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伯羅奔尼撒戰爭

  伯羅奔尼撤戰爭指古希臘的兩個城市國家(城邦)同盟——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和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建立於前478~前477年,愛琴海沿岸各城市國家和群島都被統一到它的統治之下)之間進行的一次規模最大的戰爭。希臘各城邦經濟的繁榮和希波戰爭(公元前500~前440年)後各城邦之間貿易的增加,使希臘一些最大的手工業商業中心(雅典為一方,科林斯和梅加臘為一方)的競爭加劇。鬥爭的焦點主要是爭奪西部(意大利、西西裏)和東北部(馬其頓、色雷斯、黑海沿岸地區)的市場。雅典的利益與科林斯和梅加臘之間的利害衝突尤為激烈。對雙方來說,誰占有克基拉島(位於由希臘去意大利的航線上)的各港口,具有頭等重要意義。

  除經濟的原因外,還有政治的原因,即斯巴達和雅典由於全希臘的內部政治事務而引起的鬥爭和爭奪希臘霸權的鬥爭。雅典積極支持各城邦的民主派,而斯巴達則支持與雅典結盟的希臘各城邦的貴族集團和寡頭政治集團。隨著各城邦聯合的趨勢——這種趨勢與城邦的自治製度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的增長,雅典與斯巴達爭奪政治統治權的鬥爭也愈演愈烈。

  戰爭爆發前夕,雅典與其盟邦共同擁有一支龐大的艦隊(基地設在設防的拜裏厄司港口,約300艘三層艦)和一支4萬餘人的軍隊(1.3萬名重步兵,1200名騎兵和1600名弓箭手用於野戰;1.6萬名兵士用於防守雅典要塞牆;其餘8000餘人為其他要塞和城市的守備隊)。

  雅典國家首腦伯裏克利的戰略計劃是:利用海上霸權,將伯羅奔尼撒沿海地區劫掠一空,迫使伯羅奔尼撒同盟投降。這項任務由艦隊完成,陸上則采取防禦行動。斯巴達擁有人數較多的陸軍(6萬人),他企圖攻取亞提加並將其摧毀,從陸路封鎖雅典。

  曆史文獻把伯羅奔尼撤戰爭大致分為3個基本階段:阿客達漠斯戰爭(以斯巴達王阿客達漠斯二世的名字命名),西西裏戰爭、狄克勒亞(愛奧尼亞)戰爭。有時文獻把西西裏戰爭和狄克勒亞戰爭合為一個階段。

  阿客達漠斯戰爭(公元前431~前421年)伯羅奔尼撒軍隊在公元前431年4月襲擊布拉的城之後,又於6月中旬攻入亞提加。雅典的局勢由於鼠疫流行(公元前430~前429年),以及米提利尼(公元前428~前427年)和克基拉島(公元前427~前425年)先後爆發反雅典起義而惡化。

  公元前425年,雅典軍隊和艦隊在狄摩斯提尼的率領下在皮洛士(邁索尼)港口奪取了一個登陸場,並築壘設防。斯巴達人企圖把雅典人逐出皮洛士,但未能成功。於是一支斯巴達重步兵部隊(420人)占據了位於皮洛士港入口處附近的斯法克特裏亞島。後來,雅典軍和艦隊在狄摩斯提尼和克裏昂的率領下擊潰了斯巴達人。

  公元前422年10月,克裏昂統率的雅典軍與布剌西達斯統率的斯巴達軍在安菲波利斯(埃托尼亞)附近發生戰鬥,克裏昂和布剌西達斯都戰死。這次戰鬥後,於公元前421年4月11日簽訂了有效期為50年的所謂尼西尼斯和約。

  西西裏戰爭(公元前420~前413年)這次戰爭的特點是雙方爭奪海上霸權。尼亞西斯和約的條款未能消除戰爭再發的根源。公元前420年,領導一個最好戰的派別的亞爾西巴德(伯裏克利的侄子)建立了伯羅奔尼撒城邦(阿各斯,曼提涅亞,埃利亞)同盟,同盟在雅典的支持下反對斯巴達。公元前418年8月,同盟的軍隊在曼提涅亞附近被擊潰。次年,亞爾西巴德率3.8萬人開始遠征西西裏,但未能攻破錫臘庫紮的築壘工事。雅典艦隊在錫臘庫紮港口戰敗並被焚毀,向西西裏島腹地敗退的雅典軍也遭到圍殲。

  公元前413年,雅典又向錫臘庫紮派出一支2.6萬人的軍隊,但未獲勝。雅典的軍事冒險破產了。

  狄克勒亞戰爭(公元前413~前404年)這次戰爭是由於斯巴達人奪占據雅典22公裏的狄克勒亞所致。公元前410年,雅典新的艦隊在阿比多謝附近連獲兩次勝利,但隨後在諾提翁角附近戰敗。公元前406年,在波斯援助下組建了斯巴達艦隊(由海軍統帥呂山德指揮)在靠近小亞細亞海岸的阿吉紐西群島附近被雅典人擊潰。此後,波斯再次幫助斯巴達人重建艦隊。公元前405年,這支艦隊在埃戈斯波塔梅附近的交戰中擊敗雅典艦隊。公元前404年4月,陷於海陸重圍的雅典投降。勝利者斯巴達迫使雅典接受以下媾和條件:解散提洛同盟;交出雅典艦隊(12艘護衛艦除外),拆除雅典和拜裏厄司的築壘工事;與斯巴達結盟並依附於斯巴達。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結果是:希臘所有國家——不論勝者或者負者,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希臘奴隸製度加速解體;希臘的國際威望下降;波斯強國的地位有新的加強。公元前4世紀,由於城邦政體在社會經濟、政治方麵發生了危機,希臘淪為馬其頓的附庸。

  在戰爭過程中,完成了由自由市民組成的民團向雇傭軍的過渡。職業軍人的出現使軍隊的訓練和教育複雜化了。戰鬥行動持續的時間更長,並且一年四季都在進行。希臘軍戰鬥隊形編成的原則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方陣仍是戰鬥隊形的基礎,但步兵的一種——培爾塔斯特的出現,改變了會戰本身的性質,這種步兵能以密集隊形和散開隊形在起伏地機動行動。現在,戰鬥中以重步兵和中等裝備的步兵協同行動為基礎的機動,已成為獲勝的重要因素。奪取要塞的方法有很大改進;強攻部隊列成縱隊,從隊形兩側和上方均由士兵手持的盾進行防護;使用水淹,火焚和挖掘地道。艦隊的使用方式更加複雜化了。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對海運通路的爭奪,從海上對敵封鎖和侵入都達到了很大的規模。

  伯羅奔尼撒戰爭是希臘曆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希臘的城市國家此前就已經不穩定的均衡關係徹底被打破了。戰爭對小農經濟的毀滅性打擊,摧毀了希臘文明的基礎。結束了雅典的霸權,使整個希臘奴隸製城邦製度逐漸退出了曆史舞台。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