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浜口裕子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以後,日本與中國進入戰爭狀態。7月19日,蔣介石發表“最後的關頭”聲明指出:“全體國民進入抗戰。”9月,國共第二次合作開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立。
1939年3月,鬆岡洋右辭去“滿鐵”總裁的職務,就任第二屆近衛文磨的內閣。鬆岡洋右提出:成立日本、德國、意大利的三國聯盟,與美國、英國來共同對峙中國的和平。1939年9月,三國聯盟結成。中國方麵,以交通銀行董事長、國民政府財務部副部長錢永銘為代表,提出三個條件:一是重慶的國民政府與南京的汪精衛政府合並,成立新的中國統一政府;二是日本軍隊從中國全部撤退;三是日本政府與新的中國統一政府簽訂共同防守條約。關於重慶和平問題,日本國內各部門之間、陸軍與外務省之間,產生了分歧。
1939年11月,南京政府正式承認“關於重慶的和平不可能”。日本認為,南京政府要承認重慶國民政府和日本承認汪精衛政府,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日本還認為“中國已經下決心,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
(作者:日本拓植大學教授)
成吉思漢的祭示與中日戰爭的概要
[日本]田中剛抗戰時期,內蒙古的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國”和蒙疆政權、國民政府、中國共產黨以及各種勢力,紛紛進行成吉思漢祭示。這種現象被稱為“成吉思漢熱”現象。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國民政府為了保護蒙古祭示的公主和八白宮,把成吉思漢祭示場地,遷移到甘肅。國民政府把成吉思漢祭示稱為“國家的祭示”。而延安的共產黨稱為“傳統的文化”。
這種“成吉思漢熱”現象,可以解釋為繼承傳統的現象,而成吉思漢的家族,把成吉思漢祭示稱為“國家祭示”,並逐漸大眾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