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貝加爾湖

  前蘇聯境內西伯利亞東南,距伊爾庫次克65千米處有一個全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湖麵麵積為3.15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為730米,貯存了全世界1/5的淡水。世界上的一些著名湖泊的貯水量幾乎都是逐年減少,可貝加爾湖卻在逐年增加。

  貝加爾整個湖區及其周邊地帶生長著1200種動物和600多種植物,其中2/3是其他地區根本沒有的特種生物,有些生物隻有在幾萬年甚至幾億年前的古老地層裏才有類似的化石。另外,還有不少生物要到相隔很遠的熱帶或亞熱帶才能發現它們的同種或近親。例如,湖中有近親生活在印度湖泊裏的某種蘚蟲類動物,有在中國南方的湖泊裏才能見到的水螅,有在北美洲的湖泊裏才有同種的奇特的長臂蝦,還有在巴爾幹半島的奧赫裏德湖裏才能找得到的蛤子。

  然而,最使科學家感興趣和迷惑不解的是,貝加爾湖中生活著許多地地道道的海洋生物,如海豹、重魚、海螺、奧木爾魚等。世界上隻有貝加爾湖湖底長著濃密的叢林——海綿和奇特的龍蝦。可是貝加爾湖的湖水一點兒也不鹹,為什麽會生活著如此眾多的“海洋生物”呢?對此,科學家們作了種種推測。

  最初,我國科學家認為,地質史上貝加爾湖是和大海相連的,海洋生物是從古代的海洋進入貝加爾湖的。前蘇聯的維列夏金根據古生物和地質方麵的材料推測,中生代侏羅紀時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曾有過一個浩瀚的外貝加爾海。後來由於地殼變動,留下了內陸湖泊——貝加爾湖,隨著雨水、河水的不斷加入,鹹水變淡,而現在的“海洋生物”就是當年海退時遺留下來的。

  20世紀50年代初,科學家們采用更為先進的鑽探技術在貝加爾湖濱打了幾個很深的鑽井,在取上來的岩芯樣品中,沒有發現任何中生代的沉積層,隻有新生代的沉積岩層。其他的一些材料也證明,貝加爾湖地區長時間以來一直是陸地,貝加爾湖也是由於地殼斷裂活動形成的斷層湖,從而否定了湖中海洋生物是海退遺種的說法。

  那麽,湖中的海洋生物到底是從哪裏來的呢?它們又是怎樣進入湖中的呢?

  前蘇聯的貝爾格院士等人認為,隻有海豹和奧木爾魚是真正的海洋生物,它們可能是從北冰洋沿著江河來到貝加爾湖的。那麽,如何解釋海綿、龍蝦、海螺、鯊魚等生物的存在呢?

  他們認為,貝加爾湖有類似海洋的一些自然條件,如貝加爾湖非常像海洋盆地,所以在許多淡水動物的身上,產生了與海洋動物類似的生理特點。

  關於貝加爾湖特有生物來源的問題,至今沒有水落石出。最顯而易見的疑問在於:為什麽海豹和奧木爾魚不在老家好好呆著,卻要勞筋動骨搬到兩千多千米以外的淡水湖來生活呢?而且它們怎麽知道那裏有適於它們開展新生活的貝加爾湖存在?

  從18世紀到今天、科學家們已經用十多種文字,在二十多個國家裏出版了2500多部有關貝加爾湖的著作。但看來這些謎就像貝加爾湖本身一樣,變幻不定,深奧莫測。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