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4)

  00217 R南方局委員葉劍英

  00505 R周恩來、葉劍英、楊尚昆、金城與美軍觀察員。

  00541 R周恩來在張家口與聶榮臻、葉劍英、賀龍等留影。

  00570 R抗戰時期的葉劍英和周恩來

  00571 R周恩來(右)葉劍英(中)博古(左)

  00575 R葉劍英、張衝、周恩來同遊西安南山。

  00577 R 1945年12月16日,周恩來率領中共代表團到重慶離延時,和葉劍英在機場。

  00578 R周恩來、葉劍英、朱德在延安機場。

  00591 R南方局早期領導,葉劍英、博古、周恩來、董必武、徐特立與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

  00623 R 1937年4月20日,楊虎城在西安新城大樓舉行宴會,慶祝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前排左起:慕哲夫(1)張韜安(2)賈文鬱(3)郭伃汾(6)楊虎城(7)顧祝同(8)周恩來(9)李百川(15)中排右起:李百朋(1)葉劍英(2)

  00696 R南方局領導周恩來、葉劍英、董必武、博古、徐特立、林伯渠。

  01441 R 1939年董必武、葉劍英等在重慶北溫泉看望在此養病的吳玉章,左起……邊章伍、葉劍英、吳玉章、董必武。

  01454 R 1938年,董必武與葉劍英、吳玉章在武漢八辦。

  01544 R 1939年春,葉劍英在桂林八辦指示工作,並在桂林棗子園作“積十勝為大勝”的抗日形式報告。

  01545 R葉劍英1945年在重慶

  01546-01547 R葉劍英照

  01548 R北平談判時的葉劍英

  01549 R全副武裝的葉劍英同誌

  01550 R步出飛機的葉劍英

  01551 R 1937年南京辦事處人員撤退前。右起:葉劍英、袁超俊、童小鵬……齊光、康一民、博古、李應吉、李克農、吳克堅。

  01552 R 1938年,王明(左一)葉劍英(左二)孟慶樹(右三)博古(01553 R葉劍英和伍雲甫等在北平軍調處

  01555-01558 R 1979年4月13日,葉劍英重返紅岩。

  01560 R葉劍英與華國鋒等接見我軍官兵

  01968 R 1979年4月13日,葉劍英重返紅岩聽劉重光館長講解。

  01969 R 1979年4月13日,葉劍英重返紅岩。

  02267 R 1945年12月16日,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由延安飛往重慶,圖為周恩來、葉劍英在機艙門口與送行者告別。

  03082 R葉劍英與魯明在餐桌上

  03333 R 1979年4月13日,葉劍英重返紅岩時在救亡室為紀念館題詞。

  03539 R葉劍英和小孫子在紅岩當年的辦公室內留影

  03541-03542 R葉劍英重返紅岩

  03543-03544 R葉劍英重返紅岩在當年自己的辦公室內

  03572 R葉劍英在紅岩毛澤東辦公室內

  03772 R北平軍調處執行部,葉劍英、國民黨及美方代表在會議室研究工作。

  04466-04467 R 1974年4月,葉劍英陪同柬埔寨副首相喬森潘、特別顧問英薩利一行參觀紅岩。

  04468 R 1974年4月,葉劍英(前右)陪同柬埔寨副首相喬森潘(前左)參觀紅岩。

  04469 R 1974年4月,葉劍英陪同柬埔寨特別顧問英薩利(左三)一行參觀紅岩……

  04470 R 1974年4月,葉劍英陪同柬埔寨副首相(右)參觀紅岩。

  04471-04472 R 1974年4月,葉劍英陪同柬埔寨副首相喬森潘等再次回到紅岩。

  04473 R 1974年4月,葉劍英陪同柬埔寨特別顧問英薩利(左一)參觀紅岩。

  04474 R 1974年4月,葉劍英陪同柬埔寨副首相喬森潘一行參觀紅岩(右一為柬特別顧問英薩利)

  04541 R 1946年,葉劍英在北平揭露國民黨反動政府非法查封我北平解放日報社的情況。

  05129 R 1938年2月,孩子劇團到武漢,這是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葉劍英(左一)

  05135 R抗日戰爭時期,葉劍英與毛澤東、朱德、彭德懷在延安。

  05145 R 1937年5月,國共兩黨就合作抗日問題開始談判。左起:葉劍英、周恩來。

  05160 R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的盧溝橋製造事端,開始了對中國的全麵進攻。8月,蔣介石在南京召開國防會議,中共紅軍代表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參加了會議。會議決定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圖為周恩來(左一)

