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汽車是由誰最早發明的

無線電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有一個著名體育項目是馬拉鬆賽跑,大家知道它的來源:大約公元前490年,希臘士兵菲迪皮茨為了向雅典人報告戰勝波斯的消息,從馬拉鬆連續奔跑了40多千米,等到達雅典,把消息傳達之後,他也精疲力竭而死。後人為了紀念這個了不起的士兵,就開始舉行馬拉鬆長跑比賽。今天的人,在感歎菲迪皮茨忠勇的同時,心裏會有這樣的遺憾:假若當時有無線電通訊,菲迪皮茨就不用死了。是啊,無線電實在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有了無線電,不管身處地球的任何位置,都能快捷、方便地相互聯係。

  可是無線電是誰發明的呢?西方公認是馬可尼,俄羅斯卻認為是波波夫。這個問題爭論了一個多世紀,至今也沒定論。

  1859年3月,波波夫出生在俄國烏拉爾一個牧師家庭中。他從小就對電工技術有特別嗜好,12歲那年自己製作了一塊電池,還用電鈴把家裏的鍾改裝成鬧鍾。18歲時波波夫考進彼得堡大學物理係,不久轉入森林學院學習,這裏活躍的學術氛圍,使他打下了紮實的基礎。由於家庭貧困,波波夫隻好半工半讀維持學習,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畢業之後,波波夫有一個夢想:要把電燈裝遍整個俄國。可是1888年,波波夫聽到了赫茲發現電磁波的消息後,他的理想改變了,開始萌生要讓電磁波飛越全球的夢想。1894年,35歲的波波夫成功發明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無線電接收機。波波夫對無線電通信的最重要貢獻,在於他發現了天線的作用,他的接收機所使用的導線是世界上的第一根天線。1895年5月7日,波波夫帶著他發明的無線電接收機在彼得堡的俄羅斯物理學會上宣讀論文並進行演示,結果大獲成功。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又進行了一次正式的無線電傳遞莫爾斯電碼的表演。波波夫把接收機安放在物理學會會議大廳內,然後把發射機安裝在森林學院內,兩地間隔250米。當他的助手把信號發射出去後,波波夫這邊的接收機立即清晰地收到信號。然而波波夫的發明在俄國卻未被采用,1895年,波波夫曾經向俄國政府申請1000盧布進行無線電試驗的投資,可是陸軍部長告訴他“我決不允許把錢浪費在這樣的幻想中。”

  馬可尼,1874年出生在意大利一個農莊主家庭。1894年,赫茲去世,剛滿20歲的馬可尼在電氣雜誌上讀到了赫茲的試驗報告。從小就喜歡擺弄線圈、電鈴的他,一下子就對電磁波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認為,既然赫茲能在幾米外測出電磁波,那麽隻要有足夠靈敏的接收機,就一定能在更遠的地方接收到電磁波。他在家裏的樓上安裝了發射電波的裝置,樓下放置了接收機,與電鈴相接。父親見他不務正業,大為不滿,斥責他為“不切實際的空想家”,鄰居們更是對他百般嘲諷,可是他並不氣餒,終於有一天,父親正在樓下看報紙,忽然聽到一陣鈴聲,接著兒子歡天喜地地跑下來,抱著他大叫:“我成功了!我成功了!”父親此時才看到兒子的傑出的才能,開始給馬可尼經濟資助,讓他一心搞實驗。第二年的夏天,馬可尼又完成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實驗。到了秋天,實驗又取得空前的進展。他把發射機放在一座山崗的一側,接收機安放在山崗另一側,中間距離2.7千米。當助手發送信號時,他守候著的接收機的電鈴發出了清脆的響聲。可是接下來的試驗需要大量的資金,父親已無能力供給,於是馬可尼向政府尋求援助,但是保守的意大利當局對此不屑一顧。然而英國人對此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許多財團願意資助他,於是馬可尼在1896年來到英國。1901年,馬可尼在英國建立了一座高聳入雲的發射塔,向大西洋彼岸發射信號,獲得了成功。1937年,馬可尼逝世,意大利有近萬人為他送葬,英國所有無線電報和無線電話,以及廣播電台停工2分鍾,向他致哀。他的業績,也永垂不朽。

  1905年,一場關於無線電發明權的訴訟在美國沸沸揚揚,最終北美巡回法庭判定馬可尼是無線電的發明人。第二年,波波夫因腦溢血去世,享年47歲。1909年11月,35歲的馬可尼榮獲該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盡管馬可尼在西方的地位已經不可動搖,但是俄羅斯人始終認為,波波夫才是第一個發明無線電的人。這個疑案,至今還沒有解決。

  實際上,關於無線電的發明者,別的國家也有不同的看法。英國人把麥克斯韋奉為無線電之父,認為他最先指出電磁波的存在;德國人認為赫茲才是無線電的開創者,因為他最早發現了電磁波;美國人認為德福雷斯特是無線電發明者,因為他發明了無線電通信器材的心髒——三極管。究竟是誰發明了無線電通信呢?或許可以這樣認為,無線電的發明是眾多科學家集體智慧的結晶,他們的功績都不可磨滅。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