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印加古城之謎

  小孩祭祀

  古印加崇拜神權統治,每年都要定期舉行祭神儀式,其中最令後人不解的是小孩祭祀,參加祭神儀式的孩子,通常都來自偏遠的地方,儀式結束後,便被帶回家中等待活祭。

  幾個世紀以來,被活祭了的小孩中留存下來的木乃伊,靜靜地躺在今秘魯的山巔及其他安第斯山脈各處。陪葬的還有少量的食物、啤酒和麻醉催眠用的可可葉,此外還有用金子或貝殼做的男女小人以及小巧的駱駝雕像。

  這種為祭品而作的犧牲在古印加被視為無上的光榮。很早以前,一位西班牙編年史作者曾記錄了這樣一個口傳的曆史故事。說是印加某一流域的酋長將自己的女兒獻給印加帝國的國王作為祭禮。女孩兒來到首都後由國王改名為唐塔卡古,意思是橙黃的玉米。在舉行了儀式後,人們讓她穿上最好的長袍,又準備了一間特殊的墓室,然後就將其活埋。從那時起,那個地方就被尊為忽加,意即神聖的所在,在那裏逗留著還未完全死去但已開始了另一個世界生活的人。

  當今的考古學家,曾在美洲大陸的高峰發現過不少小孩的屍體。在位於今阿根廷和智利中部邊界的一個山峰峰頂,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具7歲大的男孩木乃伊。檢查後發覺,這個小男孩在其生命的最後兩年中,竟隻吃玉米而別無他物。那麽,是不是玉米有其特定的象征或含義,才被用來作為祭祀對象的食物,今天已無從得知。

  在安第斯山脈當今世界最高的火山之一的山頂,考古學家又發現了一具14歲的女孩木乃伊。女孩兒的臉安詳平和,臉蛋兒鼓鼓的,是迄今為止安第斯山脈所發現的同期木乃伊中,女孩麵部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具。

  經測定,發現人們先用啤酒將她灌醉,再丟到冰天雪地之中凍到麻木,然後用漂亮的毯子和光鮮的布匹將她層層包裹,最後活埋。而這一地區又先後發現了很多頭骨變形的女孩木乃伊,這是不是出於對女性山神的崇敬而將具雙峰的山脈比喻為女性的雙乳,現在也不得而知。

  但最讓人不解的是,為什麽古印加祭神,都必須要用小孩來祭祀呢?一些專家認為,古印加人不用大人來作祭祀,是因為他們相信大人不具備小孩兒所擁有的神奇力量。而將這些孩子祭獻給神,使他們充當往返人間和神界的信使。將小孩祭獻給太陽神,就能保佑一年的風調雨順和作物豐收。

  不過印加小孩祭祀的目的到底是什麽?現在仍沒有確鑿的證據。

  今天,安第斯山附近的村民仍舊保留著供奉阿布斯山神的傳統,不時地在聖地擺放一些食物和穀物。據一位老人講,如今人祭依然在偷偷地進行,當地種植園的場主們每年都要殺死並吃掉一名工人,以保佑作物的豐收。這是否就是古印加人小孩祭禮的遺風,依然還是個謎。

  印加人源自何處

  印加文化是16世紀初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以前南美洲最發達的文化之一。13世紀,印加部落在安第斯山脈地區崛起,至15世紀中葉已發展成為幅員廣大的中央集權和奴隸製國家。那麽,這個強大的印加部落最早源自何處?現存的神話傳說和有關曆史文獻對此說法不一。

  關於印加人的起源地有各種奇異的神話傳說。

  秘魯曆史學家、印歐混血種人加西拉索·德拉維加從其母印加貴族那裏搜集了印加人許多口頭流傳的曆史神話傳說,編撰成《印加王室述評》一書,其中的一個神話說,印加人的祖先是神,印加王朝是由“太陽之子”阿亞爾四兄弟和四姐妹開創的。

  四兄弟的名字分別表示不同的意思:阿亞爾·曼科(也叫曼科·卡帕克)意首領和被授予最高權力的人;阿亞爾·烏丘象征生長胡椒的國土;阿亞爾·奧卡是反叛和尋找權威的人;阿亞爾·卡奇象征有鹽灘的海岸。一些學者認為,這些名字可能同“塔萬廷蘇尤”的四個地區有關。四姐妹的名字也含有不同的意思:瑪瑪·沃利奧是生殖力旺盛的母親和照料家庭的婦女;瑪瑪·瓦科代表承擔責任並有男子氣概的婦女;瑪瑪·科拉是生長於東部森林中的一種野草的名稱;瑪瑪·拉瓦表示秘魯種植最多的農作物玉米。這八人不僅是兄妹,而且是四對夫妻。他們遵照太陽神的命令尋找定居地,在高山峻嶺中找到了位於海拔3300米高的一個穀地。它三麵環山,穀地有河,河的兩岸有肥沃的土地,他們就把這地方叫做庫斯科。

  神話說,在行進過程中,阿亞爾·卡奇是八人中力氣最大的一個,一路上他開山辟嶺,但兄弟們嫉妒他的巨大力量,並設計陷害他。卡奇中計被引進一個山洞,一塊巨石滾落下來封住了出路。卡奇痛斥兄弟對他的陷害,並祈求大地之神比拉科恰救援。後來,這個神就把他變成了一隻神鷹。讓他從山洞中逃出。卡奇飛到瓦納考裏山頂上,神又把他變成了岩石,那就是神聖的瓦納考裏——後來印加青年舉行成年禮儀的聖地。

