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各自存活的本能。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平頭百姓;是高智商的學者教授還是目不識丁的山野村民;是豪商巨賈還是攤頭小販,謀生的方法千差萬別。但細究起來卻不我首先從廣義上去搜集有關“賺錢”的所有信息,進行綜合歸納和深入研究,以從中找出它的特性和規律。
全世界有50億人。每個人都要有活下去的物質基礎,而這些物質基礎都是要通過貨幣交換才能獲得的。所以,每個人都需要去工作,去創業,去賺錢。每個人也都基本清楚自身的價值所在。因此,隻要憑著本能就知道自己能幹些什麽、不能幹些什麽。好高鶩遠、不切實際者亦或有之,但也隻是極少數。而且在撞過兩次南牆之後,也就會逐漸變得聰明起來。不得已而求其次,往接近自己能力和條件的方向一步步靠攏、一步步調整,慢慢變得務實許多。而最終找到暫時最適合自己的那個點安頓下來。即使心有不甘,但在那不斷調整的過程中也已深切地認識到,要在工作性質的改變方麵往上爬,首當其衝就是要充實提高自己以適應新工作的需要。不然即使偶然巧遇一個機會或自己憑借小聰明的手段勉強爬上去了,也會在殘酷的現實競爭中被淘汰下來。甚至還會跌得鼻青臉腫。有鑒於此,於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這紛繁複雜、無所不包、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裏,占領屬於自己的那一席之地所以,賺錢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門甚至無所不用其極。大概目前還沒有人能完整地統計出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種賺錢的方法和途徑。但從大的方麵歸納起來卻又十分簡單。以我個人的體會,世界上賺錢的方式大概不外乎四種。
(需要說明的是,我在這裏僅僅是談一點心得體會,決不是嚴謹的科學論文。我無法將複雜的大千世界的資料搜集得那麽齊全,也沒有精力將它們區分得那麽細。再說也沒有那個必要和價值。所以,隻能侃到哪算到哪,“大概”,也隻能是“大概”而已)。
靠“出賣自身”賺錢
在人類所得中,約大部分是靠付出自身的某一部分作代價的。不管是時間、知識、技能、體力甚至是身體、青春。它們的形式是一對一,即個人所得。這就是“打工模式”。也是整個社會的主體部分第一,約占全人類社會90%以上,最為普遍的一種是靠“出賣自身”賺錢。我知道,“出賣自身”這四個字太刺耳,太不文雅,太不禮貌,甚至還有那麽一點兒悔辱性的味道。請大家原諒我,我實在找不到另一個什麽詞兒能準確地概括這個內容。試想想,誰不是這樣呢?
我曾經多次在演講開始介紹自己時這樣說過:我的上半生是“小人”,近十多年來才忝列“君子”的行列。中國有句俗話,甚至連阿Q都常掛在嘴邊,這就是:“君子動口,小人動手”。我是一個畫家,從來都是靠“動手”來完成我的專業創作和研究並以並以此維持生計的。直至當上了教授,“動口”了,成了“君子”了,也還是靠授課,演講付出(或者幹脆還是說成“出賣”更加直白一些)知識和時間而獲取報酬的。
數一數罷,不管哪個國家,上自總統、總理下至各級政府官員和公務員,都是領一份工資的。這份工資也是他們自己及全家生活開支的主要來源。當然,他們無一例外地必須付出相應的時間和心智,為國家、為政府、為社會、為人民作出相應的貢獻。再看林林總總的公司和企業的從業人員,上自經理總裁,下至秘書員工,不管是行政管理人員或者是專業人士,不管是管人的還是被人管的,分工不同而性質卻一樣,都是靠打一份工領一份錢的。再看科學家或科研工作者、作家、詩人、導演、律師、會計師、建築師、設計師等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誰不是以自己的專業服務於社會從而獲取報酬的?所以,工人出賣的是技術;農民出賣的是汗水;搬運工出賣的是力氣;家政、保育員出賣的是愛心;消防員出賣的是奮不顧身的勇氣;模特兒出賣的是麵孔和身材;就連最被人瞧不起的三陪或妓女,她們也是要靠出賣笑臉,自尊和身體的……這就是上班族的賺錢模式。它們的形式是一對一,即個人付出個人所得。
