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1、扼住命運的喉嚨

  當貝多芬還是個孩童的時候,就顯露出了令人驚歎的音樂天賦,他四歲開始練琴,八歲開獨奏音樂會,十一歲開始以彈奏為生,早早踏上了獨立的音樂道路。十七歲那年,他登門向莫紮特求教,希望得到這位音樂大師的指點。莫紮特被這個年輕人的才華征服了,預言道:“終有一天,他會名揚天下。”

  貝多芬沒有辜負莫紮特的期望,時時刻刻不忘勤學苦練。一次,他去一家飯館吃飯,剛坐下來就像彈琴一樣用手指在桌麵上投入地敲打起來。店裏的人都感到納悶,不禁紛紛圍過來觀看。過了很長時間,貝多芬才察覺到人們的異樣,可是仍未意識到自己有什麽不對勁,便隨口說:“結賬吧,我應付多少錢?”周圍的人聽了都哈哈大笑,因為他隻顧著“彈奏”,根本就沒有吃過任何東西。

  天才加勤奮使貝多芬逐漸成長為一名出色的音樂家,並創作了大量優秀的音樂作品。但自從1816年開始,貝多芬的健康每況愈下,導致耳病複發,不久就完全失聰了。對一個音樂家而言,這種打擊簡直比死還要可怕。但是貝多芬決定向命運發起頑強的抗爭,他宣稱:“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向它低頭。”這一時期,他仍保持著旺盛的創作激情,譜出的樂章甚至超過了早年的作品。1841年3月,恩格斯觀看了《命運交響曲》的演出,在寫給妹妹的信中,他是這樣讚美這部作品的:“如果你不知道這奇妙的東西,那麽你一生就算什麽也沒有聽見。”

  名言:

  I love the m an thatcan sm ile in trouble that can gathers trength from distress and grow bravebyreflection。

  ——Thom asPaine

  我喜歡那種在困境中微笑,從憂傷中獲得力量,通過反思變得勇敢的人。

  ——托馬斯·潘恩

  名人剪影: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有“樂聖”之稱的天才音樂家。十三歲發表音樂處女作,近而立之年出現失聰征兆,晚年完全與聲音隔絕,但他仍堅持創作,並留下了許多高水準的作品。

  成功指南針:

  眼盲的荷馬、失聰的貝多芬、既盲又聾的海倫·凱勒,當我們讀到這些名字的時候,感佩之餘,總忍不住要譴責造物的不公平。實際上,在命運麵前,永遠沒有公平可言。正如史鐵生在《好運設計》中所說,人一生下來就有走運的和不走運的。可是,有好運相隨的人就真的擁有甘美的人生嗎?或者說,這樣的人能感受到生命的幾成甜呢,會不會因為太順利、太容易而令味蕾退化,進而淪為庸祿之輩——世上因此多了一位閑賦的常人,少了一位跋涉的勇者呢。“沒有痛苦和磨難,人們就不能強烈地感受到幸福……沒有了距離便沒有了路程,沒有了斥力也就沒有了引力。”通常要走很多路,人們才會明白這樣的道理,但願我們沒有在路上花太長時間,否則,代價就太大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