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被史學界忽略或避而不提的事實是:駐京美軍派兵守衛紫禁城。守衛區域包括紫禁城正門出入口的午門以及紫禁城內各殿堂廟宇建築設施、禦花園,以及三宮六院妃子太監的所有居所。
從當年的英文報道與各國大使給政府的報告來看,守衛紫禁城的除了美國人,日本人也是紫禁城的守衛者。這一事實不僅有違於中國人的曆史常識,在當年京城百姓眼中似乎也出乎意料。當時美國的隨軍記者拉爾夫・佩因在100多年前,就為太平洋對岸的美國讀者描寫過這種戲劇性的場麵:
“從天津一路打過來的多國部隊占領軍踏上了這座皇城的土地,甚至穿過它更加威嚴的紫禁城建築。這種方式旨在向中國人炫耀,聯軍是北京的主人。中國人被他們極度褻瀆神聖的鐵馬金戈所震懾,並認定,恣意搶劫的狂歡必將席卷而至,囊中之物將被悉數拋空,毀之殆盡。但令人驚奇不解的是,仿佛皇太後頒布了諭旨那樣,當占領軍蔚為壯觀的凱旋步伐終止之後,紫禁城的大門卻被關閉、封鎖和警衛了起來。美國人和日本人的哨兵巡邏於各大門之間……”
聯軍守衛紫禁城,除防止拳匪、潰兵,以及竄入京城趁亂作案的各路匪盜的劫掠燒殺之外,同時對他們自己內部將劫掠行為擴張到紫禁城內的動機和行為,也是一種有力的製約。
紫禁城,作為中國特色的絕代建築群和京畿重地,不可能不是實施暴力的重要目標。
不過讓人深思的是,既然認定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殺人放火搶劫奸淫無惡不作,為什麽沒有人按照同樣的邏輯思考這樣的問題:八國聯軍為什麽竟把珍寶滿屋的紫禁城完好無損地留給了中國?中國政府反正已經逃之夭夭,且追之不及!中國軍隊全線潰敗,義和團作鳥獸散。為什麽不趁此天賜良機,像40年前英法兩國軍隊搶劫焚燒圓明園一樣,焚燒搶劫紫禁城,將之夷為平地?或者占領紫禁城,建立八國臨時政府接管中國?那不正是西方列強們唾手可得的嗎?
當年有中文報紙《申報》在報道中明確指出:“各國聯軍入京以後,並不擾及紫禁城各處。”
讓中國人不能忽視的事實是:圓明園廢墟一座,雖然冷在荒地,卻觸目驚心,讓中華後人不斷回憶洋鬼子的暴行;可是紫禁城卻完好無損,立在眼前!可以瞻仰和參觀。然而在半個世紀以來對八國聯軍侵華暴行的聲討中,卻沒有人意識到它在八國聯軍手中毫發無損的事實,或者沒有人發出過這樣的疑問,乃至思考一下這個事實所包容的曆史資訊。
翻出100年前的報道來,看看當時洋鬼子們自己寫的他們對中華帝國京城中的城中之城――紫禁城的態度,令人耳目一新。
自從西方打開中國古老的大門,北京這座皇城中的紫禁城,就一直是西方人心中的神秘處所。當時來自美國東海岸費城的隨軍記者拉爾夫・佩因寫道:“從外國人第一次描寫這個神聖王國開始,這個天國子民的神聖皇城就被西方獨特的、充滿猜測的、富有浪漫和神秘色彩的,甚至困惑的好奇所渲染。紫禁城被列為世界上最奇妙的聖殿之一,文學的想象狂亂地渲染著它沒來由的、臆念中的輝煌。”
如今外國大兵進城,清廷重地的紫禁城則已經基本上是一座空城。雖然各處把了門,但把門的是聯軍自己。常駐北京的各國使節,總有機會進宮辦事,順便觀瞻。初來乍到的聯軍就不同了,他們無人不想近水樓台借個方便,見識一下傳說中神秘輝煌的紫禁城。可是美軍司令薩菲自知“責任重大”,他與日本人聯合布置崗哨,在各門之間巡邏,自己不進去參觀,別人也一律不準進。為此,各聯軍“將軍們進入參觀的請求徒勞無益,而記者們隻能在大牆之下探頭張望,咬牙切齒。”
不過日複一日,總是有人前來說情,中國紫禁城的守衛者薩菲將軍感到壓力很大。最後,說好不能破禁的這個禁城之禁,最後是讓俄國將軍第一個打破了。
駐守天津大沽的俄國海軍上將阿列克謝耶夫遠道而來,據說旅途相當艱辛。
他一路風塵仆仆到北京,目的就是想看看這座紫禁城!他覺得自己不過進去走那麽一遭兒,四處觀瞻一下而已,有什麽了不起?