僅從賺錢謀生這個角度思考這種賺錢的方法並無任何不妥。首先它大致上(當然不可能絕對)做到了人盡其才。你在哪一方麵有專長,你就可以在這個大類別中去尋找適合你的工作。你的能力有多強,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表現和創出業績,你的上司和老板就一定會發現。基於他們自身利益的考量,他們也極願意充分發揮出每一個員工的長處,從而讓他創造出更多的效益來。所以他們就會把你提拔到一個較為高級的位置上去,為更大程度地施展你的才華而創造條件。你也會工作得更加賣力,也更加心情舒暢,收入也就相應越高。這是雙方都開心的兩全其美的事。俗話說“知足常樂”,隻要你滿意並滿足,這也不失為一種謀生的選擇。更何況在這條路上盡管沒有大的輝煌,卻也平衡安定。沒有投資的風險,也沒有決策的忐忑。它像一杯半冷不溫的豆漿,沒有刺激、不能讓人激動興奮,但卻養人。可以給你提供生存所必須的元素。這也就是絕大多數人選擇走這一條路的基本原因。而稍稍不安現狀的人就會看到另一個方麵的總理2.也就是資金的累積會非常緩慢。要達到投資創業的要求將相當遙遠。誇張一點說,這一輩子總共能賺多少錢,隻需一個鍾頭就可以用計算器算清楚。這時候你會猛然發現,這樣做是無法實現財務自由的。你得以不停的工作換取你不斷需要的生活開銷。即所謂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直至年老體衰,整個一輩子都在這樣的機製裏循環。生命中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就少之又少了。麵對這樣的選擇是對每個人常識和智商的考驗。
靠“別人”給你賺錢
社會的物質文明是由人們付出和收入之間的差額(即剩餘價值)堆積而成的。國家、集團、企業莫不如此。運作效率越高,員工越多,剩餘價值的累積就越豐厚。對於企業主的收益而言,就由一對一演變而成幾百幾千甚至幾萬對一。這與打工收益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其次是創業。
所謂創業,其實就是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在自己較為熟悉、經驗較為豐富的知識領域之內,經過對這方麵市場深人的調查研究,看準可供自己生存拓展的空間,把握最佳的切人點和最好的時機,利用一切所能利用的財力,建立一個企業,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事業。這個事業的形式不管是一間工廠還是一間公司,不管是一間店鋪還是一間餐館,是從事貿易還是製造業,形式、內容和規模大小都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但是重要的一條原則是這個事業一定要是屬於自己的,至少也是屬於包括自己在內的少數人的。在自己完全可以掌控的狀況下,再充分發揮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網羅一大批誌同道合都或聘用一批有一技之長的謀職者,同心協力為這個企業努力付出。如果企業經營得當,每個人的努力和付出都會為該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在收益和員工的勞動所得之間產生剩餘價值。把這些剩餘價值匯總到一起,就是整個企業的利潤,這利潤無疑就是屬於企業主的。這就是企業家的賺錢方式。說直了,也就是靠“別人”來給你賺錢。因為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想擁有自己的企業,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具備這樣的內在素質和外部條件,更多人選擇的是平安穩健。他們不想冒風險,不想在不可見的領域投放自己的心力,所以他們心甘情願、自得基樂地選擇打工。在他們的心裏絕對認同投資大、風險也會大,當然最後的收益也可能會很大。自己沒有冒風險,所以讓別人收取自身的剩餘價值也是天經地義的事。同時他們也知道,盡管企業不屬於自己,但企業的興旺發達對自己也是有利的。因此從另一個層麵上看賓東雙方的某些想法和願望是相同或相近的。這種良性的互動造成了企業的良性循環,而這正是企業主所夢寐以求的。他深深知道企業越大就越有凝聚力,願意役靠的人就越多,為他賺錢的力量就越強。整個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也都是由人們付出和收入之間的差額(即剩餘價值)規程而成的。廣而言之,每個國家、每個地區、每個機構也都是所屬人員的剩餘價值累積起來的。這部機器的運作效率越高、員工越多,剩餘價值的總量就越大、積累就越豐厚。這對於一個企業主的收益而言,就由一對一演變而成幾百、幾千甚至幾萬對一。這與打工收益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靠“錢”來賺錢
