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嶽陽,四川安嶽縣城北鄉畫梁溝白鶴村人。早年畢業於四川蠶商學校。素懷報國之誌,轉入熊克武所辦的講武堂,畢業以後參加熊克武的部隊,從見習排長至連、營長,後在石青陽部任騎兵團團長。 1923年,直係軍閥吳佩孚企圖控製四川,劉湘被吳委派為川康善後督辦,袁祖銘為長江上遊總司令,協同楊森、田頌堯、鄧錫侯、陳國棟等,分五路向熊克武部進攻。熊從三台敗走成都,部隊潰散,李嶽陽則輾轉到了廣州。他住在清水四川會館之時,黃埔軍校正式開辦,李報名投考成為該校第一期學生。
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學,一邊北伐,一麵上課。李嶽陽是一期同學中第一個出任連長的,因其經驗豐富,驍勇善戰,很快在學生總隊中升營長。後受到校長蔣介石重視,又被提拔為獨立二團團長,他也是最先當團長的黃埔軍校學生。
李嶽陽擔任獨二團團長參加北伐,在武漢結識了賀龍,二人一見如故,誌趣相投,結為患難與共的金蘭弟兄。國共分裂以後,賀龍率部起義,轉移他處時必須通過李嶽陽防地,才能擺脫蔣的控製。蔣知悉特密令李團組織堵擊,企圖消滅賀部。李嶽陽珍惜結義之情,又不便公開抗命,因此與賀龍商定,促其采取夜間偷渡,這樣放走了賀龍起義部隊。蔣介石得知大為不滿,派人調查,蔣在調查報告上批:“此人不可重用。”立即撤銷了李的團長職務。李到上海,得四川同鄉會幫助,東渡日本,至東斌大學學空軍,又不幸腳部受傷,改學兵工,畢業後歸國。
1932年 1月 28日,日本侵略軍向上海進攻,駐守上海的國民黨第19路軍,在人民掀起的抗日高潮推動下,奮起抵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李嶽陽以 87師 129旅副旅長名義代旅長,奔赴淞滬前線與日寇展開激烈戰鬥。後因英、美、法、意等國調停,3月3日,中日雙方宣布停戰。這就是曆史上的《淞滬停戰協定》。
本來 87師是邀李出任旅長,因蔣介石未批準,而副旅長是不必報批的,所以以副旅長代旅長。李嶽陽知道蔣介石還不能諒解他,經同學商量,勸告李再入陸軍大學特二期學習。畢業以後,蔣仍然不安排他的工作。七七事變,正是用人之際,李再次請纓殺敵,蔣依舊不用他。 1938年初,李嶽陽回到重慶,決定改行從商。在黃埔軍校同學和同鄉資助下,辦起“凱歌歸”川菜館,地點在市中區鬧市的國泰大戲院隔壁。擇吉開張那天,敲鑼打鼓,捧場的人很多。
李嶽陽開館子,一不忘袍哥,二不忘黃埔(指黃埔軍校)。凡來餐館的袍哥,他不是請客就是長期優待;黃埔軍校同學初到重慶,他必盡地主之誼,至今還有不少黃埔生念念不忘“嶽陽大哥是夠義氣的”。
他經營的方針是“樓下賠本,樓上補”,二樓設雅座,價錢高,利潤大。樓下經濟小吃,價廉物美。此時下江人大批湧進重慶,黃埔軍校同學在“凱歌歸”開會、聚餐,使生意特別興隆。當時重慶衛戍總司令劉峙是原黃埔軍校老師,為了照顧李,還給他掛個名的“少將高參”。
重慶發生較場口隧道大慘案以後,兼防空部司令的劉峙撤職留任。胡伯翰是防空司令部副司令兼參謀長,是實際負責人,受到撤職留任,他不服隻接受撤職,不願留任,後去前線。蔣介石派賀國光繼任專職防空司令,賀為了籠絡黃埔軍校學生(實際稱為黃埔係),邀李嶽陽為該部消防防空處處長。但李從未到職,多由副處長丁榮燦上門請示。直到日本投降、防空司令部撤銷之前,李嶽陽均為“防司”少將處長。
李嶽陽在當 “凱歌歸”老板時,還與當時進步文化人來往較多。不公開組織“尚友社”,專門與文化界人接觸。抗日戰爭勝利,由於政府人員東下複員,交通阻塞,東下船票都被國民黨中央統起來了。李嶽陽本來神通廣大,也沒辦法。後來從李濟深(當時任國民黨中央戰地黨務委員會副主任)處得到一張船票。與李同船的有不少民主進步人士,都是依靠李濟深的關係,分得船票。李嶽陽因此能到上海,並在靜安寺戈登路辦起“凱歌歸”,同時與四川同鄉範紹增、周紹軒等聯合組織“益社”袍哥形成的社團。1948年,在“益社”掩護下組織秘密的“民主同誌會”,後發展成為“民革上海分會”。上海解放前夕,在黃埔軍校同學邀約下,李夫婦去台北,仍然辦“凱歌歸”川菜館。後去基隆開分店,1983年病逝,享年 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