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安史叛亂之戰

  安史叛亂之戰,起於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迄於唐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前後曆時7年零2個月。唐代自玄宗李隆基即位後,對內勵精圖治,革除前朝積敝,對外破降契丹、突厥,擊敗吐蕃,使唐太宗所開創的貞觀局麵得以複振,出現了所謂開元盛世。但到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以後,情形有所改變。此時唐玄宗年屆50,早年銳發之氣已喪,不僅日事聲色,懶理朝政,而且逐漸被高力士、李林甫及楊國忠等奸佞所包圍。一身兼任平盧(治所在今遼寧省朝陽市南)、範陽(治所在今北京市)、河東(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看清朝廷政治腐敗,遂由輕視之心而啟叛逆之意,私下準備實力,企圖奪取李氏天下。

  唐玄宗一向以為安祿山憨直誠篤,對其毫無戒備。宰相楊國忠和太子李亨則皆知安祿山宿有逆謀,遲早會造反,勸唐玄宗召安祿山來京覲見,並斷言其必不敢來,安祿山在京師設有耳目,知道此詔不過是為證實自己有無反意,遂於唐天室十三年(公元754年)正月應詔入朝。安祿山到京師後,向唐玄宗位奏自己一片忠心。唐玄宗憐其誠懇,賞賜甚厚,並應其所求,命其兼領群牧總監。安祿山借此機會,秘密將各地的良馬統統送往範陽,以增加自己軍隊的機動性,同時保奏部將破格擢升,進一步收買黨羽之心。這年3月,安祿山辭歸範陽,留其親信劉駱穀仍在京師,窺伺朝廷動向。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六月,唐玄宗將榮義公主下嫁安祿山之子安慶宗,命安祿山到京觀禮,安祿山辭病未往。唐玄宗這才對安祿山有所警惕,采納進京述職的河南尹述奚珣的建議,再次召安祿山來京,並聲稱“朕為卿作一溫泉池,賜卿洗浴專用,地在華清宮”。安祿山知道反狀已露,更急欲發難,遂於十一月詐稱唐玄宗有密詔命其入朝殺楊國忠,親率15萬大軍南下。

  當時,由於國內承平日久,河北又屬安祿山監察地區,不敢有所抗拒,故安祿山進軍順利,10天後即達博陵(今河北省蠡縣)。

  十二月初,安祿山在靈昌(今河南省汲縣東)渡過黃河,迫降陳留太守郭納,殺死張介然。然後,安祿山命李庭望守陳留,命平原太守顏真卿守河津(今山西省河津縣),大軍西向榮陽(今河南省滎陽縣)。滎陽未戰即克,太守崔無波被殺。接著安祿山又命田承嗣、安忠誌、張忠孝為前鋒進攻虎牢,將封常清新募之兵衝潰,乘勢攻陷洛陽。

  同時,安祿山在長安方麵大破房琅,並基本掃清河北,在河南、山西又相繼發起攻勢。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叛將令狐潮、李庭望乘李璘東下江淮之際,加緊圍攻雍丘,迫使張巡退守寧陵(今河南省寧陵縣)。此後,張巡與睢陽太守許遠合兵,先後牽製李庭望、令狐潮及尹子奇等部叛軍20餘萬人,對整個戰局做出重大貢獻。史思明則乘機折向山西,企圖在攻克太原後進逼朔方和河隴。該部叛軍分道自博陵、上黨、大同、範陽進攻太原,為李光弼逐個擊敗。李光弼所取得的勝利,不但掩護了唐朝的複興基地朔方,而且策應了關中的作戰。但是,此時吐蕃趁唐朝邊境戊守虛弱,連陷威戎、神威、定戎、宣威、製勝、金天、天成、石堡、百穀、雕巢諸戍(均在今青海湖以東到甘肅洮河以西地區)。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為其子安慶緒所殺,安慶緒即大燕皇帝位。二月十日,唐肅宗至鳳翔,征集隴右、河西、安西、西域諸軍,部署第二次向長安討伐。