全社會的運作業績都是以金融狀況來考量的。這時候“錢”就成了運作的重要環節。如果你已有了一定的累積,即可將它直接投入金融機器,讓需要者拿去運作而產生效益。這效益裏自然也包含了投資者應得的那一份第三是靠“錢”來賺錢。銀行、金融投資即屬於這一類。
眾所周知,全社會的運作門類紛繁、形式各異。綜合而言,其業績都是以金融狀況來考量的。換句話說,很多運作是以金融動作為主體核心的。這時候“錢”就成了運作的重要環節。缺少它整個機器就不能正常運轉。如果你已經有了一定的累積,也就是有了“第一桶金”,你就應該認真考慮財務運作的問題了。那一份錢如果放在那裏不動,那絕對不會為你生出效益來。甚至還可能因為通貨膨脹等因素使它貶值。而且數額越大貶值就越多。(要認清在“錢”的概念中,衡量它的多少並不完全在那個表麵的數字上,而是存在於它的實際價值中。)所以一定要讓它動起來。這也就是人們平常口中常說的“要把死錢變成活錢”。運用錢去生錢的方法和途徑很多,各有優勢也各有弊端。比如有些方法獲利快而且大,但相對風險也較大;反之風險小的獲利也薄。所以作何選擇因人而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本文重點並非專題討論金融投資的具體問題,故隻能一筆帶過。)不管采取何種方法,核心是一個“動”宇。就是要讓它不斷流轉。籠統而言,就是將它直接投入金融機器,讓需要者(也就是投資創業者、擴大再生產的企業主、研究開發某些新產品的機構以及礦產或房地產的投資開發者等)拿去運作而產生效益。這效益就是“毛利”,他當然應從中劃出部分作為支付貸款利息之用。這利息也就是你投資所獲得的回報。
在金融社會裏,盡管有人堅信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萬萬不能。這是一個錢的現實。眾多的投資創業者中絕大部分人不可能在家中的抽屜裏就準備好充足的投資款項,所以融資貨款就成了當今社會裏習以為常的事。由此可見金融機器是無處不在而且時時刻刻都在不停地運轉著。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任何一種投資(甚至是投機,也就是參與到股票市場去)的方式去進行你的財務運作。
這真是一種輕鬆而又省力的賺錢方法。從理論上說,應該每個人都喜歡這種賺錢的方法。但世間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它所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的。要用這種方式賺錢的話,就必須和上班族裏教授有知識、工人有技術、農民有汗水及模特兒有身材一樣,你也得具備“第一桶金”。而這第一桶金的數額,就要以它的回報額夠不夠你全家一輩子開銷所需來考量了。這方式起點很高,確實令人羨慕,但實施起來卻不是那麽容易。試問,多少人會有個像李嘉誠、包玉剛、王永慶那樣的好爸爸,可以給你付出一筆“先期啟動”的資金?改革開放才20年,假如都走正道的話,要累積起這麽一筆巨額款項確非易事。除掉心力的累積而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累積。暴發戶在這個世界上畢竟隻是極少數。當然也會有另外一種“好”爸爸,他會給你一大筆運作基金並提供相當多的人際關係和政策方麵的方便,為你的前進道路掃清障礙,讓你事半而功倍,一下子直上青雲。這是何等風光,何等便捷!但要當心的是,假如紀檢或司法部門找上了你的“好”爸爸,那你的一切就會像肥皂泡一樣,刹那間煙消雲散,不知所終。當然,這不是本書討論的話題。隻不過強調一下本書所述都是在法律和社會準則允許範圍內,努力尋找那張“網”的縫隙,以開拓更大一點的生存空間罷了。
靠“智商”來賺錢
如能洞悉經濟規律的精微之處,站到別人尚未能接受的角度、研究別人尚未思及的層麵、找到別人尚未領悟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那你就掌握了打開寶藏的鑰匙。這種以智商賺錢的效益是無法用常規理念去衡量的第四種是靠“智商”來賺錢。
人世間有很多東西是天生的,是冥冥之中那位主宰者事先為你設定好的。因而也是無從選擇、無法更改的。比如你出身的家庭,倘若各方麵的條件不是很好、不能盡如人意,你能避開它另換一家麽?對此,你的態度隻能是認命接受,然後盡一切努力去改變它、改善它,讓它逐漸接近你的要求並為你的更上層樓服務。處於這狀況,它對你產生的影響還不僅限於此。我認為關鍵是取決於你對它的態度。是消極地接受,還是積極去改善?
