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漢匈之戰

  漢武帝征匈奴之戰,起於漢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迄於漢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前後共達44年。

  從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劉邦平城被圍算起,漢朝在與匈奴的交往中長期蒙受屈辱,雖然先後進行了8次和親,但每次都隻能維持幾年的和平。漢武帝劉徹即位後,在西漢前期積累的物質財富和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後形成的統一力量的基礎上,改變和親政策,對匈奴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擊。漢武帝為了反擊匈奴,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是徹底改變漢軍騎射不如匈奴的情況,下令繁殖馬匹,擴建騎兵。經過六七年的不懈努力,漢軍軍馬已擁有45萬匹,一支精於騎射的機動部隊也建立起來。

  漢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馬邑人聶翁壹通過王恢向漢武帝獻策,指出匈奴剛剛與漢朝和親,可以誘之以利,然後設伏襲擊。漢武帝召集群臣商議此事,韓安國仍主張不要輕易與匈奴作戰,王恢則堅決主戰,並提出誘敵南下予以伏擊的作戰方案。此時,漢武帝鑒於反擊匈奴的條件業已成熟,決定采納王恢的意見,特令聶翁壹前去引誘匈奴軍臣單於,準備設伏擊之。自漢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至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匈雙方在陰山和祁連山進行了為時10年的爭奪戰。陰山山脈亙於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曆來為匈奴生息繁衍之地。史書上說:“匈奴失陰山後,過之者未嚐不哭也。”可見陰山對於匈奴的生存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匈奴占據此山,漢朝北邊郡縣永無安寧之日;漢朝得之,則可為北方的重要屏障。祁連山脈綿延於今甘肅省張掖地區的西部和南部,為匈奴右部繁衍生息之地,與焉支山(今甘肅省山丹縣東)、狼山、賀蘭山同為匈奴的右臂。匈奴人曾這樣唱道:“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番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匈奴占據此山,可以南連西羌,為漢朝西北之患;漢朝得之,則西北邊防安固,並控製住了河西走廊。正是由於陰山和祁連山關係到漢匈各自的存亡安危,雙方在這裏展開了空前規模的激戰。

  漢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匈奴派出2萬騎兵襲擊遼西(今河北省盧龍縣東),殺死遼西太守,並擄去2000餘人。繼而,匈奴騎兵擊敗漁陽太守所率領的漢軍,並包圍韓安國部,韓安國部幾乎全部被殲。匈奴騎兵又乘勢侵入雁門,殺死漢軍千餘人,漢武帝聞訊,命將軍衛青率3萬騎兵馳救雁門,命將軍李息出代郡馳救漁陽。衛青在雁門挫敗匈奴,迫使匈奴收軍北歸。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三月,漢武帝命霍去病率數萬騎兵沿渭水河穀西進,過焉支山千餘裏,掃蕩天水、隴西。霍去病此行的任務,是要打通河西走廊,斬斷匈奴和西羌之間的聯係,給匈奴右部以沉重的打擊。霍去病以機動閃擊的態勢長驅直入,在匈奴右部重要關塞皋蘭(今甘肅省皋來縣)與匈奴大戰,殲敵甚多。然後,霍去病率部繼續追擊,轉戰6日,殺死匈奴折蘭王及盧侯王,擒獲渾邪王之子並繳獲休屠王祭天金人,同時幾乎擒獲伊稚斜單於的太子,消滅匈奴軍隊近萬人。漢軍至敦煌後凱旋。

  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秋天,伊稚斜單於為報仇雪恨,率大軍侵入右北平及定襄郡,殺掠千餘人。次年春天,漢武帝見河西已定,欲予伊稚斜單於本部(活動於上穀,雲中地區)以徹底打擊,驅其遠循。漢武帝還針對伊稚斜單於以為漢軍不能深入漠北而久留的錯誤估計,決定派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分率兩個騎兵縱隊,向漠北進擊。伊稚斜單於聽說漢軍大舉北征,召集諸將商議對策。趙信認為,漢軍遠渡漠北,人馬必然困乏,可因其疲而擊之。伊稚斜單於采納其計,一麵調右部精兵集中於漠北(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庫倫東南地區)待機,一麵將輜重遠置北方,準備與漢軍決戰。漢匈經過此次決戰,匈奴左部大半被殲,伊稚斜單於向漠北遠循,漠南再無匈奴王庭,漢軍方麵亦損失慘重,故自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匈雙方進入休戰狀態。但是,漢武帝並未放棄徹底消滅匈奴的企圖,利用這段時間經營邊地,擴張國力,準備再次大舉遠征。

  漢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烏維單於死去,其子詹師盧即位。此時,匈奴國勢益發不振,故更向西北方向遷徙,左部撤至雲中以北,右部撤至酒泉,敦煌以北。漢武帝乘匈奴內部動蕩之際,遣使離間詹師盧單於和右賢王的關係,為詹師盧單於獲知而失敗,這年冬天,匈奴遭到雨雪災害的襲擊,牲畜多饑害而死,詹師盧單於又年少氣盛,動輒殺人,國勢愈發混亂。匈奴左大都尉欲殺死詹師盧單於,秘密派人與漢武帝聯係,請求漢朝援兵接應。漢武帝乃於次年(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夏天,命公孫敖築受降城(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旗北)以應之。

  漢匈之間經過44年的戰爭,雙方均已瀕臨精疲力竭之境。漢武帝從此不再對匈奴用兵,轉而獎勵生產,重整國防。匈奴雖屢受漢軍打擊,猶以天子(單於自稱,“胡者,天之驕子也”)自尊,而不肯屈事於漢。於是,漢匈雙方再次形成休戰相持狀態,直至漢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逝世。

  在整個四十餘年的戰爭過程中,漢軍始終存在決策隨意、敵情不明、天地不得的問題,雖然在個別戰役中能夠取得一些相當大的戰果,但這基本上都是將士用命的結果,並不能掩蓋漢軍的這些缺陷。而且在戰役過程中,縱然取得勝利,也往往是消耗戰,己方的損失極為驚人。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