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鋤禾日當午”一詩的作者

  人們常用“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來表達對勞動人民的讚美,也常用它教育孩子。但它的作者究竟是誰,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謎。

  傳統的說法是:這首《鋤禾日當午》是《憫農二首》也是《古風二首》之一,為唐代詩人李紳(公元772—846年)所作。李紳是江蘇無錫人,字公垂,他不僅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也是撰寫新樂府詩的最早實踐者,曾因觸怒權貴而下獄。他的詩作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其詩風直接影響了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樂府詩的產生。

  但是有人認為,這首詩是當時另一位詩人聶夷中所作的。《全唐詩》就將這四句詩作為一首五言絕句既列於聶夷中名下,又列於李紳名下。聶夷中的《田家二首》寫道:“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裏所載的“鋤禾日當午”等四句詩後加上“此篇一作李紳詩”的注腳。

  農業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宋刻影印本《全芳備祖》提供了一條新的線索。這部被稱為世界最早的植物學辭典約成書於十三世紀中葉。該書後集卷二十“五言絕句”欄下所輯李紳詩作僅“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一首;而在“五言古詩”欄所輯聶夷中《田家》詩的全文為:“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二月賣新絲,五月祟新穀;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隻照逃亡屋。”

  據《唐詩紀事》記載:聶夷中“奮身草澤,備嚐辛楚,尤為清苦”。由於他出身貧寒,及第後隻做過縣尉小吏,因此他能體察民間疾苦,尤其是對農民生活的艱辛清貧十分了解,自己的體會也很貼切自然,他揭露抨擊封建社會農村的剝削現象,也就比較尖銳深刻。《全唐詩》所錄的一卷聶夷中詩作,諸如《田家》這類反映現實農民生活和農村景象的詩歌就占了四分之一的篇幅。從這一點來看,此詩很像聶夷中的作品。

  《北夢瑣言》卷二記載:“……有聶夷中,……精於古體,有《公子家》詩雲:‘種花於西園,花發青樓道;花下一禾生,去之為惡草。’又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該書作者孫光憲是由五代到宋代的人,他寫成此書時,距聶夷中的時代不過幾十年的時間,似乎是更可信的。

  這樣看來,“鋤禾日當午”一詩的真正作者應不是李紳,而非聶夷中莫屬了。但有人又提出,僅憑《北夢瑣言》一書就下斷言,仍不是令人十分信服。看來,解開“鋤禾日當午”作者之謎,還需要更多的學者繼續考證下去。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