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阿茲台克石盤

  阿茲台克(或阿茲特克)人是印第安人的一支。他們的祖先是居住在墨西哥中部的多提哈罕人,一般認為他們是阿茲台克文化的締造者,也是中美古印第安文化的繼承者。12世紀中葉,他們從西北方來到了一個荒無人煙已經成為廢墟的古城,並把該城稱為“特奧蒂瓦坎”,意思是“眾神信徒得道之城”。在此後的200年之內,他們以強悍的武力征服了所有鄰近的種族,成為該地區唯的一主人。阿茲台克人自稱繼承了托爾泰克人的遺產,保存了這個古代民族的宗教傳統和部分知識。學會了其建築和藝術,他們尤其擅長雕琢名貴的金屬和石頭,還在墨西哥東部建造了數座新城和金字塔。阿茲台克王國是公元15~16世紀中美洲印第安人所建立起來的強大的政權。在興盛時期,阿茲台克帝國的版圖橫跨遼闊的美洲大陸,人口達到近1000萬。16世紀初,隨著西班牙人入侵美洲,開始了對阿茲台克人的野蠻殘殺。再加上西班牙人帶來的天花、霍亂、麻疹等疾病,在以後的十幾年之內,阿茲台克王國很快結束了他們的盛世,人口由1000萬銳減到不足200萬人。

  阿茲台克人以勇猛好戰嗜血而聞名,在鄰近民族看來阿茲台克帝國是窮兵黷武的國家。戰爭對阿茲台克人來說,不僅是擴充領土、增加財富的段,也是俘虜祭品,以人血、人心祭神的途徑。阿茲台克人有著自己獨特的信仰和崇拜,對神的供奉極為虔誠。阿茲台克人相信,太陽也會死的,為了讓它不斷地發光,必須每天給它喂食,它隻有不斷地吃人的心髒和人的血液,才能保持神奇的威力,因此,他們總是把活人的心髒放入一個供奉用的罐子裏。把它點燃後舉向天空。他們相信這時會有一個精靈從天空飛下,抓住那顆心的靈魂,並送給太陽吃下去。

  阿茲台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把一生的時間都花在了觀測天空上。而後又把在天文學方麵的所有收獲都體現在他們的建築、雕刻藝術上。在墨西哥國立人類博物館裏,陳列著一個重25噸、直徑3.7米的圓形的“曆石”,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阿茲台克石盤。石盤正麵的中間雕刻著阿茲台克人的太陽神托納蒂烏的像,它的形象是一張伸著舌頭的人臉。在它的外圈是代表阿茲台克曆法每月20天的象形文字符號。阿茲台克曆法同他的淵源瑪雅曆法相似,是一種把260日的宗教日周期和365日的太陽年協調起來的曆法。同瑪雅曆法相同,阿茲台克曆也是每隔52年,宗教周期和民用周期又回複到原來的順序。並舉行“升火儀式”來慶祝。

  阿茲台克“曆石”的最外層代表以前的四個“太陽”。因為,他們相信地球在此之前曾經被創造和毀滅過四次,而他們現在的生活處於“第五個太陽”的時代。石盤中揭示的是人類的五個時代,前四個時代分別為:第一是恐龍時代;第二是指“他們變成猴子的時代”即人類產生的時代;第三是火神時代,即人類學會用火的時代;第四是大洪水時代。第五個時代為地球上最後一次有太陽的機會。阿茲台克人認為,在這個時代裏,隨著會有高溫與酷寒及相伴而生的颶風、驟雨、地震、火山等毀滅性的災難。

  從阿茲台克石盤提供的信息內涵來看,可以說它蘊含了極高的對地球和人類發展曆史的認識水平。雖然它僅僅是一件平麵的石刻。但它對世界的認識遠比近代科學興起之前其他民族對世界的認識要深刻得多,也正確得多。但也正是它這種極度的“超前性”,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極大困惑。如它對於恐龍時代的記載,人們都知道,恐龍在6000萬年前即已滅絕,而人類在近百萬年前才出現。現代人對恐龍的認識是古生物學家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了恐龍化石之後才得到的。在未發現恐龍化石之前,人類曆史上從來沒有記載過恐龍時代。那麽,阿茲台克人是怎麽知道60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的呢?又如人類產生時代,人類確實是由猿猴變來的,但這是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在100多年前才認識到的。而人類自己由猿猴進化來時尚處於蒙昧時代,對自己的起源和進化過程並不知曉,石盤的製作者又是怎樣知道的?再如人類學會用火的時代和大洪水時代,這裏記載的也都是人類發展史上最關鍵的事件。沒有對整個人類進化曆程的深刻觀察,絕不會有這樣的認識。因此,有人提出,阿茲台克石盤對地球和人類曆史的描述,是一雙從太古洪荒的時代起就注視著地球和人類的眼睛所看到的,是一個站在人類演化過程之外的高級智慧生命記錄下來的。

  因此,有人推測,阿茲台克人雖然是這一石盤曆書的製造者,但絕不可是石盤曆法中蘊含的思想的創造者。據考證,阿茲台克石盤中的曆法,並非們自身的創造,而是淵源於瑪雅曆法。而瑪雅人正是一個有著無窮無盡的民族。曾有學者提出,瑪雅曆法很可能來自遠古時代的外星智慧生物。那麽,阿茲台克石盤是不是外星智慧生物留下的天文曆書呢?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