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恐龍的“集體墓地”——自貢

  20世紀70年代初,地質部第二地質大隊科技人員黃建國等人在四川自貢大山鋪的公路旁裸露的岩石層中,意外地發現一處生物化石,後來經過考證,確認這就是恐龍化石。從此以後,中國考古專家雲集這片丘陵僻壤,從中發現了大片連綿的化石脈,因此認定這裏是化石寶庫。

  1977年10月,一具40噸重的完整恐龍化石展現在人們麵前。兩年後,一個石油作業隊在附近山坡炸石修建停車場時,“炸”出了一幅令人驚心動魄的景象:恐龍化石重重疊疊堆積一片……世界奇觀出現了,一座巨大的恐龍群族“殉葬地”重見天日。

  經初步發掘,在大山鋪出土恐龍化石300多箱,恐龍個體200多個,比較完整的骨架18具,極其難得的頭骨4個。這些珍品引起國內外科學家的濃厚興趣,他們紛紛前來進行實地研究,希望能解開恐龍生死存亡的千古之謎。

  從大山鋪恐龍化石來看,恐龍並非都是龐然大物。此地當時有長20米、重40噸的“蜀龍”,也有僅長1.4米、高0.7米的鳥腳龍。它們無論大小,都不顯得笨重,而且精力旺盛,行動敏捷。

  恐龍的智力也比較發達:劍龍類的腦智商平均值為0.56;角龍類為0.8左右;霸王龍和恐爪龍則超過了5,想來是因為它們要捕食素食性恐龍,沒有較高的智力是不行的。盡管恐龍的體溫比現代哺乳動物要低些,調溫體製要差些,但它們不冬眠,沒有羽毛,活動速度超過每小時3英裏,所以科學家們認為它們是熱血動物,而不是像蛇、蜥蜴一樣的冷血動物。

  據測算,這些恐龍是在1.6億年前就被埋藏在地層裏,在缺氧條件下,經泥沙、岩石的固結、充填、置換等石化作用,而形成現在所見到的化石。那麽,是什麽原因使恐龍集體死亡呢?

  有學者認為,大約在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地球又發生了一次強烈的地殼活動(燕山運動)。四川盆地繼續隆起,淺丘開始出現,水枯林竭。從海水中隆起的四川盆地形成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而自貢地區當時是一個大匯水池,於是恐龍漂集於此,直到死亡。

  也有人認為,在白堊紀末期,整個地球發生了廣泛性寒冷,日夜溫差增大,季節交替出現。習慣熱帶環境的恐龍,不能像蛇、蜥蜴那樣進行冬眠,又不能像毛皮動物那樣躲進山洞避寒,因而這些地球霸王們受到了大自然的酷寒“懲處”。

  關於恐龍在此“集體死亡”的原因說法甚多,比如有人認為是天外一顆超行星爆炸後,其強光和巨大宇宙射線引起恐龍的遺傳基因突變而致滅絕。還有一種理論認為,是一顆小行星撞入地球的大海之中,使海水升溫,並掀起5000米高的巨浪,使恐龍被埋入泥沙之中。另有專家認為,大山鋪恐龍化石裏砷含量過多,可能是恐龍吃了有毒的植物而暴死並堆積在一起。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