比如,當你無法具備後兩種賺錢方法所需要的外部條件,而你又不願意走第一條賺錢的路線的時候,你就應該嚐試考慮另一種隻需經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完全控製和實施的道路首先,你應該先充實豐富自己的學養,鑽到經濟領域這個大海的深處,去熟悉、了解、研究與之有關的一切。當你真正洞悉了經濟規律的精微之處以後,再用極大的勇氣和魄力從裏麵打出來。站到別人尚未能接受的、觀察思考問題的方向和角度,思索別人尚未思索到的層麵,找到別人尚未找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那你就掌握了打開寶藏的鑰匙,掌握了開拓的先機。然後再運用你敏銳而獨到的目光,尋找和發現那些具備外部條件卻缺少主功目標的人,讓他們逐步理解和接受你的思路而最終成為誌同道合者。有了這樣的組合,套用一句香港人常說的話:想不成功都難了。
盡管目的隻有一個,而且條條大路通羅馬,但畢竟路有遠近和崎嶇平坦之分,又有交通工具的快慢,何不優選出最佳的方法,最便捷的途徑以期盡早到達你的理想之巔呢?
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西楚霸王項羽學習武藝的故事。他初時距叔叔項梁學劍、由於他身強體壯、勇猛過人,不長時間即可對付三五個敵人;繼而因滿足改而學槍,槍長而攻擊範圍廣,故一下子就可與八九個人相搏:他仍感不足,項梁遂又教他大關刀,果然威力倍增,殺入敵群如人無人之境,抵擋三五十人不在話下。項羽在得意了一下子之後,又開始琢磨對付千軍萬馬之道。項梁這才教他讀書,研習兵法。再不隻是憑靠體力、勇猛,而是靠知識、靠用腦子思索,終成一代霸業。後來的演變姑且不論,可以堅信的一點是:“智商”是事業成功極為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每個人的條件不同、狀況各異,當然不能生搬硬套地隨便選擇一種方法去實施。這裏也有著諸多困擾,諸多的無奈,諸多的不甘。但是請記住蘇聯外部部長莫洛托夫的一句名言:“忍耐與行動”這是缺一不可的。
我沒有一個像李嘉誠、王永慶那樣的好爸爸,我所處的時代沒有容許我去挖那第一桶金;我所居的環境也沒有讓我具備建立自己企業的條件。我隻能時而“小人”、時而“君子”,靠那份薪金蹉跎半生。直至一個偶然的機會走出國門,置身於老牌資本主義的社會環境中,10來年的耳濡目染、潛心麵壁,更加上經曆了風風雨雨、摸爬滾打,終於領悟了其中的玄機,找到了自己在縱橫坐標上的定位,“出關”了。看來,我隻有“智商”賺錢一途可走。當年在國內的時候,曾經反複學習過一個理論,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多少年來,我就是用我的理念支指導我實踐的。現在看來,這些理念確是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遙想12年前,我是手提兩隻箱子,懷揣75美金,(附帶說明一下,當年政府不知是出於一種什麽考慮,像我們這種受邀因私出國訪問的人,男士隻準許攜帶75美金,女士可準許攜帶100美金,仿佛一出國門,不管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全部都要依賴邀請方負擔,真是弄得人一點尊嚴都沒有了。)身兼三料殘疾:又聾(因為不懂英語,人家講什麽我不懂)、又啞(我講什麽人家也不懂)、又沒腿(沒有車也不會開車)。就這樣一步步走到今天,已可算各方麵都已略具規模,躋身於中產階級之列了。故了解我的朋友們都覺得我的這些理念確有著一定的正確性和指導性。所以我才願意接受大家的建議,毫無保留地將所有心得體會奉獻出來與有誌於此的同道們分享。
對於智商賺錢絕不可狹隘地理解為憑自己的“智慧”去贏對手的錢。那隻不過是指在原有的賺錢模式裏賣弄一點小聰明而獲取暫時的蠅頭小利而已。大智慧者是不屑為的。
我覺得應該從“正常”的商務活動模式中真正脫身出來,置身於“超然”的角度去“冷眼旁觀”,這樣才能發展未知領域裏可供拓展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裏你的思路可以毫無束縛地自由馳騁,可以毫無競爭地設置你的計劃。超前的理念盡管會“曲高和寡”,但要記住是“寡”而不是“無”。總有明眼人會“慧眼識英才”,看中你的創意和計劃。到這時候商機就會露出端倪,曙光就會在地平線上出現,隻要能及時把握和實施運作,成功就有望了。
這就是“智商賺錢”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