  朱德(右一)葉劍英(左二)同國民黨談判代表張衝(左三)

  05184 R 1944年8月,周恩來同葉劍英、楊尚昆在延安同美軍觀察組成員謝偉思(左四)交談。

  05642 R 1938年,葉劍英同李克農接受美國華僑捐贈給八路軍的救護車。

  05643 R 1939年秋,葉劍英在重慶。

  05645 R 1939年秋,葉劍英和林伯渠在重慶。

  05656 R 1939年,葉劍英(左)與項英在武漢。

  05658 R 1939年2月,葉劍英(右二)與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的領導人在一起。

  05661 R 1944年,葉劍英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林彪在延安會見美軍觀察組成員。

  05671 R約翰·P。戴維斯同周恩來、朱德、毛澤東和葉劍英在一起。

  05853 R葉劍英

  05930 R 1944年毛澤東、朱德、周恩來、葉劍英接見美軍駐延安觀察組成員。

  05936 R左起:周恩來、朱德、謝偉恩、毛澤東、葉劍英,1944年9月在延安。

  06086 R 1940年,周恩來由渝返延,在珊瑚壩機場留影,左起:鄧穎超、周恩來、張衝、葉劍英。

  06262 R從左三至左五:秦邦憲、林伯渠、葉劍英等在一起。

  06345 R沈鈞儒與葉劍英在良莊寓所

  06431 R軍調部三委員。左起:葉劍英、羅伯森、鄭介民。

  06678 R 1941年2月,葉劍英回延安,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錢之光、王炳南等在重慶機場送行。

  07282 R葉劍英

  02723 W李克農、葉劍英、徐冰送給錢之光的銅圓墨盒。

  09904 W《葉劍英抗戰言論集》

  10032 W葉劍英致陳鈞信(附朱、彭正副司令致陳鈞信)

  03436 Ww文照:葉劍英關於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

  05263 Ww葉劍英、李克農同誌挽聯刻碑照。

  02509 T 1979年4月13日,葉劍英重返紅岩時的題詞。

  02510 T葉劍英在《新華日報》上的題詞

  02511 T 1940年12月26日,葉劍英、鄧穎超為育才學校學生題詞。

  05646 T 1941年6月,葉劍英在中央軍委主辦的《通信戰士》第一卷第十期上題詞的手跡。

  06003 T葉劍英重返紅岩的題詞

  02608-1-2 X周恩來、葉劍英為石友三進犯十八集團軍之事致何應欽函。

  02609-1-02609-4X葉劍英轉朱德、彭德懷致國民黨陳誠函。

  02979 B秦邦憲、董必武、何凱豐、葉劍英悼郭於鳴。

  05955 H葉劍英悼錢瑛的花圈

  c00710 R 1979年4月13日,葉劍英到紅岩參觀

  c02401 Zh《千秋紅岩》場景:葉劍英舌戰群儒。

  PB00027葉劍英的證明材料

  PB00448葉劍英給楊虎城陵園題詞“楊虎城烈士陵園。”

  PB01939四川保安處代電:注意加強對我地下工作人員葉劍英等同誌的防範。

  C0038葉劍英1979年4月12日在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的親筆題詩圖書:

  《葉劍英傳略》軍事科院編北京軍事科出版社1987年1月

  《葉劍英光輝的一生》薛冶生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5月

  《葉劍英:元帥交往實錄係列》雲香四川人文出版社1993年9月

  《葉劍英》範碩、金立昕北京昆侖出版社1999年1月

  《葉劍英與新中國:建國50周年》楊建成廣東葉劍英研究1999年12月《葉劍英研究資料》(第二輯)梅州市委黨史研究室1997年3月《葉劍英研究資料》(第三輯)廣東葉劍英基金會1998年3月《縈思錄:懷念葉劍英》《縈思錄》編輯組北京人文出版社1987年9月《葉劍英傳略》軍事科學院《葉劍英傳》編寫組軍事科學院出版社1987年1月《葉劍英在關鍵時刻》範碩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

  《愛書元帥葉劍英:一位身邊秘書的回憶》張廷棟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1月《葉劍英傳》北京當代出版社2006年11月《葉劍英年譜》(上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4月《蔣帥後人眼中的葉劍英》方小寧《縱橫》2007.10.

  《國民黨特務謀殺葉劍英破滅記》盧荻《百年潮》2007.6

  《葉劍英舌戰群儒》王泓《名人傳記》1984.417頁

  《葉劍英在東線工委》楊光《星火燎原》1984.23頁

  《葉劍英在接管北平前後》楚航《星火燎原》1985.34頁

  《“文革”初期的葉劍英》範碩《縱橫》1999.8.9

  《葉劍英在軍調部》章一峰《中共黨史文摘年刊》1984503頁《偉大的戰略決戰》葉劍英《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363頁《葉劍英和馬萬祺的深情厚誼》範碩《縱橫》1998.14頁《葉劍英的讀書生活》張延棟《中共黨史資料》第44輯42頁《抗日戰爭時期的葉劍英》李鹿輝《中共黨史資料》第23輯110頁《葉劍英果斷處理“安平事件”》郭明《黨史文匯》2001.136頁《葉劍英在軍調部》章一峰《星火燎原》1984.518頁《葉劍英舌戰“群儒”》(原南方局軍事組部分同誌回憶)雷英夫整理《南方局黨史資料》1987.260頁

  《抗日戰爭時期葉劍英同誌在桂林活動的情況》桂林市黨史辦《廣西黨史研究通訊》1985.610頁《“儒將”葉劍英的傳統文化情節》《縱橫》2002.656頁《葉帥與北平》柏生《縱橫》1988.312頁《在葉帥身邊工作的日子裏》路寶根《黨史資料通訊》1987.217頁《經得起艱難考驗時:憶葉劍英同誌》薄一波《中國現代史》1978.9196頁《葉劍英同誌對抗敵演劇隊的愛護》劉斐章《新文化史料》1988.416頁《葉劍英與南嶽遊擊幹訓班》李建春《紅岩春秋》1990.1《葉劍英領導下的“虎穴七英雄”》孫丹年《重慶曆史與文化》2000.1《遠望集》葉劍英北京人文出版社1979年8月出版

  《葉劍英》(畫冊)中央文獻研究室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12月董必武。

  董必武,原名董賢琮,又名董用威,字潔佘,號壁伍,男,湖北黃安人,1886年出生。1903年考取秀才,1911年參加了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二次東渡日本,間或參加反袁活動和護法運動。1920年在湖北建立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長征後,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代理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抗日戰爭時期,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代表之一,多次參加同國民黨的談判。

  1938年被聘為中共出席國民參政會的參政員之一,同時擔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委員……民運部長,主管群眾工作,負責統戰工作。1938年9月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武漢失陷前夕,率領八路軍辦事處和《新華日報》部分人員前往重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統一戰線工作委員會書記兼宣傳部部長。長期駐守在重慶紅岩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和曾家岩50號周公館,協助周恩來領導南方局、辦事處和《新華日報》工作。董必武是抗戰時期駐守重慶時間最長的中共領導人,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寫了不少賀壽對聯和悼念的楹聯。1943年6月底,周恩來奉命回延安後,董必武擔負起領導南方局的重任。9月,代表中共參政員參加第三屆國民參政會第二次大會,在會上與頑固派進行鬥爭,並采取靈活多樣的鬥爭方式,有效地領導國民黨統治區人民的抗日民主運動,發展了黨的革命力量,為鞏固和發展抗日統一戰線進行了大量工作。1945年4月,代表中國解放區參加中國代表團,出席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聯合國製憲會議。建國後,董必武曆任政務院副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代主席等職。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

