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與巴黎聖母院、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並稱為歐洲三大教堂。作為中世紀哥特式教堂的完美典範,它體現了那個時代人們的激情式的信仰。沒有哪個時代的人們像中世紀的人們那樣,把無限的崇高精神種植在心靈中,並真誠地以自己的所有向它靠攏。大教堂曾是科隆的靈魂,如今,它是科隆的象征。

  最完美的教堂

  哥特式建築與哥特族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關聯,它倒是和羅馬式建築有相當的姻親關係,16世紀的倡導複興古典文化的意大利人對這種建築形式極力抵觸,蔑稱其像COTHIC(哥特)一樣野蠻。這種建築自12世紀興起於法國,在400年的時間內,其堅挺向上的神聖雄姿遍布英、德、北歐、中歐。以整體的龐大和細節的繁縟震動人心是哥特式建築的共有特點,而這些特點,與古希臘對藝術形式大小適中和和諧靜穆的要求大相徑庭。

  科隆大教堂位於德國萊茵河畔的科隆市中心。在公元873年建的一座教堂的遺址上改建的這座教堂建於卡羅林王朝時期的1248年,以後經過公元632年的陸續修建,1880年最後建成。這座教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受到重創,後來,被按原樣修複。其主教主的高度達48米,它不僅是德國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並且最重要的是它被譽為最為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

  大教堂占地約8000平方米,建築物本身占6000平方米,東西長144.5米,南北寬86.25米,全部由磨光石塊砌成,外觀十分巍峨而不失雅致、輕盈正門有兩座與門牆相連的尖塔,塔高161米,就像兩把鋒銳的劍,直刺蒼穹。鍾樓就在這兩座尖塔上,共有5口大鍾,最重的一口聖彼得鍾,重24噸。據說在1164年,意大利米蘭大主教送來《聖經》人物“三王”(又叫三博士)的遺物,這些遺物後來被存放在科隆大教堂的金製神龕內,因而,在歐洲基督徒的心目中,科隆大教堂更加具有一種特別的神聖性。

  教堂的四周,砌築著毗連的小尖塔。教堂主殿的穹頂高43.35米,中廳跨度15.5米,走進教堂,四壁的上方彩色玻璃的總麵積為10000多平方米,上麵的圖案依照《聖經》故事構思,當陽光經過這些彩色窗射入,斑斕的色彩營造出神境的光芒。

  迷狂的高峰體驗

  戰爭和自然災害使人意識到人在世界上的位置的不確定性,人作為思考者,試圖透過事物的表象去追索其終極的原因,基督教神學從人的受製約性出發,從現象世界的受製約性出發,引導人們去尋求衝突的消泯和精神的超驗的皈依之所。而教堂,就成為引渡精神的方舟。

  科隆大教堂的內部全部用框架式骨架券組成,幾乎沒有多少牆麵,甚至^刻和壁畫也無所附麗,與其他風格的教堂的華美裝飾相比較,它的內部顯得素而冷峻,而這種樸素冷峻,正好體現了中世紀否定物質世界的觀念以及德天主教的神秘理性主義。

  這座大教堂意在強調神聖的“彼岸性”,進入者從平視的角度看,這裏是寬敞的場所:宏偉的正堂、兩旁的側廳,巨大的支柱支撐巨大的穹窿,而側麵廊住與中廳的骨架券共同組成的尖券結構,使中央大廳增加了高度。事實上,進入的人們不會持久地平視,在那些飛騰的線條的影響下,會不由自主地向上仰望,也就必然處於一變動不居的求索狀態。

  在這裏,視感獲得的不是對象的完整自足的形象,而是很不確定的空間意象。空間在綿延,空間是生動的、連續的、無限的、開放的,似乎消除了時間性,化做一個虛空的聯想之母,在線條無休止的律動與升騰所構築的意味世界中,充滿升華了的力的向上的運動,在表現強度上,超過了、擺脫了物象的阻隔,成為一曲擺脫有限、通向蒼穹的樂曲。樂曲中,一種不斷增強和不斷上升的不安的未獲得解救的力量,把自身不和諧的心理推向極度的迷狂,精神急速地升騰,這就是在哥特式教堂中領略的高峰體驗。

  過程沒有終點

  基督教思想認為上帝創造人的時候,就賦予了他自由意誌,這就是在善惡之間作出選擇的權利和能力,達到神性近旁不是作為一個過程的終點來標明,而是在當下、現行的抉擇中顯現出來。每個人以生命中的每一個思想和行動向上帝負責也向自己負責。但是,上帝始終是無言的,即使當人類以各種理由互相殺戮或者發動規模龐大的戰爭時也是如此。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4枚炸彈落在科隆教堂的上麵或附近,由於這座大教堂的羊皮設計圖紙被精心保管下來,就為它的複原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這份圖紙也成為研究12~13世紀哥特式建築藝術的重要資料。教堂已經修複,戰爭帶來的物質性的損失也已經慢慢得到補充,世界似乎沒有放棄自己的生機,但人類的精神高度確實在回落,不斷地堆積、升高的物質正在以華麗的、格調化的、虛浮的形象吸引人們的目光。

  藝術是生命本身的一種特定象征,它可以被視為特定地區或特定文化形態的人的自我表現。古希臘人熱愛現世生命,他們的藝術是此岸藝術,中世紀的人們向往天國,這時的藝術表現為彼岸藝術,其典型的表現形式哥特式教堂的憂鬱的強動性、極端性、崇高感,給後世文化留下的影響卻是可以感知但難以估量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