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十七、後記

  抗日戰爭時期,沙坪壩、磁器口成為陪都著名“沙磁文化區”,高校逾30所,國立、省立、市立、私立、軍立、教會立學校多達200所,師生往來,聲氣相求,形成戰時教育大園區。連同北碚夏壩、江津白沙壩,重慶及其周邊地區匯集了中國學界幾乎所有的泰山北鬥、一代宗師,陪都教育佑啟鄉邦,振導社會,延續中華國脈天香,永留史冊珍貴篇章。

  2002年初,重慶市沙坪壩區組織力量,搜集史料,在嘉陵江邊千年古鎮磁器口寶善宮辟建全國首家教育博物館,推出首展《光照千秋的沙磁教育》。“沙磁教育”是個代名詞,“沙磁教育”實際上是濃縮的陪都教育。籌建者運用先人的智慧,像齊魯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湖湘文化、荊楚文化的概括一樣,也以地域名之,處理了這個專題展的題材。

  磁器口有九宮十八廟,足見當年教派眾多,香火甚旺。寶善宮這個百年道觀,斜巷歪門,地勢僻靜。但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這裏用作了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嘉陵附屬小學,一位叫範仲琳的省教院學生擔任了這所小學的校長。從這所小學裏後來又走出一個學生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他就是――丁肇中。範仲琳校長持事的嘉陵小學當年實施國難教育,牆壁上繪有淪入敵手的東三省的地圖,正殿大門掛“正氣同流”橫額。這處原汁原味的原生態教育場景,原本就是精彩的人世華章,警世的傳響天籟。是鮮活情境,也是人生懸案;是豐滿細節,也是精神碎片;是四合院落,也是機趣哲理。從這裏散發出的中華文明的生命氣息和抗爭風貌,深深地熏染了每一位來訪者。可惜的是這處原生態教育場景如今已不複存在,因為種種原因,已被改作他用。

  寶善宮的辦展,時暫力薄。搜集資料好比進山探寶,匆忙而歸。在浩瀚塵封的史料中,隻揀得幾塊片瓦殘磚,拾來幾枚鬆針野果,便推出這個久違的展覽。筆者作為展覽策劃人之一,深知抗戰大後方教育的研究幾十年來,值得清理需要清理的東西太多太多。因為形成“家國危難喚醒希望的民族,教育經典屬於所有的世紀”這一共識尚且不易,要整理塵封的檔案更是極為艱難。別的不說,單是尋找當年的經曆者、見證人(而今多是七八十歲老人)來搶救發掘這件事,本身就迫在眉睫,而又困難重重。

  寫進這本小集子裏的,大多是筆者在寶善宮辦展之後留心尋訪搜集到的史料。筆者不治教育史,也非從事文博專業。就是在這一次次的端詳和觸摸中,一回回的聆聽和遠眺中,心香油然飄逸,感悟已然延展:教育經典真正是屬於所有的世紀!

  感謝中央教科所所長朱小蔓教授、畢誠博士、方曉東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原國家副總督學郭振有先生,深圳大學熊賢君教授,華中師大餘子俠教授,四川師大吳定初教授,是他們多次來渝指導,提供史料,鼓勵開掘;感謝原沙坪壩區委書記魏益章先生,他持事時識別確認寶善宮的資源屬性,拍板創建了這家教育博物館,開啟了我們的“存史”工作;感謝沙坪壩區教委的張莉生女士、趙衛老師、張華老師的大力支持,幫助我查閱資料;感謝老友廖重力先生,前後數月,幫助我整理圖片,翻拍資料;感謝重慶陪都文化有限公司的王康先生以及朱崇凱先生、楊伯庸先生,他們提供了唐君毅、楊芳齡的大量史料;感謝成都中科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陳尚樸先生、陳蓉女士,重慶大學呂厚餘教授,重慶教育學院呂厚聰先生,重慶師範大學陳前進教授、陳建軍主任、溫宗全教授為本書提供資料、信息;感謝妻子陳尚愉,幫助完成本書的文稿打印。

  最後,深切感謝藍錫麟先生、邵康慶先生,熱情邀請我參加了這本書的編撰工作。

  作者

  2005年10月22日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