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耕犁的曆史

  我國是世界上農業起源最早的國家之一。我國的農業耕作方式,隨著農業生產工具的變革和社會生產關係的發展,在各曆史時期,都有不同的形式與特征。原始農業的耕作技術,不論是北方還是南方,最初大都經過火耕的階段。大約五六千年前,有些地區已脫離“原始生荒耕作製”階段,而進入了“鋤耕”或“耜耕”的“熟荒耕作製”的階段,並且發明了不同類型的農業生產工具。

  在耕作技術方麵,商代就已發明了牛耕,但在戰國以前一直沒有得到多少發展。“耦耕”是西周、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生產中的一種主要耕作方式,由於古代文獻對“耦耕”未作具體的描述,人們便勾畫出“耦耕”的種種形式:如二人二耜並耕說、二人使犁說、二人一耜說等。到漢武帝時期,時任搜粟都尉的趙過在全國推廣“用耦犁,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使鐵犁和牛耕法逐漸普及,為後世耕犁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所謂“用耦犁,二牛三人”是這樣一種牛耕法,即二牛挽一犁,由三人操作,他們分別掌握牽牛、按轅和扶犁等工作。耬車也是趙過推廣的重要新農具。據說,起初的耬車是一腿耬或兩腿耬,大約起源於鐵製農具比較普遍使用的戰國時期,效率不高。趙過對耬車加以改進,創製了能同時播種三行的三腿耬車,這是我國最早的先進播種機具。據東漢崔寔《政論》說:“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種一頃,至今三輔尤賴其利。”三腿耬車由耬架、耬鬥、耬腿等幾部分構成。耬架是木製的,供人扶牛牽。耬鬥是存放種子的,置於耬架的中間,分大小兩格,大格放種,小格與播種調節門相通。耬腿是開溝用的小鐵鏵,中間是空的,有三隻;每隻耬腿的後部都有一個小孔,與耬鬥小格上的播種調節門相通。調節門開口的大小可以控製大小不同的作物種子在一定時間內流出適合播種需要的數量。耬車前部附有駕牛用的轅,後部附有控製深淺的耬柄。播種時,一牛在前牽耬,一人在後控製耬柄,調節耬腿入土的深淺,種子盛在耬鬥中,在耬車耕進時,不斷搖動耬柄,使種子均勻地從耬腿下方播入所開的溝內。耬車的後框上,還橫放著一根與壟麵接觸的方木棍,在耬車耕進時可把犁出的土劃入溝內,覆蓋播入的種子。三腿耬車發明之後,很快便得到了推廣,西漢比較發達的農業和較強的國力與三腿耬車的普遍使用是分不開的。據《齊民要術》記載,東漢時,耬車傳到敦煌,使用後“所省傭力過半,得穀加五”,即勞動力節省了一半多,產量增加了五成。

  盛唐時期,耕地的主要工具——犁的結構已經相當完備。唐代文學家陸龜蒙著《耒耜經》中所記唐後期的江東犁,竟是由十一個部件構成,用其耕地,欲深欲淺均可,運用自如,它的出現是我國耕地用的鐵農具已經成熟定型的重要標誌。

  從我國農業耕作技術的發展和生產工具的演進,我們不僅揭開了傳統農業的耕犁之謎,而且進一步領略了古代勞動人民超人的智慧。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