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佛 燈

  在我國廬山、青城山、峨眉山等地,每當月隱之夜,山下黑沉沉的幽穀間,會突然湧現出十到數百點熒熒火光,火光閃爍變幻。古人把它們看成是過路神靈或仙佛手提燈籠穿行在天地之間,這便是所謂的佛燈,又稱聖燈、神燈。

  據載,曆代看到佛燈的人很多,許多文人騷客也為此留下了很多詩篇,其中著名的有南宋詩人範成大的《最高峰望雪山》,明代學者王陽明的《文殊台夜觀佛燈》等。其實,佛燈現象並不常見,即便住在廬山幾十年的人也很難看到一次,這就給研究者帶來了重重困難,因而它成了一個至今懸而未決的千古疑謎。

  1961年秋,我國著名地理學家竺可楨在考察廬山後,特地將佛燈作為廬山大自然的三個謎題(佛燈誰點燃?廬山雲霧為何有聲音?廬山雨為何自下往上跑?)之一,向廬山有關研究所提出來,希望科學家能認真予以研究。

  據記載及目擊者的描述,佛燈的顏色有白、青、藍、綠等色,很像天上的星星,而且,在山上看,佛燈主要在山下,高度很低,忽明忽滅,閃爍離合。

  根據上述佛光的幾點共性,有的研究者認為它很可能是山下燈光的折射,還有人認為是星光在水中的反射,也有人說是一種大螢火蟲在飛舞,更有山中蘊藏鐳或金等發熒光的礦石的推測。然而最普遍的解釋是磷火說,認為佛燈即民間所說“鬼火”,係山中千百年來死去的動物骨骼或地層中所含的磷質,與空氣中的水分發生作用,產生磷化氫和四氧化二磷氣體,它們在空氣中極易自燃,因比空氣輕而隨風飄動,故有閃爍離合的景象。由於磷化氫燃燒時光不強,所以必須是在沒有月光的夜晚才能看到。

  但也有人認為,磷火說的漏洞也很多,一是磷火多貼著地麵緩緩遊動,不可能飄得很高,更不會“高者天半”或“有從雲出者”;二是磷火的光很弱,廬山文殊台和青城山神燈亭的海拔皆在1000米以上,峨嵋金頂海拔超過3000米,不可能看得那麽清楚。

  1981年12月14日,廬山雲霧所收到海軍航空兵老飛行員郭憲玉的來信,他對佛燈的來源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看法,認為它是“天上的星星反射在雲上的一種現象”。他說,夜間無月亮時在雲上飛行,飛機下麵鋪天蓋地的雲層就像一麵鏡子。從上往下看,不易看到雲影,隻能看到雲反射的無數星星。飛行員在這種情況下易產生“倒飛錯覺”,就是感到天地不分,甚至會覺得是在頭朝下飛行。從而聯想到天黑的夜晚,若有雲層飄浮在大天池文殊台下,把天上的群星反射下來,就有可能出現佛燈現象。由於半空中的雲層高低不一,飄移不定,所以它反射的熒熒星光也不是固定的,也許在這個角度反射一片,在那個角度就反射另一片,從而映出閃爍離合、變幻無窮的現象。

  然而,這種雲反射星光的現象應該是相當普遍的,而佛燈卻並非每處高山都能見到,惟獨在青城山主峰高台山頂的上清宮旁的神燈亭、峨眉山的金頂睹光台和廬山大天池的文殊台才會出現,可見這一說法也不足以定論。

  那麽佛燈的機製又是什麽呢?它與廬山等所處的地理位置又有什麽關係呢?這還需進一步研究。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