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十六、楊芳齡與陪都名校廣益中學

  抗戰時期的陪都,普通中學辦得與南開齊名的,還有一所私立教會學校――廣益中學。廣益中學前身是英國公誼會的陶維新(人稱“陶大先生”)於1891年2月建立的廣益女子學堂。後來創擴合並,曆經廣益男子學堂、廣益學堂、廣益中學等階段,並從市中心地帶(今渝中區),遷到南岸文峰塔下尹家林地,成為陪都教育的一所名校。

  楊芳齡是江西吉安人,生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幼年隨母親來到重慶,由私塾考入廣益書院。他聰穎好學,是廣益1915年畢業生的甲等第一名。學校掛有黑色的金字銘匾,清楚地記錄著楊芳齡的求學輝煌,這已經是當時學生的最高榮譽了。之後,楊芳齡就讀上海聖約翰大學教育係,隨後又到英國伯明翰大學專攻教育學,未及畢業,歸國任教於廣益中學,並擔任教導主任。

  廣益中學的教學主樓,是借鑒英國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風格設計的。校舍建在叢林深處,花開四季,蝶舞蜂飛;園內鬆柏參天,氣象不凡,即令三伏,也顯清幽;夜闌人靜,鬆濤襲來,儼然滾滾波浪,衝湧絕崖。學校任何角落,都是一幅美麗的畫圖,也是一處怡性養情的育人因素。

  校內藏書豐富,韋氏大辭典、萬有文庫、線裝廿四史、大英百科全書……古今皆備,中外都有。學校的實驗設備,當時就達到兩人一台顯微鏡和一架分析天平。

  抗戰時期,有一次蔣介石和宋美齡遊完文峰塔,踱至廣益中學。蔣介石製止侍衛官驅攆學生,和學生談話。有學生要給他拍照,他欣然同意,還對學生說:“以文峰塔為背景拍吧。”馬上有學生飛報校長。校長不慌不忙在運動場迎接了蔣介石夫婦。蔣介石對這位素不相識的校長說“你:就是楊芳齡校長吧,我聽說你這個學校辦得不錯……”蔣看見楊校長打算停止球場上的比賽,連忙說:“不必,不必,不要幹擾學生賽球。”楊芳齡陪著蔣氏夫婦參觀了教學樓、圖書館、實驗室、食堂、宿舍,來到自己的書房兼客廳裏。宋美齡麵對這四壁層層疊疊裝滿中外書籍的書櫃,看著主人的樸素生活,十分感慨,連連稱讚:“楊校長,你鬥室之家,卻藏書萬卷,這是Mr Yang的巨大財富呀!”

  蔣介石夫婦兩次作客楊芳齡家,楊芳齡盡地主之誼,送往迎來,都是以“蔣先生”相稱,從來不喊“委員長”、“總裁”,師生們看了,都感受了“學者本色”的人格麵貌。

  楊芳齡是廣益教會學校的第一位中國校長,卻在各班兼有英語課。他用英文版讀物作教材講文學名著。他的英語課人文教育、道德教育的內涵很重。楊芳齡漢語文學根底紮實,英文文法嫻熟,他的課堂教學內容極為豐富,既有精彩的故事穿插,又有貼切的句法分析,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英語學習的“自由王國”。

  楊芳齡在廣益辦學,經常給學生回憶自己當年留學英國的遭遇。他曾經被一個英國小孩尾追,遭其辱罵“中國人、中國人,吃死耗子!”他把這連外國小孩也歧視輕蔑中國人的民族羞辱,用來激勵廣益的學生,要求學生們奮發有為,自強不息,敦品勵學,將來作社會的棟梁。

  廣益中學原是一所教會學校,楊芳齡也信奉基督教,但他不向學生宣傳信教,不要求學生做禮拜。他自己的信教,主要是取其博愛與救人的教義。他提出學生學習是其中心任務,尤其強調德育。他曾經為《同學錄》題詞:“有學無行何以立人,有行無學何以應物。”每周的例行朝會上,楊校長都要懇切地用孔子語錄勸勉學生:“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德文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是他經常引用的話。

  楊芳齡很注意組合教育元素,形成教育氛圍。廣益中學在南山文峰塔下,楊芳齡讓學校的校印上有塔,校徽上有塔,畢業證、紀念章上有塔,校旗、成績單上有塔,公用書簽上也有塔。文峰塔無處不在,讓學生永記心間。

  廣益的校訓是“行遠自邇,登高自卑”。楊芳齡采用《禮記・中庸》中的話語,很有哲理深度。他不隻是給學生指出人生方向和錦繡前程,他還讓學生懂得在成功和成就麵前,要存敬畏之心,要有謙誠之感。

  楊芳齡辦學心中有目標,他企盼著把廣益中學辦成像上海中學、揚州中學那樣全國知名的學校。

  楊芳齡禮重教師,也極為嚴格地選擇教師。對社會知名度高的教師,他“禮賢下士”,“三顧茅廬”,高薪聘請。教語文的賴以莊、黃壁野、朱挹清、龔樂天、劉淳玉,教數學的何魯、段調元、汪貴榮、錢克仁,教美術的佘曼雪、楊濟川,都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名師。

  楊芳齡作為廣益教會學校的第一任中國校長,是一位頗有英國紳士風度的人。他戴著金絲眼鏡,平時出門便帶著兩條乖巧聽話的小狗,一條叫“貝克”,一條叫“瑪麗”。他本人是這樣一種審美情趣,但他請的教務主任吳子齡,又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類型。

