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算盤的起源

  珠算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遍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然而,算盤究竟興於何時,曆代學者卻有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最早出現“珠算”這個名詞是東漢徐嶽撰的《數術記遺》。書中曰“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注:“刻版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遊珠。中間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各珠,珠各當一,至下四珠所領。故雲控製四時。其珠遊於三方,故雲經緯三才也。”可以認為,有理論、用珠子計算的,就可以叫做“珠算”。故曰漢代已有珠算。

  第二種說法是算盤出現在宋元時期。持此種觀點的學者依據已故錢寶琮先生的考證,斷定《數術記遺》是甄鸞依托偽造而自己注釋的書。因為在北周時代,乘、除運算都在上、中、下三層進行,又沒有簡化乘、除法的歌訣,故甄鸞注釋的珠算,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記數工具或者隻能作加減法的簡單算盤,和後來出現的珠算是完全不同的。他們還進一步指出,漢代的珠算隻是個別隱居深山的算學家的發明,在其私淑弟子間輾轉傳授,少為外人所知。大約經過三百多年,由於商業的發展,四則運算成了商品市場中頻繁使用的科學知識,而傳統的籌算法不但使用不方便,計算速度也遠遠不能滿足需要。這時算盤才廣為流傳開來,成了與算籌同樣重要的運算工具。值得一提的是,在元中葉和元末的文學、戲劇作品中有提到算盤的。例如公元1279年劉因在他的《敬修先生文集》中有一首關於算盤的五言絕句;公元1366年陶宗儀在他的《南村輟耕錄》中把仆人比作算盤珠,要撥才動;《元曲選》“龐居士誤放來生債”提到“去那算盤裏撥了我的歲數”,等等。文學、戲劇中用算盤珠作比喻,一方麵說明算盤已經比較流行,另一方麵也說明它是比較時新的東西。

  還有一種說法是算盤產生在各種口訣出現之後。清人梅文鼎說過:“歸除歌訣,最為簡妙,此盤珠所持以行也。”持此觀點的學者認為,各種乘除法歌訣的出現,特別是歸除歌訣的出現,標誌著算盤誕生的最後條件已經完成。

  在流傳至今的書籍中,比較詳細地說明算盤用法並在書中繪有算盤圖式的,是徐心魯的《盤珠算法》(1573年)一書。此後,明代柯尚遷的《數學通軌》(1578年)、朱載的《算學新說》(1584年)等書中,也都有關於珠算算法的敘述。在這些與珠算有關的著作中,要以程大位所著的《直指算法統宗》(1592年)最為著名。全書共十七卷,收入了五百九十五個數學問題。書中以算盤為主要計算工具,它的出現使算盤在社會上廣泛流行。

  上述各說均有其理,算盤起源仍為一謎。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