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王國維自沉昆明湖

  1927年我國近代享有世界聲譽的著名學者王國維先生投身頤和園昆明湖自盡,噩耗傳來,舉世震驚。王國維是近代研究中國古代史、古文字學、北方民族史、西北地理史最有貢獻的學者之一,他精通英、日、法諸國文字,先後從事哲學、文學、戲曲史、甲骨文、金文、古器物、殷周史、漢晉木簡、漢魏碑刻、敦煌文獻以及西北地理、蒙古史等學科的研究,有人譽之為“民國以前學術之集大成者”。他一生著述六十種,手批手校之書共一百九十二種,以其研究成果之豐碩,對人類文化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王國維自投昆明湖時,正當五十歲之盛年,他的死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對於其死因的探討,幾十年來,一直吸引著不少史學工作者,但歧義紛呈,莫衷一是,至今也沒有一種令人信服的說法,比較有影響的大致有如下幾種說法:

  一、殉清說。持此說的人很多,主要依據是:(1)王國維曾遺書於三子貞明說:“五十之年,隻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論者認為這是他不願看到清王室和個人屈辱的下場,情願一死以殉清室。(2)王死後,羅振玉向已退位的溥儀獻上王的一份“遺折”,溥儀看後大為感動,遂發“上諭”,加以諡號。(3)據王的夫人透露,“先生前於逼宮之役(指溥儀被馮玉祥逐出宮廷一事),即有死誌。”反對此說者也大有人在,比如人們就王國維為何不在清亡時殉清,而是在時隔十幾年以後的1927年,等等。

  二、“羅振玉逼債”說。持此說者根據溥儀《我的前半生》說的,王國維不知出於什麽原因,被兒女親家羅振玉使用各種手段逼債,終於走投無路投湖自盡。但否定此說者認為羅一向對王都很尊重,二人相交甚厚,不致發生這樣的事。

  三、“內外交困”說。持此說的依據是:(1)清室退位後,北大曾發過一個宣言,反對清室出賣產業,喪失國寶,王國維在北大和清室兩方麵都有職務,所以進退維穀,再加上與他關係甚好的羅振玉正以販賣中國古籍為業,聲名一向不好,北大也有人懷疑王也參與其中,使他更加難堪。(2)王致力學問一生,晚年突遭世變,喪失了精神上的寄托,加之他與滿王室密切的關係,所以誠惶誠恐。(3)王一生飽受淒涼困苦,體弱多病,晚年家境益趨貧寒,長子又早死,一再的打擊終於使他喪失生活信心。

  除了以上主要意見,還有人認為:1927年正是國共合作,北伐熱火朝天的年代,而一向反對共和、堅持複古的王國維對此極為害怕,於是走向自絕之路。對於他的自殺動機,有人說主要出於他所持的尊孔複古立場及對現實產生的強烈不滿,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很快就會出現總崩潰,於是甘願成為其犧牲品。

  王國維之“生死之交”,著名史學大師陳寅恪說:“我認為王國維之死,不關與羅振玉之恩怨,不關滿清之滅亡,其一死乃以見其獨立自由之意誌。獨立精神和自由意誌是必須爭的,且須以生死力爭。正如詞文所示,‘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賢所同殉之精義,其豈庸鄙之敢望’。一切都是小事,唯此是大事。”凡此種種,書不盡言,王國維之死,成為中國現代文化史上“說不盡”的一次奇特的死亡,對於其死因的探討,至今依然爭議不止。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