  文物:

  H00004董必武題“紅岩革命紀念館”和“曾家岩分館。”

  H00009董必武的長呢大衣

  H00017-H00018董必武題紅岩(一)二)

  H00147熊瑾玎題“祝董必武同誌六十壽。”

  H00299董必武同誌致蔣介石函“要求恢複辦事處電台。”

  H00314董必武的牙刷

  H00417董必武的被麵

  H00445許滌新書寫的董老詩四首

  HW00006童小鵬、紫菲結婚,董必武寫的賀詩

  HW00027董必武賀吳玉章的紅緞壽幛

  HW00178董必武用過的皮箱

  F0012董必武的題詞

  檔案:

  R3董必武的檔案

  R286(吳藻溪的檔案)1.毛澤東、董必武、周恩來、潘梓年給吳藻溪的幾封信

  D00082特務匯報“董必武、鄧穎超、潘梓年、錢之光等俯會紀念‘九一八’十一周年”1942年9月12日王明湘、鄧菱1980年初在重慶市檔案館征購

  D00132毛澤東關於出席參政會一事給董必武電1942年7月6日中央檔案館征購

  D00354董必武關於抗議何應欽在國民參政會上的反共報告致毛主席電1943年9月23日孫誌慧、程虹1996年11月在中央檔案館征集

  D00355林伯渠、董必武與王若飛對談判的推測致毛主席電1944年5月23日孫誌慧、程虹1996年11月在中央檔案館征集

  D00356董必武關於對參政會主席團聲明退席理由致毛澤東、朱德電1943年9月21日孫誌慧、程虹1996年11月在中央檔案館征集

  D00370周恩來起草的關於出席參政會問題給董必武的電報1943年8月19日孫誌慧、程虹1996年11月在中央檔案館征集

  D00371董必武在舊金山出席聯合會期間所記收入賬單1945年劉英、孫誌慧2000年3月於湖北省紅安縣文物局征集

  D00372董必武在舊金山出席聯合會期間所記支出賬單1945年劉英、孫誌慧2000年3月於湖北省紅安縣文物局征集。

  D00373董必武在舊金山出席聯合會期間為金星廣播公司題詞1945年劉英。

  孫誌慧2000年3月於湖北省紅安縣文物局征集

  D00374董必武出席聯合會的英文發言稿《中國敵後根據地實錄》2000年3月於湖北省紅安縣文物局征集

  D00401董必武關於在參政會上抗議反共報告得勝利一事致毛澤東、周恩來電1943年9月23日王明湘征集

  D00412毛澤東關於發動製止內戰運動給董必武電1943年7月4日王明湘征集

  D00414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關於皖南事變後各小黨派動向給中央電1941年1月24日王明湘征集

  D00416毛澤東關於國共關係問題給董必武電1944年2月4日王明湘征集

  D00418毛澤東、周恩來關於發動反對中國的法西斯主義運動的指示致董必武電1943年8月11日王明湘征集

  D00422周恩來在閱讀董必武關於在反法西斯運動中揭露國民黨消極抗戰製造假輿論的電報後給毛澤東信1943年8月19日王明湘征集

  D00429周恩來、鄧穎超、董必武關於我黨向參政會提出新四軍事件善後辦法12條致書記處電1941年2月22日劉立群2001年6月在中央檔案館征集

  D00431周恩來關於歡迎外國記者團來延安致董必武電1944年3月9日劉立群2001年6月在中央檔案館征集。

  D00432董葉關於“韓李計劃進攻江北新四軍,提議我應積極準備”致中央電1940年4月劉立群2001年6月在中央檔案館征集

  D00434董必武關於“特務加緊兩岩盯梢包圍”一事致周恩來電1943年10月劉立群2001年6月在中央檔案館征集

  D00438蔣介石分發給董必武出席舊金山聯合會的特派狀1945年劉英、孫誌慧2000年3月於湖北省紅安縣文物局征集

  D00457中央關於隴東等地摩擦問題致周恩來、博古、凱豐、董必武電1939年5月3日王明湘1985年4月交Y00002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葉劍英就我黨參加政治協商會議代表人名單致王雪艇、張嶽軍、邵力子諸先生信1946年1月5日劉重光征集Y00018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祝董老六十大壽電1944年元旦王明湘、封淑節、範秀娟、張魯魯征集Y00019董必武為《新華日報》創刊題詞1938年蘭宇征集。

