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叛逃(蔣為總裁),雙裁製自然消失,蔣接替汪的幾個職務(行政院長和國民參政會議長)後來當上國民政府主席加上軍委會主席,黨政軍一手抓,儼然“大獨裁者”。左右一些人為了個人升官發財,為了投其所好,一味吹捧拍馬。擔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的朱家驊於1944年發起為蔣介石祝60壽辰獻禮的活動,仿效中國曆代皇帝祝嘏的一套儀式,其中以“獻九鼎”為中心。
朱家驊開始從黨內、政府機關內發起“祝嘏九鼎”活動。後逐步擴大,從城市到農村,由學校到工廠,從黨內到黨外,漸次形成為全國性的獻金活動,一時聲勢浩大。
這下可苦了小民百姓,尤其是農民更痛苦不堪。據民間傳說,重慶附近某縣為“祝嘏”,縣府勒令各保出10萬元,在校的學生要出500元(等於現在的50元),不交就不準考試,弄得人心惶惶,叫苦連天。有人不滿,悄悄在城門口貼了一副辦喪事時用的藍色紙張對聯:
總老板做生,金也要,銀也要,鈔票也要,勒索百姓分什麽南北;
小百姓該死,稻未熟,麥未熟,雜糧未熟,青黃不接有啥子東西。
這對聯強烈地反映了百姓的心聲。其實,不滿“祝嘏”的不僅僅是老百姓,就連國民黨內的一些元老,也在背後嘀嘀咕咕,有的說:“蔣介石想當皇帝了”。蔣經國聽到許多對“獻九鼎”不滿的反映,加之他本人也認為這種做法太封建。一天,蔣家父子共進早餐,小蔣把外頭的議論說了出來,使老蔣不得不加思索。
朱家驊之所以敢大張旗鼓地發動“祝嘏”活動,是他曾向老蔣當麵報告過,老蔣當時既未點頭,亦未製止。朱認為這是默許,才敢有恃無恐。
獻九鼎,是全體黨員和全國民眾獻給總裁60大壽的禮品,聘請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主持設計,另請曆史學家顧頡剛、楊寶襄撰就鼎銘,交重慶民生造船廠廠長周茂柏(曾留學德國,由盧作孚聘請擔任廠長)負責鑄造。
馬衡寫鑄鼎緣起,正麵鼎銘為顧頡剛所撰:
於維總裁,允文允武,
親仁善鄰,罔或予侮,
我士我工,載歌載舞,
獻茲九鼎,寶於萬古。
重慶幾家報紙同時登出獻鼎儀式的消息。此時,也正是蔣經國向他老子直言進諫的一天。蔣介石權衡利害,決心取消“獻鼎”一事,就在次日(10月8日)召開了一次中委擴大特別會議。十分得意的朱家驊沒有想到的事突然發生了,這個會議蔣介石發言內容共三點。第一點,簡述抗日形勢;第二點,對10月10日國慶要隆重,但不能鋪張;第三點,他說,有些同誌要給我祝壽,還要獻什麽鼎,我是國民革命的軍人,既不做壽,也不能接受什麽鼎。獻鼎,是封建王朝的一套,要我陷入對國民不仁不義的地步嗎?
這不是幫我,而是害我……
這一記重拳落在了朱家驊的頭上。
蔣介石為挽回他在國民黨的聲譽,不惜重傷他的組織部長。不過,他在會上表態很嚴重,但對朱家驊卻並未嚴懲。數日後,報上公布,國民黨中央組織部由陳立夫回任。另一消息是,任命朱家驊為教育部長。“獻鼎”風波也就不了了之。
以後聽說,這個鼎就由博物院收藏了。祝嘏活動似乎並未被禁止,各地還在搞,收的錢一律作為當地“中正圖書館”和“中正醫院”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