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對人類文化的傳播、發展有重大作用的雕版印刷術,是我國發明的。它是指這樣一種工藝技術:把文字反寫在木板上,雕刻成為陽文反字的模版,字麵向上放置,刷墨、貼紙,摘下來成為帶字的書頁。那麽,雕版印刷術是何時發明的呢?學術界存在各種說法,至今仍為一謎。綜合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

  漢代說。東漢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山陽高平縣人張儉由於得罪了宦官侯覽,亡命出走,朝廷“刊章討捕”。元人王幼學釋“刊章”為“印行之文,如今板榜”。於是清人鄭機首倡印版始於漢代之說。可是有學者認為,刊章應該是用印章刊在封泥、帛或紙上的意思,刊章技術並不是雕版印刷。

  隋朝說。隋朝費長房《曆代三寶紀》載,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十二月八日,隋文帝下令崇佛,詔書中有“廢像遺經,悉令雕撰”語,明人陸深首先提出此為“印書之始”。印刷術的發明,必須先具備紙張、筆、墨等物質條件,具備刻印的工藝技術,掌握反文印刷原理。隋朝時不但已經具備了印刷術產生的各種條件,還可以從唐初遺物中許多印製的佛像、佛經中推斷有很多是從隋朝繼承下來的。此外,《隋書》、《北史》等文獻中也有相關記載。

  唐初之說。公元824年,元稹為《白居易詩集》寫的序文中,說到有人拿《白居易詩集》的印本換取酒茶。另外,由於曆本是農民從事耕種的必需品,有廣泛的需要,所以公元835年東川節度使馮宿在奏章中反映,劍南、兩川及淮南一帶,普遍存在著老百姓私印日曆,並在市麵上出售的現象。這說明唐中後期雕版印刷術已在全國普遍使用,它的初創時間自然要追溯到印刷術產生的各種條件已經具備的唐初。還有1900年,在甘肅敦煌千佛洞發現一本印刷精美的《金剛經》,末尾題有“成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樣。唐鹹通九年,就是公元868年。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確日期記載的印刷物,其精美程度顯示出當時的刊刻技術已經達到了高度成熟的程度。這就說明《金剛經》並非是印刷術發明初期的產物,印刷術的發明時間可向前追溯。

  五代說。《舊五代史》記載:“時以諸經舛繆,(馮道)與同列李愚委學官田敏等,取西京鄭覃所刻石經雕為印版,流布天下,後進賴之。”五代年間,後唐宰相馮道建議唐明宗下令刻印,用了二十二年的時間完成了儒家九經的刻印任務,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用雕版印刷木刻印書籍。馮道確實對印刷術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把他誤認為是印刷術的發明人恐怕不妥。

  看來,雕版印刷術的起源,確實還是一個尚待解開的曆史之謎。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