  Y00021董必武對中央元旦賀電之回電1944年1月5日湖北省博提供Y00022董必武題詩抗戰時期梅園新村提供Y00094董必武給祝世康先生的信1939年9月5日家屬征集Y00121董必武為達明題詞抗戰時期Y00133董必武致吳藻溪函3月5日。

  Y00149董必武致吳藻溪函4月19日

  Y00162周恩來、董必武、吳玉章、陸定一、鄧穎超致鄭瑛函1941年7月7日Y00224董必武致吳藻溪函1946年2月21日Y00226周恩來、董必武、吳玉章、陸定一、鄧穎超致張厲生函1946年9月28日程文捐贈Y00228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吳玉章、陸定一、鄧穎超、秦邦憲關於修正國民大會組織法致邵力子、張厲生函1946年3月25日程文捐贈Y00229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吳玉章、陸定一、鄧穎超譴責國民黨殺害李公樸、聞一多致邵力子、陳立夫、陳布雷、嶽軍、吳鐵城、張厲生、哲生、雪艇函1946年7月17日程文捐贈。

  Y00230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吳玉章、陸定一、鄧穎超、秦邦憲抗議搗毀《新華日報》致哲生、鐵城、立夫、布雷、雪艇、嶽軍函1946年2月22日程文捐贈Y00231周恩來、董必武、陸定一、吳玉章、鄧穎超關於悼念“四八”烈士發的謝鳴啟示1946年4月20日程文捐贈Y00238車耀先從獄中寄的信(附1940年9月22日董必武的批注)1940年5月10日程文捐贈Y00241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吳玉章、鄧穎超、王若飛、陸定一在舊政協會上提出的“和平建國綱領草案”1946年1月16日程文捐贈Y00243吳玉章、張友漁、於江震、袁超俊致周恩來、董必武函1946年10月16日程文捐贈Y00260董必武為新華日報副刊問題致吳藻溪函1946年3月5日Y00263董必武致李季龍實用性唁電1939年初陳文捐Y00270董必武關於《新華日報》副刊問題致吳藻溪函1946年4月19日Y00277由於懼怕共產黨力量發展壯大,蔣介石提出解散國共兩黨,另組一個由他為領袖的“大黨”主張,遭到中共代表的拒絕,這是王明、周恩來、董必武致中共中央電1938年12月13日Y00279董必武關於國民參政會第三屆第二次大會的報告1943年12月Z0007董必武題詩“八年抗日此棲生……”1958年11月9日館藏Z0063周恩來與董必武用過的一些生活用品的製作圖及花色尺寸館藏Z0069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用過的禮帽圖;周恩來《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書及董必武書封底圖;張一純紀念冊複製圖館藏。