薩菲知道其實不那麽簡單。但是念及人家拳拳之心和旅途辛苦,再加上官至上將,猶豫再三,最後批準了他的申請。
紫禁城大門這一開,就難以再全然封閉了。
阿列克謝耶夫參觀完不過“幾天以後,日本海軍監察長尾阪中將提出了同樣的申請”。其實尾阪在阿列克謝耶夫獲準參觀之時,就主意已定了。他有他拿得上台麵的道理:俄國將軍都已經進去了,為什麽我大日本將軍就不能進去?我們日本軍隊不也是中國皇宮的守衛者嗎?而骨子裏則是因為俄國與日本是曆史上的冤家對頭,甲午之後是俄國“不惜使用武力”強迫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所以,日本人心裏憋著一腔恨氣,大凡小事,總是要和俄國人較勁。
尾阪中將據理力爭,找了個翻譯,跟薩菲說情。薩菲深知俄日之間的矛盾,左思右想,覺得無法拒絕。因為“拒絕他的請求等於打破國際間親善友好關係。尾阪終於獲得我的批準。參觀時間定在上午10時。我決定陪同前往,因為我本人也想借此機會仔細地看看這座傳說中充滿神秘色彩的皇宮”。摘自《老旗幟之下》,美,薩菲・威爾遜著。
本以為二人悄沒聲地就把紫禁城看了,誰料這次開宮門的消息沒能封鎖住。
消息在美軍司令部不脛而走。美軍司令部共有大小官員30名,全都不甘心:“當軍官們得知我已特許日本將軍進行這次朝聖遊覽的特權,並將陪同前往時,他們紛紛提交申請,要求肩負這項臨時的義務陪同任務。”
薩菲麵對嘩啦一下冒出來的諸多正式申請,咬緊牙關,力排眾議。美軍大小官員都讓他們跟進去,跟其他聯軍怎麽交代?他權衡去、權衡來,最後隻批準了三個人:他的副官裏夫斯。他作為日本將軍的陪同一道前往。
這項決定受到了美國記者們的憤怒抨擊,認為這純粹是“一項私人性質的允諾”,言外之意,不那麽公平。
另外獲準“義務陪同”的還有兩名官員,他們分別是美國第9步兵團的韋布・海斯少校和柯立芝中校。他們將專門“負責警衛工作”。
不過事情到此還沒完。日本方麵的要求又有加碼:另一位日本中將、日本遠征軍司令官山口素臣男爵不甘被美國人關在門外,提出要求,希望與尾阪將軍一道參觀。
最後,這個讓所有人羨慕得牙根癢癢的參觀活動,人數從一名將軍變成了三名將軍、一名陪同、兩名警衛組成的六人――一個小型的參觀團!
用美國記者報道的話說就是:“中國皇宮的守衛者薩菲將軍本人不算在內,日本將軍將由30名美國軍官中的兩名和一個兩人步兵警衛組陪同,進行參觀。”
這已經是嚴格的限製了。
由此可見,對將軍的要求都已經達到了如此嚴格的要求,聯軍的普通士兵還能隨隨便便地進皇宮去搶劫嗎?
然而事情到此還是沒完。記者們聞風而動。
“無論如何,我和我的同事在官方隊伍指定進入的時間,等候在紫禁城的北門外。當薩菲陪同山口和尾阪兩位日本將軍及隨從官員一行人走過的時候,我和諾尼斯溜進了隊伍。穿過威嚴神秘的高牆甬道和皇宮建築,我們伴隨著將軍們完成了整個上午的觀光遊覽。”
終於,薩菲發現參觀隊伍中多出了兩張陌生麵孔!但是高牆之內,木已成舟,這位鐵麵無私的將軍還算通情達理。他對兩名死皮賴臉的美國隨軍記者板著麵孔發話說:“記著,我沒有允許你們來。但是既然你們已經在這兒了,我就不把你們趕出去了。”
紫禁城裏的太監們在聯軍進城前後,經曆了和城裏百姓同樣的戲劇性心理變化,先是飽經拳匪殺人放火的恐怖;然後擔心聯軍進城必定大難臨頭;繼而發現聯軍竟然為他們守衛大門,心中不免竊喜;不過終於發現好日子沒過多久就開始了新一輪的精神痙攣:先是聯軍進城十多天後便武裝穿越大內,又在貞順門外搞了一次驚天動地的閱兵式。閱兵式完後洋鬼子們不顧美日守衛的阻攔一窩蜂擁進故宮,偷搶了一些珍寶。前些日子又突然進來了一臉大胡子的俄國將軍。說是參觀參觀。還好,看完了走人,沒弄出什麽麻煩來。剛鬆一口氣,不幾天,又來了日、美將軍,仍然說是要參觀參觀。看守殿門宮門的太監們臉上堆著諛媚的笑容,心裏卻在審時度勢,知道參觀比先前想象中的燒殺搶掠不知要好上多少倍。況且人家已在紫禁城裏安營紮寨了,不過客客氣氣要求參觀,焉有不恭敬從命之理?於是再度帶路,走東穿西,亭台樓閣橋榭殿裏殿外,能看的都給看了。
“參觀的隊伍在樹蔭裏、避暑別墅、牆蔭下和花園裏拉得老長。太監們呈上了更多的茶水和香甜的果點。他們大概覺得朝聖要結束了。不過薩菲將軍不這麽想。要是他隻帶著聯軍士兵隊伍穿行紫禁城,他就不會因為隻進行了這類一般性的參觀,而要求看得更多更具體。”
這會兒,通過翻譯,薩菲將軍要求參觀皇帝的臥室。他覺得既已來之,則應看得更全麵仔細一些,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啦!
