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中醫解剖學不發達的緣由

  中醫與西方醫學大異其趣的是,在整個發展過程中解剖研究始終未能得到充分重視,從而使人感到中醫理論是獨立於解剖基礎之外的,但是中醫的具體解剖活動卻史不絕書,就文獻記載,在古希臘和我國商周時代就進行過形態解剖活動,比如《漢書》:“莽誅翟義之徒,使太醫尚方與巧徒其刳剝之,度量五髒,以竹莛導其脈,知其所終始,雲可以治病。”在宋代則出現了比較詳細的《歐希範五髒圖》等解剖著作。清代醫家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強調:“業醫診病,當先明髒腑。”中醫解剖活動源遠流長,且對解剖於醫學診療的實用意義,也不乏明確認識,可是上下幾千年的中醫史上卻沒有出現西式解剖學家,也終於沒有形成係統完整的解剖學術體係。

  由於中西不同的文化傳統,中西醫家在對待形態解剖的價值認識上,始終有不同的取向。與西方那種傾向於從多元化多層次去認識自然,對自然奧秘充滿興趣,熱衷於向自然開拓,對自然現象進行細密的解剖和分析的文化傳統截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重點不是自然,尤其不是自然物的形態,中國古代的學者們不是麵向自然,而是向內心探求,傾向於以一體化的眼光看世界,將人與自然融合一體,中國傳統文化雖然重人,強調天地之間人為貴,但忽視人的自然屬性,重視人的社會倫理屬性,人為貴不是貴其自然形態,而是貴其有知有義,中國古代學者研究的永恒主題是世道人心,即或研究自然,也僅是因為天人合一,自然可以啟迪人心,而不是自然本身的奧秘如何,孔子曾說:“君子不器”(《論語·為政》),並提倡“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裏仁》)《易傳》為“道”與“器”作了界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而學術研究要求“文以載道”(《通書·文辭》)。《靈樞》以及宋以後的醫學著作,雖然對形態解剖有較多的論述,但重點在於測量器官大小重量,並未達到西方解剖學那種係統周密的程度,侯寶璋《中國解剖史》說中國解剖狀況是“有人倡導,無人繼承,雖有創建,不能發展”。造成這種結果除物質原因之外,重要的文化原因就是重道輕器的觀念。

  以上所述從儒學束縛中尋找解剖學在中醫不發達的原因,是目前流行的大多數人所持的觀點。然而,人們在探尋中國解剖學沒有跟上西方醫學發展之謎的同時,忽略了一個問題:人體解剖學之於中醫真的有相對於西醫那麽重要嗎?何足道先生在《中醫存亡論》一書中認為:解剖學在中國沒有發達的根本原因,“是中國先賢們在充分認識到其局限性和不適應性的前提下的主動放棄。”此言大有振聾發聵之勢,何先生進一步指出:“中國在解剖分析問題上的‘落後’,幾乎成為中國醫學在哲學方法論上遙遙領先的必要前提。顯而易見,如果沒有對解剖分析方法的揚棄,就不可能有曆史和現實的中國醫學。不是中國不具備產生和發展‘解剖學’的種子和土壤,也不是中國缺乏創立解剖學的人才和英雄,而是中國醫學的發展缺乏對解剖學的需要。中醫學需要活生生的人和天然藥物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和診療工具。”在現代中西醫結合的大潮中,這一觀點還屬於“異類”,究竟中醫學術是否需要通過解剖學的發達來發展,還需要更多有心人的認真探索。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