  Z0104董必武詩詞1944年12月20日何蓮芝捐贈

  Z0109董必武詩詞何蓮芝捐贈

  Z0252吳玉章答謝董老壽詩1947年元宵節館藏

  00218 R南方局委員董必武

  00476 R周恩來與董必武在紅岩嘴山間商量應付時局的對策

  00477 R 1940年,周恩來和董必武在紅岩防空洞接待外賓。

  00563 R周恩來與董必武在梅園新村30號內

  00565 R中共政協代表,左起:周恩來、王若飛、陸定一、董必武。

  00566 R 1946年11月19日,中共代表團成員周恩來、鄧穎超、王若飛、董必武(從左至右)

  00567 R中共代表團成員周恩來、鄧穎超、李維漢、董必武在南京。

  00591 R南方局早期領導,葉劍英、博古、周恩來、董必武、徐特立與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

  00615 R 1940年,周恩來、鄧穎超、董必武在紅岩八辦接待查達帕達伊亞夫人……

  00696 R南方局領導周恩來、葉劍英、董必武、博古、徐特立、林伯渠。

  00962 R周恩來與董必武在紅岩

  00964 R 1940年,周恩來、董必武等在紅岩接待查達帕達伊亞夫人。

  01413 R青年時期的董必武

  01415 R長征後到達陝北的董必武

  0141601418 R董必武的標像

  01417 R南方局常委董必武

  01419 R 1938年董必武在重慶

  01420 R 1943年1月11日,董必武在重慶《新華日報》創刊五周年慶祝會上。

  01421 R 1940年10月,蘇聯駐渝大使館慶祝十月革命勝利,董必武蒞臨大會,這是在使館門口迎接來賓的情形。

  01422 R董必武與馬歇爾等在一起

  01423 R 1944年夏秋,董必武(前右)林伯渠(前左)王若飛(後右)

  01425 R 1947年3月7日,董必武率中共駐寧、滬工作人員返延,臨上飛機前與張治中話別。

  01428 R董必武1945年在美國舊金山出席聯大製憲會議期間與國際友人親切交談01429-01430 R董必武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01431 R 1945年董必武在舊金山聯合國大會上發言01432 R 1945年董必武在出席聯大製憲會議的各國代表中01433 R 1945年,董必武(左)在美國對華僑發表講話,陳其璦(右)作翻譯……

  01438 R 1945年4月25日,董必武在美國舊金山參加聯合國會議歸來時留影。

  01439 R 1945年11月,董必武、伍權奎(中)錢之光(右)及董老的長子董良羽在重慶南溫泉留影。

  01441 R 1939年董必武、葉劍英等在重慶北溫泉看望在此養病的吳玉章。左起……邊章伍、葉劍英、吳玉章、董必武。

  01442 R 1939年,董必武、吳玉章攝於重慶北溫泉。

  01443 R 1944年秋(右起)錢之光、林伯渠、董必武、王若飛在紅岩村13號樓門前留影。

  01444-01445 R 1940年董必武、徐特立和林伯渠在重慶紅岩嘴13號。

  01446 R 1946年1月至3月,董必武、王若飛等在中山三路263號中共代表團駐地留影。左起:伍修權、陳家唐、董必武、王若飛、王炳南、沈其震。

  01450 R 1946年春,南方局部分領導在紅岩水壩留影,前排左起:董必武、熊瑾玎、王若飛、童小鵬、博古,後排左一錢瑛、右一劉少文。

  01453 R 1940年董必武(背向)在紅岩防空洞接待外賓,陳舜瑤(左一)陪同參加。

  01454 R 1938年,董必武、葉劍英與吳玉章在武漢八路軍辦事處。

  01455 R 1938年春,董必武與吳玉章在武漢八路軍辦事處。

  01456 R 1946年5月,董必武一行抵南京。

  01457 R 1946年夏,董必武、廖承誌(右一)經普椿(左二)王維舟(右一)在南京。

  01460 R 1945年4月時的董必武

  01461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何蓮芝在紅岩嘴13號舊址前留影。

  01462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何蓮芝一行在紅岩村13號舊址前留影。

  01463-01464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何蓮芝一行在紅岩村88梯。

  01465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何蓮芝一行在紅岩村黃葛樹下。

  01466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何蓮芝一行在紅岩村和當地群眾在一起。

  01467-01468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與何蓮芝在紅岩村13號舊址前留影。

  01469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與何蓮芝一行在紅岩村13號舊址前。

  01470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何蓮芝一行在紅岩村禮堂前。

  01471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一行在紅岩村禮堂前。

  01472-01473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一行在紅岩村觀看展覽。

  01475-01476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重返紅岩並題詞。

  01477 R董必武一家

  01478 R董必武和子孫們在一起

  01479 R董必武與何蓮芝

  01481 R董必武與女勞模在一起

  01482 R董必武與農民在一起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