  另一個兄弟阿亞爾·烏丘由於在庫斯科附近褻瀆了聖物,被變作一塊石頭。這樣隻剩下曼科和奧卡。奧卡後來因反叛兄長曼科而被擊敗,最終服從了神和曼科的意誌。這樣,阿亞爾·曼科就成了庫斯科的主人,並同家庭和爐灶的保護神、他的妹妹瑪瑪·沃利奧結為夫妻並成為印加王朝的締造者。神話故事暗示:印加人源自庫斯科鄰近地區。

  另一個神話說,當印加人還處於愚昧和野蠻狀態時,太陽神憐憫他們,就從的的喀喀湖的一個島上(太陽島)帶著他的兒子曼科·卡帕克和女兒瑪瑪·沃利奧來到人間,把分散的人們組織在一起,並教給他們文明和各種技藝。卡帕克帶著太陽神給的金枝開始了他們的旅程。他在到達庫斯科時,金枝插在地裏消失了,他就在那裏建立起帝國的首都庫斯科。卡帕克教給男人們農業技藝,瑪瑪·沃利奧傳給婦女們紡織技術。此後,曼科的子孫連續征戰,征服了許多其他部落,占據了整個安第斯山脈的中部地區。這個神話告訴我們,印加人的祖先來自的的喀喀湖的太陽島。

  現在的考古表明,印加人原來就居住在庫斯科穀地,他們屬於克丘亞語族的一支小部落。約在公元1200~1438年,印加人已形成部落聯盟,活動範圍就在庫斯科穀地及其周圍地區。

  古印加人到底有沒有文字

  古印加人到底有沒有自己的文字,這是長期難解的一個謎,也是曆史學家們長期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有的學者認為,印加陶器上那些類似豆子的符號是一種尚未破譯的特殊會意文字。有的學者則認為,16世紀以來,在庫斯科太陽神廟裏的金櫃裝飾物上的那些“圖畫”,就是傳說中的象形文字。1980年5月,英國工程師威廉·伯恩斯·格林在經過七年考證後,發表了題為《印加人的秘密文字符號》的學術論文,認為印加文字由16個輔音和15個元音組成,這種秘密文字是美洲最早的象形和表意文字之一。然而,大多數學者認為,上述幾種論斷都還缺乏令人信服的根據。

  雖然如此,依據考古表明,古印加人存在過結繩記事方法。結繩記事分基普和基爾卡兩種,主要用於輔助記憶、統計和記事。但這兩種方法一般為少數祭司、貴族所壟斷。

  基普是印加人用羊駝毛或駱馬毛編結成的彩色繩子。一個橫粗的主繩上垂直地係上許多根細繩,有時多達100根,並在垂著的細繩上距主繩不同的距離處打結頭。結頭的形狀和數量表示數目。距主繩最遠的結是個位,再上一個結是十位,然後是百位和千位,越是數大越接近主繩。人們認為基普上最大的數不超過10000.印加人還不知道零的概念,所以在基普上沒有表示。1981年1月19日,在利馬省拉帕斯村發現的印加古記事繩長達250米,是迄今發現的最長記事繩。

  不同顏色的細繩表示不同的事物。據專家們研究,褐色表示馬鈴薯,白色代表銀,黃色代表金,黑色代表時間,紅色代表士兵。印加人借助繩的顏色,結的形狀、大小和位置,來記載各種重要事件和自然現象,也用來進行各種統計,特別是村社社員的人口統計。有人認為,印加境內各地區還存在一種曆史基普,用於輔助記憶,記載印加國的編年史。對此,比較謹慎的專家則認為,這還有待於深入研究。

  基爾卡是畫在毛織品、布板、石板上的沒有年表的曆史圖畫符號。一種是在一奇怪的石板上畫有像堡壘開放狀的一排排四邊形,有的學者認為這是一種計算和統計的符號。還有的是在一些布板或織物上畫上曆史圖畫符號。據最初侵入印加帝國的西班牙人記述,他們在庫斯科的太陽神廟附近的一所祭司的秘房中,發現了貼在木板上的大幅粗布畫,畫有印加人的傳說和曆史事件。這間秘房,除了印加王和專門負責保管的祭司外,其他人不準進入。16世紀,西班牙駐秘魯殖民總督托萊多還曾親眼見到過那種布板,上麵畫有印加統治者的像,人像的周圍有關於印加神話傳說的符號。由於布板的金框被西班牙殖民者劫走,金框中的曆史圖畫被毀,這種曆史圖畫符號沒有能保存下來。

  善於利用基普的專門祭司或官員,稱為“基普卡馬約克”,是印加帝國的會計兼秘書。他們的職責主要是陪同印加王的欽差大臣——圖庫伊裏庫,到全國各地視察。欽差大臣每到一地,按村社為單位召集村民會議。基普卡馬約克根據到場人數進行統計,分派貢物,征召新的奴隸和美女。基普卡馬約克的另一項重要任務是收集描繪發生過的重大曆史事件的圖畫符號,並把它送往庫斯科,備王宮秘密收藏。在印加王國為貴族子弟設立的學校裏,教師還專門傳授結繩記載的知識和方法。

  但印加人究竟有沒有自己的文字,至今仍是一個謎。印加王國是西班牙入侵前美洲最主要的文化中心,在印加文化中占重要地位的巨石建築群和縱貫南美洲的石砌大道,令當今建築師都讚歎不已,然而這一切都是在沒有文字的情況下完成的,這又實在令人難以置信。看來印加人有沒有文字這個問題終有一天會水落石出。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