
在陡坡塘瀑布的東側山崖上,有一條小瀑布從蘆葦叢中飛瀉而下,還不等水流至地麵,瀑布已散成層層水霧,從小瀑旁經過,隻見晴空綿雨,橫飄亂揚,並在陽光下折射成美麗的彩虹。修長清秀的小瀑與寬飼雄壯的陡坡塘主瀑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但似乎又和諧地組合在一起,這種瀑布組合亦是不常見的。
螺螄灘瀑布,位於黃果樹瀑布下遊一千米處。它是一個業已崩潰的大瀑布的殘體。白水河從黃果樹瀑布向下流去,經攔河壩後,翻落分成兩股,環繞著中央的岩土江心灘,兩股各自流向下遊。匯合處則已變成兩個相對的瀑布,其左支大而緩,右支小而陡。一急一緩,相映成趣。國內不少瀑布也有分支現象存在,但像螺螄灘瀑布那樣緩急分明、秀雄迥異的兩支瀑共生在一起,組成一個奇特的大瀑布,幾乎是絕無僅有的。
螺螄灘瀑布,平均高度為29米,寬120米,流量一般在每秒10立方米以下。由於灘麵逶迤綿長,達350米,故是黃果樹瀑布群中較為奇特的一個瀑布,從大坪地南邊的高峰上俯視螺螄灘瀑布,的確像一條長而緩的一灘急水,而不像黃果樹瀑布那樣,落差巨大,水流跌落,下成深潭。
螺螄灘瀑布何以形成這種奇特罕見的景觀呢?螺螄灘瀑布是處於一個瀑布發展後期階段,落水洞已完全坍塌,蹤影難覓,右支瀑布後的陡崖可算是原先落水洞的一個大致位置所在,其實可能是後退了一定距離的。左支瀑布則本來比較和緩,天長日久,原瀑麵上不斷堆積鈣華,鈣華的大量堆積,一方麵使瀑麵向下遊延長,一方麵則使瀑麵變得更加平坦,這樣,兩支瀑布一進一退,進者形成長而緩之灘麵,退者形成短而陡之瀑麵,終於形成了今天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