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99章 1993年度 凱瑞·B·穆利斯

  因發明“聚合酶鏈式反應”法而榮獲1993年諾貝爾化學獎

  1993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1993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穆利斯和加拿大科學家史密斯,以表彰他們分別發明的“聚合酶鏈式反應”法和“寡聚核苷酸基定點誘變”法對現代生物化學和基因工程的貢獻。

  穆利斯(美國,1944~),化學家,1944年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萊洛伊爾。1966年獲喬治亞工學院學士學位,1973年獲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哲學博士學位。20世紀50年代,霍拉納博士合成了寡聚核苷酸;同時,他利用合成的寡聚核苷酸、DNA合成酶以及DNA,開發出了DNA擴增方法。該方法簡單易行,因此被研究人員廣泛使用,包括當時還在校園內進行基礎研究的穆利斯。誰也沒有想到要改變,但霍拉納方法一次僅可使DNA擴增1倍,若無法滿足需要,則需對擴增後的DNA進行熱處理,拆開DNA的雙螺旋鏈;由於熱處理後酶會失去活性,因此還要添加新的酶使其反應,使DNA再擴增1倍。

  如果擴增前的DNA量極少,而需求量又很大,霍拉納方法就極為不便。此時已在塞托斯(Cetus)公司任職的穆利斯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並對此產生了思考:霍拉納方法的缺點就是在熱處理後需要加酶,且擴增的數量太少,何不使用一種耐熱的酶,使實驗反複進行,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1985年,穆利斯發明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m Reaction,簡稱PCR,又稱“基因放大”法)。首先,根據待擴DNA片段兩端的核苷酸序列,用化學方法合成兩個不同的寡聚核苷酸,它們分別與DNA的兩條鏈互補。再將過量的化學合成引物與四種脫氧核糖核酸(dNTP)、DNA聚合酶以及含有待擴增片段的DNA分子混合,經過高溫變性(使DNA雙鏈解開)、低溫退火(使引物與模板附著)和中溫延伸(合成新的DNA片斷)三個階段多次循環。由於新合成的DNA鏈也能夠作為模板,可以使模板DNA的信息以幾何級數擴增。一般經過30至35次擴增循環,每一個循環隻需要3至10分鍾,就可以得到足夠數目的DNA片段,使基因放大了數萬倍。這是一項用於擴增DNA的技術,反應兩小時可使目標DNA擴增106至107倍。

  PCR法操作簡便,初學者略加培訓,即可在兩周左右完成一些常規的基因擴增實驗。PCR創建後,迅速在醫學臨床、法醫鑒定、古生物基因分析和生物工程等方麵廣泛應用。由於穆利斯發明了上述新的生物學研究方法,對生物學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而榮獲1993年諾貝爾化學獎。此外,他還獲得了日本頒發的45萬美元獎金。PCR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用來擴增特定的DNA片段,它必將是21世紀遺傳工程的研究熱點。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