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吠陀文獻中,印度雅利安人總在虔誠頌讚他們心目中的神靈,並時時在祈求神的護佑和恩賜。這些神靈如此眾多,令人難以勝數,有人作過初略統計,約有3300多個,其中早期吠陀時代的顯要諸神約有33個。
這些群神都各有神通,也有七情六欲,既有巨大神威,也有弱點。這些神靈的地位有升有降,有一部分是印度雅利安人從他們的中亞草原祖先手中繼承下來的原始宗教遺產,有一部分是他們來到次大陸後在新環境下孕育出來的新神靈,而且其中還吸收了印度土著的宗教神靈。
吠陀文獻的多神崇拜信仰,都是環境的產物,也是印度雅利安人及其祖先的社會生活種種經曆的曲折反映。
在《梨俱吠陀》中,有一位顯赫的神靈,叫火神“阿耆尼”,他全身紅色,發光如太陽,其神力能驅散黑暗,燒盡汙穢,掃除妖魔。一首吠陀頌詩說道:
阿耆尼,您是聖賢,您是祭司,您是國君,
您是獻祭之父以及祭典的保護神。
我們委托您不斷攀登向上,
作為信使,將我們的頌詩和祭品送入天堂。
您起源於三位一體,
來自大氣,來自水,來自神秘的火鑽阿拉尼。
許多吠陀文獻也證明,印度雅利安的獻祭品,都是通過用火焚燒來與天神通靈的,火神是理所當然的人與神的通靈媒介。
值得注意的是,火神阿耆尼是來自原始的鑽木取火具,可見阿耆尼相當於中國古史傳說中的燧人氏(《韓非子・五》)。在原始時代,人工取火對先民的生存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具有神奇威力的火鑽即被原始民族敬奉為神明。
迄今為止,印度河城市文明的遺址尚未見到崇拜火神的考古遺跡。火神阿耆尼的崇拜,應當是印度雅利安人從他們的原始先民那裏承接下來的古老神靈。它使人追憶到冰雪覆蓋、狂風勁吹的歐、亞大草原,以及騎馬民族原始、粗獷和顛沛流離的生活。
最能體現印度雅利安人古老自然崇拜信仰的神靈,是雲雨、雷電和戰爭之神因陀羅。他們的祖先生活在自然條件較惡劣的北方廣闊草原,經常受到突如其來的雷電和暴風雨的襲擊,在遭遇久旱饑渴的歲月裏,古老雅利安人時時盼望天空、雲層中能普降甘霖;又因歐、亞大草原曆史上一直都是動蕩紛爭的舞台,無休止的爭戰、劫奪,始終都伴隨著騎馬遊牧民族,養成他們剽悍尚武爭強的民族性格,凡此種種,環境便促使他們心目中孕育出因陀羅大神,這是位能給他們帶來風調雨順和戰爭勝利的神靈。
印度學者指出,事實上吠陀宗教有一個重要的特征,那就是一神論傾向。頌詩顯示出宇宙一致性的概念,諸神雖有各種名號,但實際上隻有一位神,而為首的就是因陀羅。頌詩雲:
他們稱他為因陀羅、密多羅(太陽神)、伐樓拿(水神)和阿耆尼(火神);
他是天上的金翅大鵬;
他本來是一個神,詩人們卻給他許多名號,
他們稱他為阿耆尼、耶摩、摩多利首。
《吠陀經》裏提到過因陀羅大神的雕像,它反映中亞古老的遊牧人很早就擅長製作骨木雕藝術品。遺憾的是,考古尚未發現早期的因陀羅神像。這位戰神無疑是以現實的雅利安英雄(祭司或首領)為模特雕製的,它很容易使人聯想到“王中之王”――貴霜王朝最偉大的統治者迦膩色迦的石雕像。
這尊雕像(公元2世紀)現藏印度馬圖拉考古博物館。它用紅砂石雕鑿而成,頭部和手臂已殘缺,高度約有1.7或1.8米左右。這位貴霜帝王身穿大袍,披掛武器,腳穿馬靴,手拄寶劍,威嚴地屹立著。雕像的表現手法和服飾打扮都是典型的中亞風格,帶有濃厚的草原遊牧民族色彩,它與古希臘、羅馬藝術以及印度犍陀羅佛教藝術形式都有巨大的差別。
貴霜王族雖出自中國西北的月氏民族,但他們在中亞居留了漫長的歲月,應保留有草原斯基泰遊牧民族的古風。從這尊雕像,我們仿佛看到了雅利安人的古老祖先及其神像的風貌。
從反映後期吠陀時代的《訶利世係》文獻中我們也可以了解到,雅利安人在征服恒河地區以前是不祭祀山神的,他們崇奉的自然諸神則具有更為遼遠的時空感。
《吠陀經》中早期的雅利安神靈還有不少,如可愛的黎明女神烏莎斯,風神伐塔,雨神巴健耶等。其中還有最古老的兩位赫赫神靈,一是天父之神迪奧斯,二是大地女神聖母普利色毗。但吠陀頌詩並沒有把兩者從前的偉大反映出來,它證明,宗教神靈的確是受到環境時間製約的人類幻想的產物。
伐樓拿本為早期吠陀萬神殿中最受尊崇的神,他又有阿修羅的稱號,是自然和道德秩序的偉大維護者。他的顯赫地位,從兩河流域北部出土的米坦尼王國的碑刻銘文(前14世紀)就可以知道。但是在後來,可能是由於戰爭的頻繁,因陀羅戰神在吠陀諸神中漸居主要地位,而伐樓拿卻退居次要,降為水神。