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集團完全退出重慶,國民政府下令由蔣誌澄任戰時首都重慶的首任市長。
蔣誌澄,浙江諸暨人,20世紀 20年代北京大學畢業,後赴德國攻讀教育,畢業於柏林大學,並考察歐美諸國城市管理,30年代初返國擔任江西廬山管理局長。他到任不久,對重慶依依不舍的劉湘,一麵領兵出川抗日,另一麵還想在重慶插手。當時重慶大學屬於省立,經費、人事還由四川省教育廳負責,省府免去胡庶華(湖南人,原為湖大校長,背景有複興社關係)校長職務,另派四川自流井人曹四笏(曹任遠)為校長。
曹四笏,係國民黨元老曹篤的侄子,自幼就由曹篤撫養。他先後留學日本讀農業,又轉入名古屋高等工校學染色專業;1918年由他的嶽父謝持(國民黨元老)資助去美國留學,在芝加哥大學又轉入威士康亨大學讀研究生;後又到德國留學,1924年取得博士學位。那個年代,能在外國獲博士學位是很了不起的。他返國後曾先後在廣東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大學任教授。
政治上,曹在日本時就參加了孫中山的同盟會以及改組後的中華革命黨,一直在國民黨地方擔任執委。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內部派係鬥爭十分激烈。初期以胡漢民、汪精衛和後起的蔣介石三派力量較大。蔣介石把持軍權,竟將任過國民黨主席、立法院長的胡漢民扣留於湯山。曹四笏是胡漢民領導的“新國民黨”主要骨幹,“新國民黨”當時被蔣介石認為是黨內最大的反對力量。
1932年,蔣介石在黨內的壓力下釋放了胡,胡即赴香港組織力量,進行驅逐蔣介石和汪精衛的活動。曹四笏也去了香港,成了胡的左右手,並被派任“華北區書記長”。不久,胡漢民病故。
抗戰開始,曹四笏回川在成都大學任教授。當時成都大學老校長張瀾是反蔣的,就向川省建議,派曹出任重慶大學校長。這自然也是反蔣的一著棋。
一個“新國民黨”的骨幹要來任重大校長,當局自然難以容忍,便指使複興社在重大發動學生反對。聲勢來得浩大,曹見情勢不對便立即退回成都。原任校長胡庶華也不幹了,就由 CC派(CC派,國民黨內以陳果夫、陳立夫為首的派別係統)的程天放來接任。重大內複興社不願 CC派掌權,學生們又鬧起來。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蔣誌澄隻得以市長及原省教育廳長的身份,暫代理校長,壓平了學潮,這是蔣誌澄當市長唯一的政績。學生上課以後又經過協商,才由投靠蔣介石的川人葉元龍接任,風波始告平息。
可是,日寇飛機加緊對重慶轟炸,毫無軍事常識的蔣誌澄則慌了手腳,不知如何應對。特別是 “五三”、“五四”重慶慘遭大轟炸,市民死傷數千,市中心區繁華地帶一片火海,駐渝的外國使館均無幸免,十多家報紙無法出報,隻得出“聯合版”。罪魁禍首是凶惡的日本帝國主義,作為市長與防空司令的蔣誌澄也不無責任。蔣誌澄當市長未及一年,隻好辭職,重返教育部作總務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