可是太監們聞聽此言,臉色頓時由白變青,然後喋喋不休地尖著嗓子發出抗議和警告:從來就沒有外國人邁進過紫禁城中這些最神聖的地方!要是讓洋人進去了,等待他們的將是被斬首的厄運!
但是時間不多了,薩菲將軍變得語氣強硬、態度堅定。最後,太監們隻能默認。
“他們軟著腿,哆嗦著手,弄得鑰匙嘩嘩啦啦亂響,終於為這些外國軍人卸下了大鎖,打開了城中之城、房中之房的門中之門,帶他們走了進去。”
一行人從光緒居住的殿堂出來覺得還是不夠過癮,薩菲將軍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截了當提出最後的要求:把慈禧太後的住殿也打開讓他一行人參觀。
“太監們表現得幾乎要垮掉”!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他們找不到鑰匙了”!不過這又如何可能?太監掌管大內各殿鑰匙,此乃他們職責所在,丟了什麽也不可能丟這個!區區伎倆在洋人麵前根本不奏效,弄得太監的臉色青了又白、白了又青。
他們既不敢對主子不忠不孝,也不敢對洋人不恭不敬。“經過了大約十分鍾的異常混亂和持續爭執”,最後自然歸太監讓步。慈禧居住的大殿“內門終於被不情願地打開了”。
對神秘禁城的瞻仰,某種程度上滿足了聯軍將軍們的文化好奇。不過結果他們發現“在許多方麵,紫禁城都明顯地、毫無疑問地令人失望”。而且“從歐洲的標準來看,這個聖城的任何建築都使這個世界之‘宮’名不副實”。
“薩菲將軍及其一行穿過這座橋離開了這個天堂子民的家園。雖然美好的佳肴和欄杆上繁雜的雕鏤可以仔細品味和觀賞,但對紫禁城的深刻印象也在這樣近距離的漫遊中消失了。”
以上是美國隨軍記者拉爾夫・佩因1900年9月13日關於聯軍將領參觀紫禁城的還算詳細的記述。顯然,這位來自美國的記者對中國傳統建築,從審美風格到實用功能乃至文化內涵既不了解也不欣賞。而紫禁城內空曠如野,威嚴之氣隨文武百官逃離而散,“衰草離離,臨風搖曳”的凋敝景象,更使洋人先前不著邊際的想象和神秘感盡掃一空。
雖然如此,紫禁城內還是有讓這些戰爭專家、建築外行們目不暇接的東西:光緒的臥室裏“精巧的木雕家具桌椅、古老的鏤雕櫃、裝幀精美的中國書畫、文房四寶、扇子、煙具”統統讓洋人大開眼界。倉皇逃離的皇帝的大殿裏,家具擺設竟然“散陳各處”,氣氛如此典雅安詳,他們為此感到驚訝,覺得這裏與外界的鐵馬金戈戰火硝煙有天壤之別。他們覺得,“似乎這個地方全然被聯軍在北京大街上劈啪的槍聲所引起的、必定席卷紫禁城的驚慌失措和逃離旋風所遺漏了。”
史料記載,那一天,中國皇城上空豔陽高照,紫禁城裏一樣酷暑難當。欷�驚歎之間,被外國將軍們折磨得幾乎要昏過去的太監,在最後一刻終於硬挺著沒有昏過去。畢竟他們知道,主子已經逃亡在外,武衛中軍、虎神營、健銳營等清軍大小兵將已人影全無,大清敗局鐵定如山。這種前提下,外國占領軍其實可以氣勢洶洶、為所欲為。至少,進入紫禁城完全可以如入無人之境。
北京淪陷後,中國當時的重要民間報紙《申報》,幾乎每天都有關於聯軍在華各類消息的報道。而當時有關“義和拳匪”、“八國聯軍”的消息,幾乎全部是頭版頭條重要新聞。這份報紙自1900年8月15日八國聯軍進京後至次年7月聯軍悉數撤軍以前的全部報道,沒有任何一篇報道指證說八國聯軍公然搶劫過紫禁城!
關於京城百姓情況,報道描述說:“民人之不及奔逃者,各授白旗一麵令高懸門外,以示與兵事無幹。”至於城內的秩序,《申報》的記述則與美軍將領關於美軍駐地情況的記述,以及美國駐華大使館給美國國務院的情況報告大致吻合:“市中已貿易如常。鄉人每挑運菜蔬等物入城,以博蠅頭之利。守城洋兵毫不阻其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