  吳子齡一年四季穿的陰丹士林長衫,布鞋,一尺長的旱煙杆,抽的金堂葉子煙。光頭有胡須,一口地道的重慶話。楊芳齡把教學管理全部交給吳子齡,很尊重他,教學大樓也不設校長室,由吳全權負責,自己從不幹涉。吳子齡的夫人未接到學校,楊芳齡便讓自己的夫人謝信芳女士每天送飯到吳子齡辦公室,一直到後來吳子齡將夫人接到黃桷埡居住,才沒再送飯。由此可見楊芳齡校長是如何關心自己所倚重的人。

  吳子齡是楊芳齡重用的教務主任,也是地理老師。他的英文相當嫻熟,外國地名和人名一律用英語解說,然後翻譯成中文介紹給學生。他的中外地理知識極為淵博,學生稱他是“地理活字典”。他講課不用所謂的“統編教材”,也不拿講稿,帶著粉筆走上講堂。隨時信手畫出全國地圖、分省地圖和各國地圖。該畫什麽就畫什麽,語言簡練、層次分明,邏輯極強,絕無廢話。他的文學知識和曆史知識也很豐富,配合地理教學,視野開闊,講解生動,常使學生瞠目結舌,橫生驚羨,繼而產生濃厚興趣,有的甚至影響到今後的專業取向,真正是“一師定終生”,“一課定終生”。

  楊芳齡辦學,堅持學生的讀書環境要清靜。他是教會委派的校長,他又把教學委托給人家,自己就全力應付“外邊”的事。廣益的周圍,有蔣介石的官邸,有國民黨南岸區黨部、黃桷埡黨部,其勢力和活動都很強勁。這些機構多次來校要發展組織,都被楊校長婉言相拒。他給來人講(也在課堂上給學生講):學校是讀書的場所,不能允許黨派活動。

  陪都時期廣益中學辦得很有名聲,在於它有鮮明的三大特色:音樂、英語和足球。

  廣益的校園音樂活動,高雅聖潔,陶冶人心。活動的主要形式是合唱,以班級為單位,自發組成。全班參加的歌唱都有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個聲部。重要活動和對外演出,又從各班合唱隊擇優組團,成為人數更大的“廣益合唱團”。一個班小型活動要唱,兩個班聯歡活動也要唱,全校的大型音樂會又唱。演唱必有節目單,入場散發,形成規範,蔚成風氣。“低年級佩服高年級,高年級傳授給低年級”,代代相傳,近於癡迷。一年中,藝術歌曲活動經常有。唱奏歌曲有門德爾鬆的、德沃夏克的、約翰・斯特勞斯的、俄羅斯的、蘇格蘭的、意大利的等外國名歌名曲,也有中國黃自、聶耳、徐誌摩、趙元任的作品。精彩的音樂活動開闊了學生們的藝術視野,培養了青年的團隊意識,陶冶了高雅情操、審美趣味。

  廣益中學的男女聲獨唱和合唱不僅在當時重慶市中學生比賽中獲第一名,就在四川省、大西南的中學中,也名列優秀,甚至比多數大學生合唱團的水平還高。英籍德國大作曲家亨德爾的一曲合唱作品受到全世界推崇,因其聲部的和聲手法和複調手法混合交織,演唱難度極大,許多專業團體也不敢問津。但廣益合唱團演唱出崇高雄偉、和諧壯麗、鮮明鏗鏘的效果,一時傳為美談。

  楊芳齡的英語功底深厚,他的英文教學,總是竭盡全力宣揚中華傳統美德,他把Loyalt(忠)y、Filial piety(孝)、Benevolence(仁)、Love(愛)、Faith(信)、Righteousness(義)、(良)、Courteous(恭)、Thrifty(儉)、Complaisant(讓)、Clearhand(廉)、Selfconsciou(恥)s等中華詞匯用英文細細翻譯分析給學生們,使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終身不忘。學校購置多種英文報刊,字典辭典,讓師生閱讀參考。英語教學不僅師資高強,而且教學得法,初中生能流利地用英語對話,高中畢業即可閱讀《莎士比亞全集》英文版。

  楊芳齡酷愛體育。廣益的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遊泳池、健身房一應俱全。學生足球隊不僅是重慶中學界的冠軍隊,而且戰勝過重慶市冠軍隊民生公司足球隊,主力隊員還選進市隊、省隊參加國家級比賽。

  廣益中學的英語程度高,加之足球水平在重慶首屈一指,引得當時在渝的外國人頻頻來校進行各種球類比賽。一次,廣益學生足球隊以3:1戰勝英國水兵隊。對方一個球員故意踢了我方隊員一腳。洋裁判又故意“視而不見”。楊芳齡跑過去當麵跟裁判論理。楊校長還大聲叫停比賽,又對跑來敬禮的對方官員說“你們的士兵野蠻無教養,裁判也不公正。我警告,我們:之間的足球比賽從此結束,你們今後不用來了。”迫使英國艦長後來專程趕來道歉。

  楊芳齡的愛國主義不是課堂說教,而是身體力行的人生實踐。他曾經不顧個人安危,隻身勇往英國艦艇去作交涉,使重慶人民免於遭受炮轟的慘禍。他將因此獲獎的二萬銀元,又全部捐給正在籌建的重慶大學,因而被推選為建校委員會副主任(主任是劉湘,另一副主任是甘績鏞)。他教育學生“你們要立誌做大事,不要立誌做大官。”他本人鞠躬盡瘁於教育事業,謝絕出任教育局長,反對別人拉他競選國大代表。

  楊芳齡任私立廣益中學校長長達25年(1925-1950年),學校培養出了無數優秀的建設人才,留下了一段教育佳話。在極“左”肆虐的年代,他蒙冤無罪被捕,死於獄中,這不僅是他個人的不幸,也是中華教育的恥辱和損失。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