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秦劍的製造

  劍乃兵器之首,萬刃之君子。中國古代,王侯將相佩之以顯威武權貴,文人墨客佩之以顯風流倜儻,儒家道家佩之以顯文雅飄逸,法家縱橫家相佩之以顯正義豪放。“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李白的詩句充滿了對秦王嬴政的溢美之詞。

  至於鑄劍之工藝,稱雄數百年之久的中原青銅兵器自不必言,秦代承戰國餘緒,在銅兵器的形製和製作技術方麵,繼續有所發展,幾乎達到了巔峰時刻。

  在清理秦始皇兵馬俑一號、二號坑時,有兩個重大發現,更給秦劍蒙上了神秘的麵紗。一是考古工作者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一百五十千克的陶俑壓彎了,其彎曲的程度超過45度,當人們移開陶俑之後,令人驚詫的奇跡出現了:那又窄又薄形同柳葉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複。

  二是1994年出土的十九把青銅劍,長度為八十六厘米,劍身上共有八個棱麵。考古學家用遊標卡尺測量,發現這八個棱麵的誤差不足一根頭發絲。這批青銅劍內部組織致密,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紋理來去無交錯,它們在黃土下沉睡了兩千多年,出土時依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更於試劍之時,將二十餘層紙一劃而破。

  在青銅時代,鑄劍的關鍵是在冶煉時向銅裏加入多少錫。錫少了,劍太軟;錫多了,劍硬,但容易折斷。對秦劍做的化學定量分析顯示:它的銅錫配比讓青銅劍的硬度和韌性結合得恰到好處。作為青銅劍鑄造工藝的最後巔峰,秦劍的長度、硬度和韌性達到了幾乎完美的結合,這其中奧妙何在呢?

  科研人員測試後發現,出土秦劍的表麵有一層十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千年不鏽的原因在於劍身上被鍍上了這樣一層含鉻的金屬。

  鉻的名稱來自希臘文Chroma,意為顏色。因為這種元素以多種不同顏色的化合物存在,故被稱為“多彩的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01%,提取十分不易。這種具有銀白色光澤的金屬,無毒,化學性質很穩定,有延展性,熔點1857℃,沸點2672℃;密度單晶為7.22g/cm3,多晶為7.14g/cm3.鉻是重要的戰略物資之一,由於它具有質硬、耐磨、耐高溫、抗腐蝕等特性,在現代冶金工業、耐火材料和化學工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鉻鹽氧化”處理方法,是近代才出現的先進工藝。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先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而在中國,實際上鉻鹽氧化處理的方法,絕不是秦始皇時期的發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就掌握了這一先進的工藝。古人究竟是如何發現鉻、如何提取鉻,並且將之應用得如此爐火純青,簡直令人不可思議。

  更有甚者,當代冶金學家夢寐以求的“形態記憶合金”,竟然也在兩千多年前的古劍上巧妙地應用,這就不能不使人由衷讚歎我們祖先所創造的奇跡。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科技源遠流長。中國科技史中記載著太多的秘密,誰能想象,本世紀50年代的科學發明,竟然會出現在公元前兩百多年以前?又有誰能想象,21世紀現代女性追求完美身材的“記形罩杯”,竟然在秦兵手中揮舞的長劍之中得到了完美體現?我們不禁要問,秦劍的技術源淵之謎究竟在哪裏呢?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