  安慶緒自洛陽潰歸時,其至範陽的軍隊皆被史思明收編。安慶緒唯恐史思明乘機反叛,派親信阿史那承慶、安忠誌往征其兵,並企圖將其除掉。史思明聽從部將耿仁智,烏承砒的勸說,將阿史那承慶和安忠誌扣留,以所部8萬精兵及範陽、北平、媯川、密雲、漁陽、柳城、文安、河間、上穀、博陵、渤海、饒陽、常山等13郡(即今河北省北部和中部地區)降唐。唐肅宗喜出望外,立即封史思明為歸義王兼範陽節度使,命其率所部討伐安慶緒。滄、瀛、安、深、德、椽等州叛軍聞知,相繼投降,於是整個河北皆為唐有。唐肅宗為徹底剿滅安慶緒,又委派郭子儀經略河北,與史思明合作。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二月,安慶緒在螂城命蔡希德、安太清率軍攻平原、清河,擒斬密謀降唐的王晾和宇文寬。六月,李光弼認為史思明終究會再次叛亂,奏請唐肅宗以烏承恩為範陽節度使,並命其相機行事。史思明發覺後,殺死烏承恩,又複叛唐。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史思明執殺安慶緒,進入螂城,盡收安慶緒餘部及其所有州縣。史思明本想繼續向西進軍,因恐李光弼襲其後方,乃留長子史朝義守衛鄴城,自率主力北進範陽,繼稱大燕皇帝。

  河陽、懷州皆被叛軍攻陷,唐肅宗大驚,急忙增兵陝西。李光弼因此次失敗,上表請求自貶為河中節度使,與陝州互為掎角之勢,以求拱衛長安。史思明於郊山會戰後,本想乘勝入關攻取長安,屯軍永寧(今河南省洛寧縣東),不料為其子史朝義所弑。史朝義篡位後,忙於整頓內部,方使關中轉危為安。

  然而,史朝義雖未向西入關,卻在極力向東方掠地,並企圖奪取唐朝財賦所賴之地江淮。四月至六月,青密節度使尚衡、兗鄆節度使能元皓相繼擊破史朝義的軍隊,但史朝義部將謝欽讓圍攻申州(今河南省信陽市南),生擒唐淮西節度使王仲升,致使淮西震動。不久,幸虧平盧節度使侯希逸與田神功、能元皓會攻廣州,史朝義命謝欽讓赴救,淮西形勢方告緩解。

  史朝義聽說唐與回紇聯軍將至,與諸將商議對策。阿史那承慶建議退守河陽,以避聯軍鋒銳,史朝義未從。

  十月廿七日,聯軍已至洛陽北郊。

  十月廿八日,李抱玉攻克懷州。

  十月三十日,仆固懷恩等列陣於橫水(今河南省孟津縣境),命回紇軍為兩側翼,大破叛軍數萬。史朝義悉發洛陽精兵10萬出戰,聯軍分道進擊,一直追至洛陽城東,殺敵6萬餘人,俘敵2萬餘人,史朝義無力再戰,率輕騎數百東逃。仆固懷恩遂克洛陽,並分兵攻克河陽。然後仆固懷恩留回紇軍在河陽,命其子仆固場及朔方兵馬使高輔成率步騎萬餘追擊史朝義。不久,史朝義在下博被擊敗,與田承嗣一同逃奔莫州(今河北省任邱縣)。唐各路大軍進攻莫州,史朝義屢次出戰皆敗。唐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田承嗣聽說唐朝已任命薛蒿、張忠誌為節度使,亦暗中派人向仆固懷恩接洽投降。李抱玉、辛雲京等上奏唐代宗,認為仆固懷恩養賊樹黨、懷有貳心,朝廷對仆固懷恩開始懷疑。仆固懷恩仍一意孤行,擅自接納田承嗣投降。這時,史朝義倉皇北逃幽州,仆固場、侯希逸、薛兼訓等率3萬唐軍追擊,至歸義(今河北省雄縣西北)又給史朝義殘部以殲滅性打擊。史朝義逃至範陽城下,範陽守將李懷仙已降唐,不許其入城。史朝義不禁涕淚俱下,僅率數百騎兵東奔廣陽(今北京大興縣與房山縣間),廣陽守將亦不讓史朝義入城。史朝義又欲北入契丹,剛至溫泉柵(今河北省灤縣南)即被李懷仙遣兵圍困,走投無路,隻好自縊於棗林中。曆時7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至此結束。安史之亂,為中國有史以來罕見的一次內亂。唐朝整個北方被戰亂波及,人民喪亂流離,死亡者達700餘萬,國庫亦因之枯竭。大戰剛剛結束,各地節度使紛紛擁兵割據。唐朝日見分崩離析,在循環不已的藩鎮之亂中又維持了140餘年後,終於滅亡。

  安史之亂使得北方生產大受摧殘,田地荒蕪,人們流離失所,許多州縣成為廢墟。唐朝從此由強盛轉向衰落。唐玄宗出逃入蜀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方麵都有著現實和長遠的曆史意義。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