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女皇武則天

  唐高宗是個懦弱平庸的人,他即位以後,把朝政大事交給他的舅父、宰相長孫無忌處理。後來,他又立武則天為皇後,武則天權力欲很強,逐漸掌握了朝政大權,成為中國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名曌,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她的父親武土彠原來是一個很有錢的木材商人。隋末時棄商從戎,成了一名府兵製下的鷹揚府隊正。李淵起兵反隋,武土彠轉而參加了李淵的軍隊,後來在唐朝廷為官,官至工部尚書,封應國公。

  武則天9歲時,父親死去。14歲時,已經近40歲的唐太宗聽說她長得很美,便選她入宮,賜號武媚,人稱媚娘,後來又封為才人。唐太宗死後,她和一些宮女依舊製被送到感業寺去做尼姑。李治當太子時曾與她有暖昧關係,於是讓她蓄發入宮侍寢,封為昭儀。但武則天心裏還不滿足,想進一步奪取皇後的位子,於是武則天千方百計想陷害王皇後。

  武則天生了一個女兒,有一天,王皇後來探望,愛撫地摸了摸,逗了逗。王皇後走後,武則天竟狠心地把女兒掐死,用被子蓋好。當高宗來看時,她便誣陷是王皇後殺了她的女兒,使王皇後有口難辯。唐高宗因此大怒,從此動了廢王立武的念頭。

  到了公元655年9月,唐高宗不顧褚遂良、長孫無忌等人的反對,正式提出廢王皇後,立武則天為後。

  有一天,唐高宗問李勳:“我打算立武昭儀做皇後,褚遂良他們堅決反對,你看這事該怎麽辦呢?”李勳看見高宗廢立決心已下,便為武則天說好話,他說:“廢立皇後,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一定要得到外人同意呢?”許敬宗也說:“鄉巴佬多割十斛麥子,尚且想換個新媳婦,何況天子富有四海,立新皇後沒有什麽不可以的!”於是高宗決定,廢王皇後為庶人,冊封武氏為皇後。

  武則天當皇後以後,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勢力集團,參與朝政。她利用高宗與元老重臣之間的矛盾,在短短幾年內,就殺了長孫無忌,罷免了二十多個反對他的重臣。武則天對擁護她的人全都重用,李義府、許敬宗因而青雲直上,當了宰相。

  到了後來,武則天甚至同高宗一起垂簾聽政,當時朝臣並稱他們為“二聖”,即稱高宗為天皇,武後為天後。武則天作威作福,高宗一舉一動都受她約束。唐高宗很不滿,就秘密把大臣上官儀找來,讓他起草廢武後的詔書。消息傳到武則天那裏,武則天怒氣衝衝地去見唐高宗。她厲聲問高宗說:“這是怎麽回事?”唐高宗十分害怕,沒了主意,就結結巴巴地說:“我本來沒有這個意思,都是上官儀教我這麽幹的。”武則天立刻命人殺掉上官儀等人。從此大小政事都由武則天一人定奪。

  唐高宗感到武氏一派的威脅越來越大,擔心李家的天下難保,就想趁自己還在世,傳位給太子李弘(武則天的長子)。但是,武則天竟用毒酒害死了李弘,立次子李賢做太子。不久,又把李賢廢為平民,改立三兒子李顯為太子,弄得唐高宗束手無策。

  到683年12月,唐高宗病死,太子李顯即位,就是唐中宗。武則天以皇太後的身份臨朝執政。後來,她容忍不了唐中宗重用韋氏家族的人,又廢了唐中宗,立她的四兒子李旦為帝,就是唐睿宗。同時,她不許睿宗幹預朝政,一切事務由她自己做主。

  唐宗室功臣看到武氏家族弄權,人人自危,於是激烈的鬥爭便公開化了。最先起來反抗的是李唐舊臣徐敬業、唐之奇、駱賓王等人。他們以擁戴中宗為號召,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在朝廷內部獲得了宰相裴炎的支持,內外呼應,一時間聚集了10餘萬人馬。駱賓王乘討武軍浩大的氣勢,慷慨激昂地寫了一篇著名的《討武曌檄》。武則天派出30萬大軍討平了徐敬業,殺了傾向徐敬業的宰相裴炎等人。

  690年九月,67歲的武則天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以洛陽為神都,降唐睿宗為皇嗣。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