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88章 1984年度 羅伯特·布魯斯·梅裏菲爾德

  因發明多肽固相合成法而榮獲1984年諾貝爾化學獎

  羅伯特·布魯斯·梅裏菲爾德(美國,1921~2006年),生物化學家。1921年7月15日出生於得克薩斯州沃思堡。1943年獲加利福尼亞大學化學學士學位。1949年獲該校化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66年,梅裏菲爾德任洛克菲勒大學生物化學教授直至退休。

  自1953年起,梅裏菲爾德開始從事蛋白質化學的研究,主攻方向是多肽與蛋白質的合成以及生物活性多肽和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係。1959年他開始研究多肽固相合成法,通過多次實驗,他首次提出將蛋白質氨基酸的第一殘基粘結到分子量不同的特殊化合物,得到一種簡單高效的製取肽和蛋白質的有機合成法。1962年先後用該法成功合成二肽和四肽。從而在肽-蛋白質化學以及核酸化學研究領域開創了新的可能性,推動了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藥理學和醫學的發展,對發明新藥和對基因技術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1963年他又合成含9個氨基酸殘基的緩舒激肽。多肽固相合成法比經典合成法省時、簡便、高效。

  梅裏菲爾德發明的肽合成法極其簡單,可稱為生物高聚物領域的一種革命。他將氨基酸固定到與多聚物載體共價鍵的碳酸基上,然後將此碳酸基加成到已保護的氨基酸的氨基上。在保護基離析後,氨基酸分子可據此逐次加上,直至整個鏈形成後,才將固體與聚合物切割。這一方法的優越性在於,合成的每一步中剩餘的不溶解和易於過濾的聚合物易於離析,不必像傳統的合成法在每一步化學反應後都要花大量時間進行離析純化。

  梅裏菲爾德的新合成法能使寶貴的反應合成物聚合在聚合物載體上,多餘的反應物和副產品通過簡單衝洗和過濾即可加以篩選,運用此法已經得到了99.5%的製取率,正成為目前通用的肽製取法。在微生物和基因工程技術領域,此法已被用於合成特定序列的DNA片斷。這種嶄新的合成方法已經為生化物質合成開創了一個新領域。

  梅裏菲爾德的合成技術最初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研究成功的,60年代開始應用於實踐。1965年,梅裏菲爾德研製出世界第一台自動化合成儀,並於1969年合成由124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核糖核酸酶A。到20世紀70年代,多肽固相合成法已成為實驗室多肽合成的基本方法。梅裏菲爾德的成就推動了整個有機合成化學的發展。梅裏菲爾德曾於1977年和1983年兩度訪問中國。

  為了表彰梅裏菲爾德對生物化學及相關學科作出的重要貢獻,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他1984年諾貝爾化學獎。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