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創辦精武體育會的時間是1910年7月7日,農曆六月初一。最初的精武體育會名叫精武體操會,會址在上海閘北王家宅,接近滬寧鐵路自來水塔的地方。會所是一套老式房屋,房頂青瓦,草苫竹籬為牆,年租金168塊銀圓。
精武會創辦之初,隻設兩門學科,一是武術,二是音樂。武術除有霍元甲的祖傳絕技“迷蹤藝”外,還有少林派的潭腿工力拳;音樂則是教中國民間音樂。因霍元甲不僅武功高強,也善音樂,能拉一手好胡琴。他認為人不但要注意強身健體,還要注意陶冶情操,學習音樂便是陶冶情操的最好方式,故同時設立這兩門學科。
霍元甲被日本人暗害後,身無其他遺物,除有刀棒數把外,隻有一把他心愛的胡琴。霍元甲走得這樣匆忙,精武同仁悲憤至極,哀歎不已。正如後人撰文者發大聲而憤慨道:殺一霍元甲,而第二、第三,以至無量數之霍元甲乃繼續產生,其又將若之何哉!精武同仁們正是這樣想,也正是這樣做的。他們化悲痛為力量,立誌繼承霍元甲的遺願,把精武會辦下去,力爭培養出千千萬萬個霍元甲,為雪“東亞病夫”之恥,為民族的振興作貢獻!
霍元甲去世後,農勁蓀成為理所當然的精武會會長。雖經多方挽救,精武會仍不免陷於風雨飄搖中,處境十分艱難。因為,畢竟霍元甲才是精武會的大旗,大旗既倒,便失去了號召力。
就在這時,不知從哪裏吹出的陰風,社會上謠言四起,惡毒攻擊、拚命詆毀精武會。有的說,精武會其實就是變相的義和團,又要在上海起事;有的說,精武會教人使拳弄棒,一些頑劣弟子將來有用武之地了,以後肯定會盜賊四起,打家劫舍好勇鬥狠者也會多起來;還有的說劇烈運動根本不合生理要求,越練越傷人。如此這般,使精武會備受侮辱,飽嚐笑罵。一時間,社會上很多人都遠離精武會,已經入會的會員也紛紛退會,最後僅剩七十餘人。
農勁蓀與劉振聲等人協商,大家一致認為,很有必要立刻到霍元甲的家鄉,去請霍家其他武術高手來精武會挑大梁,隻有這樣才會維持住局麵,穩住陣腳。為此,劉振聲親自跑了一趟天津,請來了霍元甲的弟弟霍元卿和霍元甲的次子霍東閣。霍家人得知霍元甲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後,無比憤怒!但他們深明大義,知道如何做才是真正為霍元甲複仇。日本人為的是使精武會夭亡在搖籃中,他們唯有幫助精武會茁壯成長,才是繼承了霍元甲的遺願。為此,霍元卿和霍東閣毅然奔赴上海,去救精武於水火中。
劉振聲此次北上,還去了一趟他的老家河北景州,搬來了虎頭莊的幾位武林高手趙連和、趙連城諸君加盟精武會。這一招厲害,是劉振聲與農勁蓀商量好的,沒外露。
原來,景州虎頭莊趙姓是劉振聲的姐姐家。虎頭莊趙姓居多,且男女老少多習武,其中有不少高手。1900年,八國聯軍幫助清政府鎮壓了義和團,且向清政府大量索賠,朝廷則怒責於義和團起事之地,向晉冀魯燕百姓索稅。吏簿文書到虎頭莊,遭到虎頭莊人的拒絕。趙家人據理力爭,官府也懼怕,結果,虎頭莊幸免於征稅。趙連和、趙連城來到精武會後,農勁蓀抓住這一機會廣泛宣傳,很快使精武會聲威大震。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人為當時的精武會貢獻很大,他就是盧煒昌。
盧煒昌,廣東香山人。他青少年時代,均在病中生活,身體極其瘦弱,行走坐立時都如昏睡一樣,打不起精神,有“青蠅集目”的外號。盧煒昌結婚後,尚有尿床的毛病,實為虛弱所至。智力方麵同樣差,讀書成績欠佳,年二十,知識稍啟,自知不能靠學問自立,乃棄學而經商。
在上海,恰遇霍元甲設擂台與英國大力士奧皮音叫板,嚇跑奧皮音,使中國人有了一次揚眉吐氣的機會,這讓盧煒昌萬分激動。那些日子,盧煒昌再也無心幹別的,整日圍著霍元甲的擂台轉,聆聽霍元甲在台上講述拳術要旨,以及習武對人體健壯的重要性。盧煒昌從此便迷上了武術,當日,便拜訪了霍元甲,願做他的弟子。
精武會成立後,盧煒昌成為精武門的首批門人。他刻苦練功習武,很快大受其益,體質逐漸強壯起來。不想霍君遇害,精武突然被置於危險境地。盧煒昌扼腕痛惜,唯恐精武會夭折,與其他人一起,積極獻言獻策。在這危急時刻,在劉振聲北上之際,盧煒昌邀來眾多好友加入精武,其中有陳公哲、姚蟾伯、黎惠生等人。這些人後來都成為精武會的骨幹力量,與精武會的發展壯大息息相關。
當年秋季,武術教練人才已聚集不少,社會聲望也開始恢複,但是,會務經費依然十分緊張,常常捉襟見肘,入不敷出。《精武本紀》記載說,“演武廳中,陳列著木製單刀和鐵片大刀,無纓禿槍、三腳板凳、光如螢火的煤油燈陪著一片教員的睡板……”為籌款盡快改變這一現狀,農勁蓀積極準備,特借新舞台開辦首次精武秋季運動會,展示精武會的喜人成果。這一做法一箭雙雕,既掙到了錢,解決了經費緊張的問題,又很好地宣傳了精武會,使全體成員十分振奮。從此,這一活動便成了精武會的慣例,每年秋季都舉行一次運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